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基苯丙胺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2016-03-07贾宝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冰毒精神障碍

贾宝云

甲基苯丙胺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贾宝云

目的分析30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特点。方法30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躯体化(1.591±0.395)分、人际关系敏感(1.831±0.471)分、抑郁(2.167±0.431)分、焦虑(1.869±0.398)分、精神病性因子(1.747±0.226)分及总分(165.785±15.309)分明显高于正常人(1.535±0.198)、(1.266±0.153)、(1.697±0.178)、(1.415±0.178)、(1.452±0.131)、(148.235± 12.416)分(P<0.05);其强迫、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虽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以精神症状及情感症状为主,戒断症状不明显,躯体依赖较轻,经一般支持对症处理、促进毒物排泄等措施均痊愈出院。

甲基苯丙胺;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甲基苯丙胺,是一种具有精神活性的新型毒品,为纯白色晶体,外观似冰,故又称为“冰毒”,其衍生物3,4-二甲基苯丙胺具有极强的精神兴奋和致幻作用,俗称“摇头丸”。甲基苯丙胺将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非常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其毒性也相对强烈。此外,甲基苯丙胺在精神层面的依赖性也非常强,当吸食者吸食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生理性兴奋,进而消耗人体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吸食者的免疫功能,对其心脏以及大脑组织等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还会出现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出现幻想、好斗、错觉症状等,暴力行为也非常常见。现阶段,甲基苯丙胺引发的精神障碍已呈现增加趋势。本文对本院收治的30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组,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8.1±4.0)岁;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药物滥用史的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8.7±4.3)岁。两组均无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SCL-90、自制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吸食量、吸食时间等)。

1.2.2 评定方法 入院时统一填写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在专业人员安排下指导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独自评定入院1周前的感受。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完成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强迫、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对照组 30 1.535±0.198 1.678±0.137 1.266±0.153 1.697±0.178 1.415±0.178研究组 30 1.691±0.395a 1.685±0.377 1.831±0.471a 2.167±0.431a 1.869±0.398at-1.934 -0.096 -6.249 -9.044 -5.703P<0.05 >0.05 <0.05 <0.05 <0.05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分1.522±0.142 1.335±0.159 1.521±0.161 1.452±0.131 148.235±12.416 1.537±0.329 1.318±0.204 1.520±0.204 1.747±0.226a 165.785±15.309a-0.229 -0.360 -0.021 -6.185 -4.877>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甲基苯丙胺的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 “奖赏系统 ”,而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位于中脑边缘位置的多巴胺系统,而且人体中脑腹侧被盖区域以及投射区域的伏核属于主要神经解剖结构;还涉及到相应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及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等。冰毒作为苯丙胺类型兴奋剂的重要衍生物,可以影响吸食者的中枢兴奋,引起麦角酸乙二胺样幻像。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奖赏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严重阻碍去甲肾上腺素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吸食者血液当中的浓度日益增高,最终发生作用。此外,甲基苯丙胺吸食者会存在相对较强的习惯性、欲求性与耐药性,在服药之后大多数人会出现欣快感,容易上瘾。当吸食者长时间吸食甲基苯丙胺之后,其将会在体内进行蓄积,然后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对多巴胺功能产生影响:①甲基苯丙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吸食者多巴胺自神经末梢的大量释放,还可以抑制住吸食者对于多巴胺的再次重摄取,进而造成突触间隙所存在的多巴胺含量日益上升;②甲基苯丙胺可以抑制吸食者自身的单胺氧化酶最终活性,进一步减轻对多巴胺的分解以及破坏,造成多巴胺位于神经末梢内部的贮存量不断增加。此外,甲基苯丙胺还有增加吸食者觉醒度、增高血压、降低食欲以及增加心排出量等作用。

3.2 治疗冰毒滥用能够产生相应的精神依赖。针对冰毒毒性症状,需对症处理。对出现的幻觉、妄想、伤人行为等急性精神障碍,在停吸2~3 d后症状基本消失,严重者一般选用氟哌啶醇2~5mg肌内注射,效果较好。针对急性患者经常出现的高热症状、代谢性酸中毒症状以及肌痉挛症状等,需要进行物理降温,有效维持患者的水以及电解质平衡,利尿、促排泄原则处理等进行对症综合治疗。对长期吸食冰毒大多食欲明显降低、营养不良者,早期应静脉补充液体,防电解质紊乱。症状控制后,以心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以促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防止复吸。

必须要重视对毒品的打击,不断加深青少年的认识程度,从而使其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一旦发现吸食患者应及时送往专科医院就医,防暴力事件发生。

[1]哈鹰,安欣,郭平,等.我国2005年新型毒品麻谷丸滥用情况分析.中国药物依赖杂志,2007,16(1):67-70.

[2]沈渔邨.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82-484.

[3]翁传波.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1):65-69.

[4]江海峰,赵敏,孙海明,等.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治疗研究进展.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4):259-2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91

2016-06-06]

277100 山东枣庄精神卫生中心

猜你喜欢

甲基苯丙胺冰毒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不同剂量天麻素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条件位置偏爱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日本查获一吨冰毒7名中国人被捕
广东地区187例甲基苯丙胺滥用人群基本情况调查
基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冰毒检测微流控芯片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躁狂型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