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鸭优质高产养殖技术(5)肉鸭常见疫病防治(中)

2016-03-07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410131

湖南农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病鸭雏鸭鸭群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410131)%杨 俊

肉鸭优质高产养殖技术(5)肉鸭常见疫病防治(中)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410131)%杨 俊

(续第10期第16页)

四、鸭呼肠孤病毒病

由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水禽业的重要传染病,多发生于幼龄鸭,以肝脏和脾脏等出现坏死性病变为主要特征。

1.临床症状 患雏在发病的早期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少以至废绝;绒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成堆;病雏常出现腹泻,排白色或淡绿色黏液样粪便,从而呈现脱水现象;两脚发软,部分病雏趾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

2.剖检变化 肝脏肿大,质脆,其表面和实质呈现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在表面或实质中有大量大小不一或连成一片的灰白色坏死灶,呈“花斑状”。

3.综合防治 由于本病经常与其他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混合感染,单从本病的角度去做防控工作,往往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本身的抵抗力。二是做好雏鸭饲养工作,在1日龄时在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微生态制剂及多维,连喂7天左右;5日龄时接种该病疫苗(如果种鸭接种过该疫苗,雏鸭的接种时间可适当推后至10日龄左右。);3~7日龄间接种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二联苗;8日龄左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三是在鸭群发病时,除采取一般的防控措施外,还应积极治疗,减少损失。可肌注高免卵黄抗体,同时全群添加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肌注可选用硫酸阿米卡星等。

五、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幼鸭。

1.临床症状 鸭群开始发病时常有突然死亡的最急性病例,死前没有任何症状。急性病例多见于2~3周龄的幼鸭,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周围羽毛黏连或脱落,形成眼圈,少数病鸭出现单侧眼炎流泪,瞳孔混浊,边缘不整,呈白色云雾状;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或昏睡,临死前出现阵发性痉挛,病程1~3天。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多见于4~6周龄的幼鸭,病程1个月左右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不食,头颈痉挛性上下晃动或左右摇摆,鸭体前仰后翻,翻倒后不易复位,挣扎时不停地拍动两翅及后蹬双腿,进食困难,逐渐消瘦而死亡。

2.剖检变化 剖检时见有肺充血,肝、脾肿大,肝呈粉红或铜绿色,脾略呈紫色,胆囊肿大充盈着浓厚的胆汁。最具特征性病变是广泛的纤维素性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最为明显。有神经症状的病鸭,常见到脑膜炎及脑血管充血。慢性病例常见有关节炎。

3.综合防治 以轮换场地饲养为主要预防措施。在雏鸭入场前和成鸭出栏后,应对场地、鸭舍、用具、饮水器进行彻底消毒。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注意防寒以及改变饲养密度最好能做到“全进全出”。雏鸭从育雏室迁移到室外鸭舍时,应尽量减少温度变化、雨淋、日晒、寒冷等应激因素影响,当鸭群受到刺激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喂给敏感的抗菌药物。该病可通过鸭蛋垂直传播,因此新建的鸭场不要从疫区引入种蛋或种鸭苗。有条件的鸭场,可注射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雏鸭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苗。病鸭可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或用磺胺喹沙啉溶于饮水中,连用3~5天,或拌料连喂1周。在急性发作期间治疗效果较好,通常用药后第2天死亡率明显下降。 (待续)

猜你喜欢

病鸭雏鸭鸭群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