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6-03-07康月敏刘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河北省城镇化

康月敏,刘静

(1.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康月敏1,刘静2

(1.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格局下,如何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因此,应从政府职能、服务理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与完善,促进新型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朝着一体化目标迈进。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体制机制;群众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发展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1]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城镇的规模扩张,也不仅仅是让农民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是要让城镇居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城市化,能够和大中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高层次的精神文明。[2]因此,文化的发展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层次的重要标识和检验标尺,而公共文化的发展水平则决定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总体发展的层次与高度,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的体现。在这样的战略格局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共文化服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公共文化最大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化,它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所形成的综合性文化现象。主要社会功能是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大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在此基础上,作为政府监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还要为全社会提供文化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等的服务。相对于其他文化服务来说(如市场方式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等基本特征。[3]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就是一种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全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基本服务方式。

新型城镇化大格局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完善程度决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政府是否注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否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否注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否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都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败。

二、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也是个文化大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河北省提出了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型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按照公共文化建设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性文件,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推进和长足发展。但目前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4]

(一)政府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在通常意义上看,城镇化建设的最显著表征是工业化程度,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经济的增长值。但新型城镇化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还包括社会的和谐、政治的昌明、文化的繁荣、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在这个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人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一些政府部门却忽视了公共文化服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经济增长依然是各级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一理念的偏差,导致政府官员过度看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不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再加上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态度不到位,从而导致河北省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浙江、山东等文化建设强省,与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极不适应。因此河北省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改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跟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时代脚步。

(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配套

文化设施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保证,但河北省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总体上比较落后。在现有的11个设区市中,至今还有一个市没有图书馆,2个市没有群艺馆,172个县(市、区)中,还有11个没有文化馆,18个没有公共图书馆,而现有的“两馆”评定级别偏低,不能为民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和设备陈旧老化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文化馆舍年久失修,或者被挤占挪用,都严重影响了河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现有的文化场馆和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许多政府高额投入的文化设施设备在验收达标后,由于后续管理与服务不到位,致使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脱节与冲突。

(三)公共文化投入不足

公共文化建设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目前河北省的公共文化建设事业费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落后于上海、广东、浙江等文化强省,甚至落后于青海、宁夏、西藏等偏远省份。2010年上海的人均文化事业费96.8元,河北省只有9.6元,虽然自2012年开始河北省人均文化事业费猛增到24元,但其他各省也都在实现着跨越式发展,河北省的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化建设强省。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馆”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和设备更新、运行维护、专职文化工作人员等经费无法保障,公共文化活动手段和方法无法创新,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一批专职和专业人才队伍,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十分匮乏。一是专业技术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专业人才大多聚集在省市级文化事业单位,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站专业人才奇缺并严重老龄化;二是由于用人机制不完善,在河北省各个公共文化单位尤其是基层文化单位普遍存在着人员随意性和流动性大、专业不专职、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等现象;三是奖惩激励措施普遍缺失,一方面“铁饭碗”“大锅饭”的传统观念致使一些人的服务缺位或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难以调动人员积极性。另外,河北省比邻京、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今天,这既是河北省的区位优势也是河北省的区位劣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河北省文化建设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公共文化专职专业人才结构性匮乏,基层用人机制的不完善又造成人才存量难以激活,严重影响河北省公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

受经济社会发展和认识水平的制约,长期困扰河北省文化改革的因素并未消除,一些基础性问题依然存在。对标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执行标准,河北省的文化达标执行力与国家标准存在着较大差距,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格局下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公共文化需求也极不相符。正是这些落实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步伐。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河北省是个文化大省,但却不是一个文化强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格局下,河北省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文化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是处理好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三是处理好文化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对已经普及的地方,重点提升文化发展内涵;四是处理好区域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与新城镇发展趋势和特色相适应的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切实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同步使用,确保新型城镇民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提升。

(一)明确新型城镇化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格局下,河北省各级政府必须将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才能保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和谐进行。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须突出强化政府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规划设计、指导协调、机制体制、资源配置、监督管理等环节都要求政府不能缺位。

