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祈福时刻,世界难掩忧虑

2016-03-07陶短房

环球人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平安夜教皇基督教

陶短房

从圣诞到新年,传统上是为平安而祝福、祈祷的时刻。但2015年底的祈福,有些沉重。

2015年12月25日,基督教新教分支——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韦尔比在例行的圣诞布道会上,严厉谴责了“伊斯兰国”的暴力行径。他将该组织比作罗马帝国时代的犹太行省残暴统治者希律王,并对“基督徒可能面临在中东被极端分子‘消灭的危险”表示担忧。

如果说坎特伯雷大主教对极端势力的谴责、对暴恐的担忧,更多出于基督教自身的危机感,出于对基督徒安全的担忧,那么,被称作“梵蒂冈有史以来首位左翼教皇”的天主教教皇方济各,在例行的圣诞节圣彼得广场致辞中的一番话,就更少带有教派色彩,更多涉及整个世界和全人类所关注的问题——极端暴恐所带来的灾难,何时才是个尽头?他列举了俄罗斯民航飞机被炸、巴黎系列暴恐事件等严重恐怖袭击罪行,呼吁世人合力制止极端组织给各国带来灾难。

近几十年来,基督教的宗教领袖在涉及其他宗教的敏感话题时,往往措辞谨慎,此番两大宗教领袖同时发出针对原教旨暴力的严厉措辞非同寻常,表明基督教世界已感受到暴恐的现实威胁。

为此牵肠挂肚的,当然不仅仅是为“心灵世界”担忧的宗教领袖们。因为很明显,自中东蔓延至全世界的暴恐袭击,绝不是某些极端组织刻意渲染的所谓“圣战”“宗教战争”,而是野蛮对文明的宣战:就在平安夜前夕,多国收到报告,“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将在圣诞和新年间于大城市人流密集处进行爆炸或枪击”。奥地利等国警方在此期间特别加强安保措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诞节当天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命令在卡斯皮斯克等5地设置反恐行动指挥部。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平安夜在北京三里屯等地段布置了强大警力,以防万一。

全球各地在圣诞节期间的紧张氛围,提醒不同信仰、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民众,恐怖袭击的威胁可能远在天边,也可能近在眼前,谁能知道今天的虚声恫吓会不会化作明天的一地血腥?

所以,这份席卷世界的“圣诞忧虑”,也体现到世俗世界政治领袖的圣诞讲话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发表圣诞书面声明,引用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句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对“伊斯兰国”的暴行进行谴责。另一些国家、地区的政要则更早作出这种“年度总结”,如欧盟刑警组织主管温莱特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听证会上承认,欧洲正面临“十年来最严重的恐怖威胁”。

而且,不论世俗或宗教领袖,都发出了相似的倡议:团结合作。教皇方济各在致辞中呼吁世人“合力制止”,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断强调“果断和预防性”“合作反恐”“主动出击”,奥巴马则两次表示“美国将继续领导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美俄在平安夜前夕分别发表战报,宣称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取得了“反恐军事行动的不断胜利”。

然而这种言辞上的趋同,丝毫无法掩饰各方在实际行动乃至反恐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不错,各方都强调反恐,也都至少在台面上把“伊斯兰国”当作“公敌”,但实际采取的行动却是“一恐各表”“各反各恐”——土耳其在伊拉克北部的“反恐”被伊拉克政府视作“入侵”;美俄喊着同样的“反恐”口号,在叙利亚支持对立的武装派系,并将对手支持的派系斥为“恐怖组织”穷追猛打。

宗教也好世俗也罢,人们在平安夜祈求的是真正的平安,期待的是切实的反恐共识,以及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反恐合作,而非现在这种事倍功半的“纸面共识”,更非来年的日子继续由枪声、爆炸、杀戮和真真假假的恐怖袭击警告组成,或是下一个平安夜再听到一份份自我吹嘘、争功表功的“反恐捷报”

猜你喜欢

平安夜教皇基督教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Christmas Eve平安夜
亲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平安夜
浣溪沙·偏遇平安夜不安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教皇演讲遭蜘蛛“骚扰”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