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调与 低调

2016-03-07王石川

杂文选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调登机名利

王石川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常被一些人当作处世哲学。我们似乎不太喜欢高调的人,比如陈光标没少捐钱,但因为过于高调而备受质疑。而对于那些大家、名家,如果低调,就更容易被褒扬,比如屠呦呦。

日前,屠呦呦乘机飞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由于登机时选择普通通道,避开在VIP厅等候的送行官员,网友对此大加赞赏,纷纷认为屠呦呦获奖后,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沉醉在媒体和公众狂热的追捧中,“低调登机就是她不计名利的最真实的表现,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医药学家甘于淡泊的朴素情怀。”

其实,即便屠呦呦高调登机又如何?从一个小细节出发,过度阐释,并无多大意思。如果屠呦呦不走普通通道,她就不淡泊名利了?如果她没有避开送行官员,就能抹杀她的科研贡献吗?

高不高调,与处事风格有关,与科研成就无关。有时,也与性格有关,而与名利观无关。其实,有的科学家很高调,是媒体的聚焦对象,是大众眼中的红人,也懂得享受,比如走VIP通道、坐头等舱,但不等于他们就没有科研能力和科研成就。

而屠呦呦的低调并不意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潜心科研,不怕失败,到功成名就后仍保持本色,从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奖,再到如今获得诺奖,她一直淡定从容,无所谓高调还是低调。

据报道,“她(屠呦呦)的低调是长期的,生活粗线条,但工作严谨,要求非常高。”屠呦呦也说:“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字里行间,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位老科学家的淡然与朴素。

不能拿屠呦呦的标准要求所有科学家,对科学家来说高调也不是多么罪恶的事。当然,身为科学家,还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不能过于热衷名利,不能突破“清规戒律”,不能舍本逐末,沦为经济动物,为了敛财高调地处于某些商业场合。

【原载2015年12月24日《新民晚报·自由谈》】

插图 / 屠呦呦领奖 / 佚 名

猜你喜欢

高调登机名利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扫脸登机
画与理
修心
人山人海
唱高调
做人如何唱好高调
看破名利爱名利
看破名利爱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