APP下载

中国2月CPI回升引滞胀担忧

2016-03-11

环球时报 2016-03-11
关键词:环球时报月份德国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记者 魏莱 ●王一茗

“中国2月CPI迈入‘2时代’”,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创下2014年7月来的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下降4.9%。CPI加速回升,有分析师认为中国或陷入滞胀风险。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10日对《环球时报》称,CPI上涨以及PPI下滑部分应归因于“春节效应”,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滞胀”水平。

沪指跌近2800点关口

对中国CPI上升的原因,《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在2月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大幅上涨7.3%,而食品以外仅上涨1.0%。除春节因素导致食品需求增加之外,因寒流的影响、运输成本等提高,生鲜蔬菜同比上涨30%,猪肉也上涨超过25%。对于2月份PPI下降,宋宇认为,全球增长乏力、有效汇率高企以及出口价格下滑,是增长疲弱的推动因素。

统计局公布的这一数据对当日中国股市产生影响。10日,上证综指报收2804.73点,跌幅2.02%,接近2800点心理大关。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称,由于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市场担忧通胀上升过快可能限制货币政策,沪指在震荡区间内维持弱势表现。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10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整体而言,中国经济数据略有好转,对股市的影响趋于正面,稳经济措施力度还将持续,而股票市场已经露出希望曙光。

中国暂无滞胀风险

随着近期多个官方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外媒对中国经济走势更为关注。《华尔街日报》称,虽然中国1月和2月经济数据由于春节假期往往出现较大波动,但即便如此,中国经济2016年开局也尤其疲软。2月份数据也使得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的滞胀面。

但德国《焦点》周刊10日表示,中国2月份CPI意外上涨,市场压力得到些许缓解。不过,2月份CPI加速回升并不代表全年趋势,暂无滞胀风险。CPI缺乏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原因是中国经济出现实质性好转仍需要时间,全球经济低迷也不可能短时间改变。在经济压力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仍会偏于宽松调节,可能会降息降准,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一个积极的信号”,德国财经网10日称,相比较CPI,中国2月份的PPI降幅,为去年6月以来最窄。PPI数据显示,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中国工业领域的通缩压力正在减缓。这将给市场带来更多信心,也给中国供给侧改革带来支撑力。

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崛起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刘鎏10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很明显,中国经济中的通缩压力已经得到缓解。未来几个月食品价格环比将呈现出季节性回落趋势,预计短期内CPI继续维持在2%以上水平。

德国新闻电视台10日也引述专家的话说,2月的两个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北京的调控之中。中国经济趋于稳定温和发展。这有利世界经济的发展。

“德国之声”周四引述高盛集团最新公布的“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崛起”的研究报告称,亚洲各国收入提高,催生庞大的新一代消费者,其中最大的增长来自中国。中国就业人口超过欧洲和美国就业人口总和,具备购买力的中国消费者与日俱增,其购物需求和喜好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未来5年,中国会释放出非常大的消费市场。▲

猜你喜欢

环球时报月份德国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梦梦”“娇庆”德国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新中国科技60年(3)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