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合作电影发展探究——以《重返20岁》与《奇怪的她为例》

2016-03-09杨亚辉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同题电影

杨亚辉(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中韩合作电影发展探究——以《重返20岁》与《奇怪的她为例》

杨亚辉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2015年1月8日由陈正道导演,杨子珊,鹿晗主演的青春奇幻喜剧《重返20岁》在大陆上映,斩获3.5亿票房,成为2015年贺岁档最大黑马。中韩合作电影再次进入大众视线,梳理中韩合作拍摄年鉴,这种这特殊体制类合作方式不断发展改进,本文将结合电影《重返20岁》简要探究中韩合作电影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合拍;电影;同题

合拍电影因其独特体制引起热议,与以往引进翻拍影片不同,《重返20岁》与《奇怪的她》属于“同母异卵”作品,也就是说,同一个剧本,拿来给韩方与中方分别拍摄,并不存在抄袭或翻拍的现象,这种新型合作方式引起关注。其实韩国与中国合作拍摄的历史由来已久,双方一直在合作找寻合适的合作拍摄之路。

一、中韩合作拍摄背景

(一)韩国电影增长乏力。

2014年中韩双方签订了《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所以《重返20岁》应当算是协议之后的中韩双方的第一次合作。韩国与中国同属亚洲电影圈,韩国早就摆脱了电影弱国的地位,韩国电影鲜少染指好莱坞式流水线商业电影制作模式,甚至在本土上走出了一条与好莱坞电影相悖的故事类青春电影道路,不仅如此,韩国的情感类家庭伦理剧也在中国电视荧幕上占有一定地位,韩国电影注重故事剧本,偏爱拍摄以情感和故事见长的电影[1]。小制作与小成本电影颇受韩国导演的喜爱,原因在于韩国观影人数的高平均数,高平均人数的观影次意味着韩国电影的增长乏力,在韩国有限的人口中韩国电影没有更高的上升空间,所以韩国导演不轻易尝试拍摄高投资大制作电影,与香港电影相同,韩国电影在诞生之初就担负着走出去的使命,将韩国电影出口至高观影人次大国,为国内电影寻找出路。

(二)中国广袤的电影市场。

2008年中国经济水平极大提升,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刺激到了电影市场,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将眼光投向中国电影市场,但是一年制作600多部电影与中国现存的电影行业制作团队的数量极不相符,市场中很多公司不仅缺乏优秀的科班出身导演以及电影周期制作与宣传团队。所以中国电影开始将眼光投向海外电影公司,而经历韩影全盛期实践打磨的韩国电影技术人员不仅专业程度高,并且相对欧美成本比较低,也就得到了中国片方的青睐。《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订为中韩双方提供了一条互通资源的“丝绸之路”,于韩方而言,中国广袤的观影市场正是韩国电影所需,而对于中方而言,不仅是一条技术学习之路,也是一条体制之外的创作,制作发行上的全新罗马大路。

二、中韩双方合作拍摄历程

(一)中韩电影合作早期阶段。

这一时期,很多韩国电影公司来中国取景,即以外景地拍摄为主的共同制作方式[2]。这其中有《飞天舞》(金荣俊2001)《七剑》(徐克2005)等。这个期间中方与韩方电影并没有经验与人员上的互通,只是限于电影拍摄中取景的单一片面模式。第二阶段:2003年-至今:以共同投资和人力合作为主的共同制作。2005年以后,外景地拍摄为主的共同制作方式仍然存在,但是出现更多的是以共同投资和人力合作为主的共同制作。比如中国观众熟悉的《非常完美》(金依萌2009)、《晚秋》(金泰勇2012)。这一阶段是中韩电影公司相互合作的萌芽期,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制作公司于韩方合作,共同投资或者中韩演员合作拍摄电影,这种模式延续至今,如近期2015年10月30日上映的悬疑犯罪类剧情电影《我是证人》就由中国演员出演,韩方原版电影《盲》导演安尚勋作为本片执行导演。

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以视觉特效技术合作为主的共同制作。这一阶段的电影合作直接推动了2014年《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订。

(二)中韩合拍片增多的原因。

对于中方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原因,第一是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得以迅速扩张,中国电影市场急需优秀的影片填充中国电影市场,而与中国电影同属亚洲东方伦理圈的韩国电影不仅能够满足中国观众对于人物设定上的观赏需求,而且在剧本选材方面也更加符合中国观众家庭伦理语境。第二是中国电影市场专业人员的匮乏。第三点就是韩方较于欧美等国的价格优势。

对于韩方而言,首先是中国的电影进口配额制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双重限制,中国电影内部的保护政策对于每年电影进口数量具有严格的要求,每年不足30部的进口配额,其中好莱坞电影占据半壁江山,仅剩几部电影的配额还需要与其他国家的优秀电影进行竞争。合拍片的优惠政策,合拍电影不仅可以与中方共同分账不受进口电影配额的限制,更可以在中国影院上映,这种政策对于中国与韩国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赢的过程。

三、中韩电影的同题作文现象

《重返20岁》与《奇怪的她》共享一个剧本,拿到剧本之后韩方就找到中国导演陈正道,陈正道导演是中国新生代导演,代表作有2014年《催眠大师》,擅长电影叙事。剧本讲述了一位老奶奶在一次奇遇之后身体回到20岁,但是思想却没有变化,从而身体与意识碰撞出来的一系列的戏剧火花。这种矛盾不仅构成了影片喜剧性的基础也完成了影片主题设定。剧本主题的设定符合中国电影市场当下流行的青春喜剧元素,更重要的是剧本在家庭设定中充满人性温情,这与具有千古年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谋而合,这种合家欢大团圆的伦理性剧本不存在受众分层限制,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优秀的剧本。中韩双方电影几乎同时拍摄,双方都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润色,更加本土化,中国版《重返20岁》中《还珠格格》的适当插入勾起了观众的回忆,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关系塑造也为人称道。“剧本为王”也是韩国电影坚守的理念。因此,《重返20岁》的成功对于中韩电影市场而言,意义远在票房之外。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良好反馈将使中韩电影合作的亲密度进一步增加[3]。

四、结语

加强对本土化创新优秀电影的支持,严格控制把关引进国产电影质量与数量,使得国产电影与引进电影在相互竞争与融合下促进中国电影良性发展。通过借鉴达到创新,在引进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复制的过程,一部真正能够抓住观众视线的电影应当是剧本故事情节的营养内涵,真正向世界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

参考文献:

[1]李彀怊;金虎.韩国电影美学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艺术”电影.[J].当代电影.2006.04.

[2]张静.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探讨.[J].电影文学.2013.12.

[3]孟佳.《重返20岁》成中韩合作成功范本“小国寡民”借力“大国崛起”谋共赢.艺恩网.2015-01-21.

中图分类号:J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47-01

猜你喜欢

同题电影
一粒种子,多向发芽
论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同题”如何“异构”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同题异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