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迁慢性腹泻84例临床分析

2016-03-08符梅竹蒙晶王丹

海南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乳糖奶粉过敏

符梅竹,蒙晶,王丹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102)

婴儿迁慢性腹泻84例临床分析

符梅竹,蒙晶,王丹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 分析婴儿迁慢性腹泻的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诊断为迁慢性腹泻的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肠道内感染37例(44.1%),肠道外感染引起菌群失调9例(10.7%),乳糖不耐受22例(26.2%),食物过敏12例(14.3%),原因不明4例(4.8%)。经营养饮食、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等疗法,其中有18例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97.6%。结论本病除用低乳糖、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等多途径联合治疗外,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可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疗效明显。

婴儿;迁慢性腹泻;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疗效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为迁延性,2个月以上为慢性,统称为迁慢性腹泻。本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1]。本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极大,严重者会威胁生命。笔者对本院近两年来住院及门诊就诊治疗的迁慢性腹泻84例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就诊治疗的84例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2]的婴儿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3个月者18例,占21.4%,3~6个月者25例,占29.8%,>6个月~1岁者41例,占48.8%;迁延性51例,占60.7%,慢性33例,占39.3%。

1.2 实验室检查

1.2.1 大便检查 包括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轮状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即大便涂片镜检的白细胞≥5个/HP,红细胞≥3个/HP,或见吞噬细胞示大便常规阳性者共18例(21.4%),脂肪球阳性32例(38.1%),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14例(16.7%),大便培养阳性6例(7.1%),病原体为侵袭性大肠杆菌2例,甲单胞菌1例,肺炎克伯菌1例,大便检查真菌菌丝孢子5例(6.0%)。以上病例均未检查寄生虫卵。

1.2.2 乳糖不耐受检查 大便乳糖试验检查33例,其中阳性22例,占66.7%,余51例未检测。

1.2.3 过敏原检测 采用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12例(14.3%),其中牛奶蛋白过敏8例,鸡蛋过敏4例,其余患者未检测。

1.3 治疗方法

1.3.1 液体及营养支持疗法 包括继续喂养、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锌及钙剂。

1.3.2 对症疗法 84例患儿使用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大便水分较多者,使用抑制肠液分泌制剂消旋卡多曲,同时口服婴儿健脾口服液或其他助消化药物。

1.3.3 微生态疗法 本病多伴有肠道菌群失调,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菌群平衡,重建天然屏障,全部患儿分别口服酪酸梭菌、枯草二联活菌及布拉氏菌。

1.3.4 抗生素的使用 本组仅针对细菌感染的18例患儿使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哌啦西林静脉给药治疗。

1.3.5 低乳糖饮食、奶粉和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的使用 80%的患儿停用普通配方奶粉,改用低乳糖配方奶粉及去乳糖饮食,12例牛奶蛋白、鸡蛋过敏者给予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同时指导母亲回避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花生、大豆),鼓励继续母乳喂养。

1.4 疗效判定 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的补充建议》。显效:腹泻症状消失,大便≤1次/d,粪便常规正常。有效:腹泻症状减轻,大便1~2次/d,大便性状明显好转,粪便常规基本正常。无效:腹泻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变化,粪便常规无明显变化。

2 结 果

本病的病因有多种,其中肠道内感染37例(44.1%),肠道外感染引起菌群失调9例(10.7%),乳糖不耐受22例(26.1%),食物过敏12例(14.3%),原因不明4例(4.8%)。37例肠道内感染中,细菌感染18例(21.4%),病毒14例(16.7%),真菌5例(6.0%)。

乳糖不耐受22例均使用低乳糖及配方奶粉治疗,其腹泻症状明显好转,最终治愈,临床上考虑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其中1例为原发性,其余均为继发性)。在治疗过程中,还有24例患儿未进行大便乳糖检测试验,但加用低乳糖饮食后,其症状减轻,提示同时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因素。有4例原因不明。由于检测条件限制,所有病例未能进行电子肠镜检查。

有12例因牛奶蛋白、鸡蛋过敏而停用普通配方奶粉,改用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治疗2~4 d,症状逐渐好转,大便正常,最终治愈。其中,有1例患儿治愈3个月后改用普通配方奶粉,腹泻复发,再次换用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喂养,病情改善,持续使用9个月后治愈。有18例患儿为细菌感染,使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哌啦西林静脉给药治疗,观察1周效果欠佳而停用抗生素,然后再给予上述综合治疗,其症状逐渐缓解,并治愈。84例患儿均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其中显效76例(90.5%),有效6例(7.1%),无效2例(2.4%),总有效率达97.6%。

3 讨论

迁慢性腹泻常见于婴幼儿,1岁内为多见[3]。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肠道内外感染、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婴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要量多,但消化功能不完善,肠道内免疫功能低下。以往对本病的治疗多注重感染因素,而对其他病因认识不足,加上不合理的用药而导致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这也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主要原因[4]。