1.树立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政府的事情,因此新型服务理念要求政府明确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含义和发展内涵,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个核心概念,以人为本,自上而下全方位树立起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努力缩小城镇化发展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才能正确发挥政府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2.明确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文化事业发展,并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文化发展政策法规,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领导机制、服务协调机制、政策法规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理论研究机制,等等,通过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自上而下地实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格局下公共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与机制基础。

3.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倡者、主导者和推进者。面对目前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政府必须明确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及推进职能,并充分利用政府对相关部门的号召力和行政约束力,配合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政策,创造促进公共文化发展的投资环境,吸引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在社区、校园、乡镇、企业、军营等范围内搭建公益文化活动平台,鼓励盈利性质的文艺院团以微利向民众提供各类文化产品,指导各级各类文艺文化团体因地制宜地展开各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共享精神文明成果,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和必要的设备物资。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建设和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因而政府必须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城镇建设合理布局,以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为阵地,建设起真正惠民利民的公共文化空间,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继续实施市、县两级公共文化馆舍建设、维修和升级改造工程。各级政府公共财政可设立专项资金分年度对那些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有能力扩建的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给予适当补贴,用以维修、扩建或升级改造。

2.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工程。对全省尚无图书馆和群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市、县(区)、乡(镇)、村(社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统筹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力争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实现公共文化全覆盖,形成完备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3.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工程。按照国家标准,河北省图书馆和群艺馆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部达到国家评估定级的最低标准,并力求提高达到最高标准的比例。同时大力推进各级标准文化广场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4.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按照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电影院推广工程、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工程等的要求,结合河北省实际,推进“河北省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建设,使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5.实施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创建工程。在秦皇岛市和廊坊市完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其他9个设区市继续申报示范区,并在每个市重点扶持2~3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争取在两年内在全省建成20~30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市、区),带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6.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资源配置方式。全省要从政策层面保证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惠及百姓。将公共文化设施建在群众活动密集的区域,方便群众识别和参与活动;在建设用地、建设税费等方面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给予优惠;根据各地区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建设基础文化设施设备,不搞“一刀切”;同时加强文化基础设施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让公共文化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满足民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三)加强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创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必须改革创新,实行“政府掌舵、市场划桨”的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发包人”,可采取建立专项资金、定向资助、项目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在发展中彰显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作用。在社会力量与政府文化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将各种投入产出关系理顺,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元参与建设为辅,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扶持、政策引导的管理链条,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来源,激励和培育社会文化力量,让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都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政府则在其中做好管理和服务,并逐步完成从以管理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职能转变。同时在文化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让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多渠道投入,全民参与,在市场和公共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并建立起共荣共享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激励奖励措施,积极引导第三方群体以办实体、捐赠、赞助等各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专职专业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软实力。

1.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合理选拔、任用、交流、晋升,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职专业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与国内外省内外高校及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联合,通过进修深造、定向培养、专题培训等方式,分批分期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进行专业培养、全员培训,激活人才存量,提升现有人才的能力水平。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引进或软引进、短期讲学、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实现人才引进或智力引进,为全面提升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人才保证。

2.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编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文化服务工作实现专人专任,专职专业,落实专职公共服务人才的编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稳定有序。

3.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合力,共同提高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验,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借助企业人力资源,用更专业的手段提升服务质量;[5]利用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动员企事业单位、高校等与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挂钩结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形成互利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行文化志愿者服务新模式,成立文化志愿者管理组织,建立各级文化志愿者人才库,把志愿者服务作为专业人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才能保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所以政府必须从政策法规、制度机制、服务理念、财政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将公共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合理布局,才能使河北省无论在经济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上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1]杨重光.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2012,(11):38.

[2]张贵凯.在人本思想背景下推进新型城镇化[D].西安:西安财经大学,2014.

[3]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及其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24.

[4]边际云.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6.

[5]沈泉生.公共文化服务重在社会效益[N].中国文化报,2013-07-21.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

Study 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Kang Yuemin1,Liu Jing2
(1.School of Arts,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Under the new framework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how to improve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that Hebei Province is confronted with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fter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in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service concepts,policies and regulations,systems,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and personnel with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integration of unba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Hebei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public culture,service system,government,system and mechanism,the masses

D630

A

1673-1573(2016)01-0047-05

2015-11-15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现代媒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2015031226)

康月敏(1959-),女,河北定州人,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管理;刘静(1962-),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河北省城镇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