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4例诊治体会

2016-03-08李彦龙张明刚贺海峰

海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脂肪瘤醛固酮泌尿外科

李彦龙,张明刚,贺海峰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4例诊治体会

李彦龙,张明刚,贺海峰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切除1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术后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CT和MRI是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肿瘤直径≥4 cm,具有内分泌功能,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首选。

肾上腺肿瘤;髓样脂肪瘤;手术治疗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为无功能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按不同比例构成,过去这种病变偶尔在尸检中被发现,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增加,该病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本文通过对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共收治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26~64岁,平均45.2岁;右侧15例,左侧9例。病程7 d~6年,15例在体检时发现,其余6例表现为腰痛胀痛或上腹部钝痛,3例合并高血压,头痛、头晕。所有患者术前行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醛固酮、电解质检查,其中2例醛固酮增高,1例血钾3.0 mmol/L。17例B超检查发现肾上腺区类圆形的强回声肿块,2例表现为混合性回声肿块;24例行CT检查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混杂密度肿块,CT值-102~10 Hu,其中3例在肿块边缘可见条索状及点状钙化影;MRI检查11例,T1、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局部可见少许强化。术前诊断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2例,嗜铬细胞瘤1例,醛固酮瘤1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给予口服α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醛固酮瘤患者口服果味钾、螺内酯。

1.2 治疗方法 24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治疗,其中7例经第1l肋间斜切口,3例上腹部肋缘下切口,14例行后腹腔镜手术。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4例、肾上腺次全切除术6例,肾上腺全切除术4例。开放手术肿瘤大小为4.0~11.0 cm,腹腔镜手术肿瘤大小为4.0~7.0 cm。肿瘤包膜完整,外观为淡黄色,2例肿瘤表面包膜不完整,有出血。15例标本切面呈红褐色,9例标本切面呈橘黄色,结节状或鱼肉状,质地坚韧、较均匀。

2 结 果

开放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75.4 min。后腹腔镜手术时间40~95 min,平均68.2 min。术中出血35~195 ml,平均96.8 ml。显微镜下观察:有多量脂肪细胞,散在少量骨髓造血细胞,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增生。3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

3 讨 论

1929年由Oberling首先命名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本病的病因不明,可能是骨髓和脂肪组织沉积的表现之一。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当肿瘤较大时或内部有出血时,可出现压迫症状,表现为腰痛胀痛或上腹部钝痛,腹部肿块,恶心,呕吐,高血压,血尿等。本组有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可能为肿瘤压迫肾血管所致[1]。本病好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通常为单侧病变,右侧多见,本组右侧15例,占62.5%,与文献报道一致[2]。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国内有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合并高醛固酮血症、高皮质醇血脂、高雄激素血症的报道[3],本组有2例醛固酮增高,因此,术前有必要行内分泌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伴发激素紊乱。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完成术前诊断。B超多表现为肾上腺区强回声肿块,边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以骨髓造血组织为主时表现为低回声,肿瘤内部有出血时表现为混合性回声,可作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初筛检查。CT是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重要依据,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病例以脂肪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CT值小于-20 Hu,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周围可有钙化。本组有3例肿瘤边缘可见条索状及点状钙化影。MRI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因含有脂肪组织T1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后肿块大部分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MRI可以提供三维定位用以确定肿瘤是否来源于肾上腺,有利于术前的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①当肿瘤较大压迫肾脏时需与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主要依靠肿瘤与肾上腺和肾脏的关系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如肿瘤与肾上极的交界角为锐角,或者肿瘤将肾脏向下方推移,肾盏肾盂无改变,则考虑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若肿瘤压迫肾盏肾盂,而肾脏本身位置相对无改变,则为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②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瘤体较小且含脂肪较少时易于肾上腺腺瘤混淆,肾上腺腺瘤CT值一般大于-20 Hu,增强扫描后有轻度强化,可有内分泌症状。③肾上腺多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误诊为髓样脂肪瘤,CT图像相似,但前者可见条索及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和血管影,髓样脂肪瘤低密度区无强化,软组织区可强化[4]。④腹膜后脂肪瘤以脂肪成分为主,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无强化,肾上腺可受压移位。⑤肾上腺畸胎瘤有典型的CT表现,瘤体大,钙化明显,呈团块状或不规则钙化,不难鉴别[5]。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治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有无症状,患者的意愿,同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治疗上笔者采取如下方案:对于肿瘤直径<4 cm者观察等待,每隔6个月复查B超或CT,若随访中肿瘤增大>1 cm/年或出现内分泌症状则选择手术治疗;若肿瘤直径≥4 cm,具有内分泌功能[6],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肾上腺手术的金标准,以往认为>6 cm的肾上腺肿瘤应选择开放手术,但是随着腹腔镜操作的熟练及技术的改进,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腹腔镜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报道[1-7],虽然肿瘤直径的大小已不再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但是肿瘤的出血、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仍是转开放手术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分离时切忌直接钳夹腺体或肿瘤组织,应紧贴包膜仔细分离,尽可能保留包膜的完整性,控制好肿瘤基底部的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若术者操作不熟练,肿瘤体积过大,瘤体血管过多,建议开放手术治疗。本病预后较好,至今未见恶变及复发的报道。

[1]石都,孔垂泽,满小军.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1例诊治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7):441-443.

[2]杨学东,赵国礼,张志良,等.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4):280-282.

[3]宿恒川,黄欣,戴军,等.伴发内分泌功能紊乱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及其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30(2):130-132.

[4]陈馨,郭晓,李新德.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二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1):57.

[5]刘发权,孟瑜,胡道予.脂肪成分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79-1282.

[6]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69-573.

[7]施浩强,方卫华,周骏,等.后腹腔镜下右侧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手术技巧[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6):495-498.

R736.6

B

1003—6350(2016)06—099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6.047

2015-10-23)

张明刚。E-mail:zmg7313@sohu.com

猜你喜欢

脂肪瘤醛固酮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