本组病例中,以感染占首位,以继发乳糖不耐受为主要因素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5]。其机理是婴儿在急性腹泻(尤其是病毒感染)之后由于肠黏膜不能修复,不少患儿发生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缺乏),对饮食中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不能消化及吸收,在肠内滞留形成高渗物质继续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不能完全吸收相当量的带有抗原性的完整蛋白质,从而触发免疫机制,加重乳糖酶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给婴儿使用去乳糖奶粉及低乳糖饮食,可以打破这一机制[6]。本治疗不仅缩短病程,而且治疗有效率达97.6%。因此笔者认为,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引发本病重要的因素之一。

食物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而食物不耐受是非免疫介导所致。本组患儿中食物过敏发生率为14.3%,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婴儿主要饮食为牛奶,它含有的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胃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由于婴儿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一旦过早接触抗原后可引起牛奶蛋白过敏而导致迁慢性腹泻、便血(常为反复少量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其次可导致呕吐、腹胀、喂养困难,严重者可导致营养障碍。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主要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牛奶皮肤点刺筛查(SPT),同时进行血清IGE检测,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等。在治疗上,回避牛奶、鸡蛋、普通配方奶粉,改用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患儿的症状缓解且最终治愈。因此笔者认为,过敏性腹泻亦是引发本病重要的因素,治疗观念应有新的认识。

营养饮食支持疗法是本病治疗的关键[8]。其机理可能为:(1)肠内营养物质基础直接作用单糖、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可直接刺激上皮细胞生长并诱导消化酶活性;(2)刺激肠APUD细胞释放营养激素对肠黏膜的屏障作用;(3)通过神经血管起作用。营养饮食除上述营养食物外,对部分母乳喂养的患儿,应嘱其母亲要避免含糖及高脂饮食。同时,适当补充肠道益生菌、锌、钙剂,如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有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应进行静脉补液等辅助治疗[9]。

抗生素的应用要十分谨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微生态失衡而加重腹泻。其应用的指征是:(1)分离出特异性的病原(如鼠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2)有脓血便或镜检白细胞为≥5个/HP[2]。本组资料仅有18例患儿使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哌啦西林针,疗程5~7 d,症状缓解后停药给予辅助治疗。笔者认为,本病患儿在大便常规白细胞≤5个/HP,少量红细胞或潜血测验阳性时不使用抗生素,否则会加重病情而导致不良后果。

祖国医学治疗小儿腹泻积累了丰富经验,如辩证施治得当,对促进肠黏膜修复、控制腹泻可取得突出的效果,尤其是迁慢性腹泻,可用丁桂儿脐敷治疗,有辅助止泻作用,亦可用民间偏方食疗。如苹果1个、去皮放入碗中隔水蒸软,每天1个。苹果含有果胶,可吸附毒素和水分,所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10]。

综上所述,婴儿迁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及牛奶蛋白食物过敏。因此,要避免不合理使用抗菌素所导致的婴儿肠道菌群失调;要重视营养、低乳糖饮食、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使用及对症支持疗法,这有益于恢复病情、提高治愈率,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1]林瑛.六味治泻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120例[J].宁夏医学杂志, 2001,23(2):120.

[2]方鹤松,魏承毓.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 1994,12(3):148-151.

[3]方鹤松.小儿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乡村医学杂志,2008,15(11):6-8.

[4]扬平,邵启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2):24-25.

[5]姜雪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6]李云胜,袁纯,姜娟娟.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继发低乳糖不耐受200例临床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38.

[7]黎海茂.食源性过敏性疾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 1-3.

[8]陈绍璐.小儿腹泻病的饮食疗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 (3):200-201.

[9]王玉环,黄瑛.儿童慢性腹泻61例临床分析[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4):356-361.

[10]王芸芹,刘晓华,马慧萍.中国民间疗法[J].家庭医生,2008,1:57.

Clinical analysis of 84 infants with 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

FU Mei-zhu,MENG Jing,WANG D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kou 570102,Hainan,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tiology,and seek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the 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 of infant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84 infants with 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 in the ward and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during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Main causes of the 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 of infants included 37 cases(44.1%)of intestinal infection,9 cases(10.7%)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caused by parenteral infection,22 cases(26.2%) of lactose intolerance,12 cases(14.3%)of food allergy,and 4 cases of unknown causes.The main treatment included nutritional diet,supplemented with supportive treatment,symptomatic and etiological treatment,and antibiotic drugs treatment was used in 18 cases,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7.6%.ConclusionFor 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 in infants,except the treatment with low-lactose,hydrolyzed formula and other multi-channel joint treatment,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has th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which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n the disease course.

Infants;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Lactose intolerance;Food allergy;Effects

R725.7

A

1003—6350(2016)20—3407—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0.048

2016-05-06)

符梅竹。E-mail:419018891@qq.com

猜你喜欢

乳糖奶粉过敏
小儿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过敏8问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奶粉危机
远离季节性过敏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