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尔科夫斯基晚期电影的寓言化特征

2016-03-11许哲煜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科夫斯基塔尔科夫

许哲煜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530000)

塔尔科夫斯基晚期电影的寓言化特征

许哲煜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530000)

人文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塑造了塔尔科夫斯基的心灵成长史并与他以后的电影作品当中所体现的高度的文化思考和诗化的镜头语言密不可分。他的电影所呈现的诗电影的本质与时间的庄严流动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本文将从塔尔科夫斯基晚期的具体作品出发,探讨其在创作阶段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以此来深入挖掘他电影当中所呈现出的诗意丰盈的艺术风格和深邃广阔的美学特征。

塔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寓言化;诗意

塔尔科夫斯基所信仰的电影创作理念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主要表现为现实世界与梦幻想象之间的结构形式。使用象征、隐喻、比喻、表现等影像手法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征。塔尔科夫斯基认为电影必须是作为一种绝对的艺术来表达人类对自身意义的揭示,从而达到对世界的终极关怀。

一、影像风格的简化

电影《潜行者》典型的体现了塔尔科夫斯基的所追求的极致简约风格。这部根据一部科幻文学作品而改编的电影没有指望原著的情节性和题材热度,而是大刀阔斧般地在几乎所有元素上进行了塔尔科夫斯基式的重新审视与定义,最后带给我们一种简约到极致的美感。塔尔科夫斯基并不是一个技术狂,你会时常看到他对于追求所谓视觉逼真感的抵制。《潜行者》里面的禁区就像是一处废墟,并不太像诸如一个外太空不明物质所造成的神秘所在。没有任何景象是未来的样子,主人公家居简陋普通,除了因附近火车经常驶过导致桌子上杯子被震动的摇摇晃晃之外,再无其他特别,而这与关于禁区的神秘感并不相称。“绞肉机”不过是下水管道,神秘领域竟是一堆沙地。组织情节的生活细节如潜行者的离家和返家都被简化到了极限。同样,这部电影的色彩也呈现出极端简化的特征,几乎只采用了浓郁的灰蓝色调,偶尔转成彩色则是在影片中起着意外冲突的作用。

《牺牲》,这部导演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拍摄地点是瑞典的格德兰岛。在电影中,塔尔科夫斯基并没有试图告诉观众这一点,在影片当中的小岛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这个岛上除了一栋亚历山大的别墅和佣人玛利亚的房子以及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之外,只剩下小路、树林、空地,仅此而已。由此可以窥见,导演意图用极端简化的风格使得这部影片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促使观众去思考他的多重寓意。

二、一以贯之的人物形象

如上所述,《潜行者》是一部异常简洁的影片。在电影叙事结构里,既没有使用倒叙也没加入插叙,潜行者在其神秘之旅中随着时间顺序不断深入,是影片当中三个人物在紧张不安的灵魂之旅中最终指向自我解剖和认识的过程。影片中对人物的称呼被用其职业所代替,个体在这里成为一种群体文明的代表。潜行者的形象如一个无休止自我坚持与折磨的圣徒,面容体态显露出徒劳追索岁月的痕迹。他是一个追寻生命含义始终接近但终不得答的形象,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影片《乡愁》中的主人公诗人戈尔恰科夫和潜行者同属一类。如同潜行者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头上长着一缕白发。随着影片推进,它扩大如一片白色羽毛在头发里显露出来。而在影片《乡愁》中我们知晓,戈尔恰科夫向艰难的求索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甘心情愿承担起救赎和悲世使命的人,那个近乎疯癫的多米尼克。而到了影片《牺牲》中,多米尼克俨然已经成长为亚历山大。他背负救赎人类的使命,通过烧毁自己的别墅达到自我的牺牲。片中的小孩儿被亚历山大不小心碰出鼻血随后躺在草地上止血的场景,其姿势所体现的宗教感与血液所涵盖的人类的激情和奉献的悲壮意味都在塔尔科夫斯基电影语言中成为一种象征。”《潜行者》中潜行者被作家和教授打出鼻血,《乡愁》中戈尔恰科夫被尤金尼亚打出鼻血,我们可以明晰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所显现的主题延续,这些人都处在疯狂与崩溃的边缘,体现出一种完成救世之重任而自我牺牲崇高感,我们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作为个体的个性特征,而是体现出了一类人的共性特征。在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当中,其主要人物的形象经常呈现出抽象和类型化的特点,旨在表达出导演创作思想中的“类意象。”

三、精神主题先于客观逻辑

从以上所述的影片当中,显现出“寓言”的第三特性:影片中人物的行为轨迹,都不受人物性格发展或客观逻辑的控制,也同样不是环境的产物,而是按照导演的预设逻辑展开。

在以上三部影片中,最有可能发展出戏剧情节的桥段都被塔尔科夫斯基无视。比如在影片《潜行者》中,最容易出现“故事性”的潜行者和妻子之间最终并没有发展成任何戏剧性的情节。尽管他的妻子在最后的独白里说出自己苦难的境遇。可她仍旧象年轻时一样,以纯洁无私的,毫不犹豫的挚诚背负着世俗的偏见深爱着她的丈夫。而在影片《乡愁》中女翻译尤金尼亚则是一个思想开放情欲得不到满足的意大利女性。然而戈尔恰科夫却常常沉湎于对家人和故乡的回忆之中,两人的关系最终也没有导向惯常的情节模式。因为塔尔科夫斯基执着于自己的“主题”而非浪漫的爱情故事。戈尔恰科夫也并没有因为其诗人的浪漫身份和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而演绎出众多戏剧性的故事。影片《牺牲》中主人公的妻子与女儿过着自在安然的生活,可这两人之间却悄然涌动着为一个英俊男人相互争斗与冒犯的急流。这让我们想起契诃夫的戏剧风格,一种闲适、富裕的生活,可是却被某些事件推到了危险边缘。如同塔尔科夫斯基其他影片一样,所有这些诸如家庭的冲突矛盾,人与人相互间暗含的争斗与委屈,只是构成影片的基本叙事框架,最终将被精神求索的主题而排挤到次要地位。

四、结语

由此我们看到,塔尔科夫斯基后期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寓言化、多义性的特征最终构成了他电影世界中的精神维度,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密码在一以贯之中得到了完全而充分的显现。在诗意丰盈的画面语言与深邃广阔的哲理拷问中,充分说明了塔尔科夫斯基在他如诗之韵律流动的影像中,不断呼喊人类意识的觉醒和对世界的忧思。

[1]李宝强.七部半——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3]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修订版.

[4][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许哲煜,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批评。

猜你喜欢

科夫斯基塔尔科夫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母亲的餐桌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俄全球通缉霍多尔科夫斯基
俄前首富获瑞士居留权
狗狗世界
和塔尔羊套近乎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