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规划给香港很多机会

2016-03-11

环球时报 2016-03-11
关键词:特区政府十三五反对派

本报记者 孙啸波 范凌志

整个中国在过去两个“五年规划”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有港媒称,香港的地位与功能在过去十年间“不升反降”。如何更好地搭乘“十三五”发展快车,以提升香港整体实力,是当前香港格外关注的议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就“十三五”规划中香港的机遇,以及香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答案。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香港部分?

谭耀宗:过去香港不重视这个方面,后来实践证明,要按照国家发展计划来,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后来又去争取。特区政府已经把具体诉求提给中央,内容都已写进规划中。关于香港部分比过去更多、更充实,也说明中央对香港有很大支持。

“十三五”规划给了香港很多机会。“一带一路”就是一个方向,香港也积极配合,准备设立一个办事处。参与亚投行,香港在这方面有很多可发挥的地方,希望国家能尽量给予机会。“十三五”规划不仅照顾大财团、企业,也照顾到青年创业问题。中国是个大市场,有什么创新科技都能很快发展起来。最近有几个香港和内地合作的电影票房就很好,里面的机遇、空间很多。规划中提到支持中小民营企业,香港有很多这种企业,让它们在发展中得到好处,这点很重要。

环球时报:有港媒注意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未提及支持香港发展旅游,这是个什么信号?

谭耀宗:这次唯一没有提的是旅游,不过我估计,这是因为香港旅游方面比较成熟,已经有大量内地游客。当然,能把旅游放进去也是好事,最近访港游客有所下降,一些代表和委员有点担心,认为应当把旅游写进去,希望国家继续支持我们旅游事业的发展。

环球时报:香港是否在失去其经济发展的优势?

谭耀宗:我相信暂时不会。一个金融中心的建立需要相当长的时期,香港的系统比较稳固,经历过很多风浪,这不是一下就能推翻的,维持现有地位问题不大。当然社会里如果总是政治化,外人可能会质疑香港不稳定,有损香港形象,投资者也不安心。

香港社会的撕裂开始于前年的“占中”。现在香港要暂时撇下政改争执,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入手,增加与内地的合作、沟通。最近中央领导人一直在讲“一国两制”不会改变,这是在向香港呼吁,如果大家都明白“一国两制”对香港是最好的,那就要巩固并支持它的发展,这点很重要。

环球时报:香港就《基本法》23条立法的困难在哪里?

谭耀宗:当时(指2003年)我们这件事做得不理想,让反对派误导了选民,让他们觉得有了23条,香港就没有自由、人权了。港人给23条的标签很负面,把很多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23条。大家一听23条就会反对,这最麻烦。特区政府要进行立法,是它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但是什么时候做、怎么做,这个要研究好,不要给反对派以可乘之机来攻击我们。今年是立法会换届,没有时间也不适合来做。明年3月选行政长官,7月特区政府换届,我估计最快会在换届以后或2018年再处理这个问题。

环球时报:您对建制派在立法会的未来状况是否乐观?

谭耀宗:立法会的议事规则是港英遗留下来的,一直适用,当时没有想到今天的情况,所以定得比较宽松,反对派利用这个规则来对他们不满的地方进行阻挠,意图拖垮政府。但要修改议事规则,需分组点票两组都要通过。现在我们选举的结果只有一组有把握,很难,换届以后也不一定能成。如果立法规则不修改,到时23条立法也会受影响,他们一定会借这个议题来闹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环球时报:最近香港接连有学生自杀,反对派在炒作此事。对此您怎么看?

谭耀宗:我们已经要求教育局长进行深入调查,找出真正原因,要帮助学校、家长防止类似事情发生。现在年轻人应对困难的能力比较弱,总是消极对待。年轻人比较理想化,容易受误导。有些人就拿些理想化的概念来影响他们,年轻人也不太明白,就跟着他们走了。而且香港年轻人对国家的发展和中国历史不太熟悉,这也是问题。如果年轻人对这方面了解多一点,情况会有所改善,所以要加强国民教育。▲

猜你喜欢

特区政府十三五反对派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