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的耳朵

2016-03-07郑春柳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细胞培养拉克手臂

郑春柳

澳大利亚的演讲家拉克手臂上长出了一只耳朵。

他花费了10年时间,让自己的胳膊“长”出一只耳朵,他还在耳朵里植入了一个蓝牙麦克风,只要与网络连接起来,就能成为别人的“行走的耳朵”。

拉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10岁时,拉克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同学们也不愿意与他交往,因为他少了一只胳膊。

拉克母亲年轻时在印刷公司上班,她同时打好几份工,省吃俭用,为拉克安装了假肢,她还买来许多演讲名家的卡带和书,让拉克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从此拉克踏上了演讲的旅途,从被台下观众喝倒彩到满堂喝彩,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花了多少时间,但他知道,母亲为他几乎倾尽了一生。直至拉克出名,开始全国巡讲,母亲是场场必出席。母亲现已70岁了,拉克希望母亲能够在家中颐养天年。但母亲因为思念儿子过度,患上了轻度抑郁。

为了让母亲安心,拉克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每天定时给母亲两通电话,有时候他将电话放在窗户外:“妈妈,你听到纽约的风声了吗?我过得很好。”他还不停地告诉母亲:“妈妈,我研究的‘随身听很快就会在你身边了。”

“随身听”指的就是这只在实验室内通过细胞培养法逐渐“长大”的耳朵。拉克曾在一次两万多人参与的演讲中提及,支持人数大约占比20%。许多人觉得不可信,更有人认为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用电话或者短信,时时都能达成相同的效果。拉克却知道,昂贵的通话费用,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而像妈妈这个年龄对通话软件的使用并不熟练,再受之信号等的影响,实现频繁通话并不易。

拉克做了深度分析,向澳大利亚政府提交了发明申报,并请求资金的支援,但很快石沉海底。拉克再次进行了市场调查,并制作了一份“10万人意愿”的签名单,让10万人在3米的布匹上签下了支持此项发明的意愿。政府很快重视了此事,但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培植这种细胞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就算培养成功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在手臂上植入一只耳朵,那不是等于这项投入与收获是不成比例?

然而,拉克对此早已是深思熟虑,他申请在他的假肢上做首例移植,而未来,可以利用细胞培养的方式,引入外置“耳朵”,只要定位与设置并打开,母亲便可以听到甚至看到儿子在做什么,而这个,仅仅只需要连上网络就可以畅通无阻。

最终拉克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与帮助,随着“耳朵”越长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拉克。这10年来,拉克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培育的“耳朵”一天天地长大,他有10本笔记本,记录着“耳朵”的成长史:生病、长大、有反应……

这一天,是拉克的“耳朵”要移植到手臂上的日子,当地新闻播报时,医院门口早已挤满了人群,但并不吵闹,有序的人群不仅是为拉克的孝心感动,更希望这一项发明能成功,而未来也能使奔波在外的人群尽到孝心。

当拉克从手术室走出时,人们看见了他与演讲时同样迷人的笑容,他高高地举起他手臂上的那只“耳朵”,“手术”很成功,这只“耳朵”很立体。这一刻,他打开蓝牙,母亲几乎是伴随着人群地欢呼:“哦,拉克,祝贺你,你成功了。也谢谢你,我的孩子。”人群里有热烈的掌声,以及人们早早下好的预定单,人们相信,过不了多久,拉克就会创造出外置版“随身听”。

母亲的抑郁症很快得到缓解,拉克的孝举感动了无数粉丝,有粉丝特意为此建了一个网站,名叫“行走的耳朵”。网站的导语写着:小时候,妈妈会说,宝宝乖;长大后,你会对妈妈说,妈妈乖吗?小时候,妈妈会不厌其烦地回答你重复了无数次的问题;长大后,你会回答妈妈只重复了两次的问题吗?小时候,妈妈是你的“随身听”;长大了,你是妈妈的“随身听”吗……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演讲家拉克与母亲的“随身听”,告诉人们,这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来自母亲的呼唤,而幸福的人,每天都能听到。

(选自《当代青年·我赢》)

猜你喜欢

细胞培养拉克手臂
回归
变大变大
小狐狸拉克探长
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移植兔坐骨神经的研究
2015~2016年菏泽市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分析
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完美的手臂
大树为什么有那么多手臂
7个动作,还原纤细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