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防城港市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影响

2016-03-06吴昊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负荷量条目体育锻炼

吴昊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教学科研部,广西防城港538000)

体育锻炼对防城港市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影响

吴昊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教学科研部,广西防城港538000)

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和社会支持现状,探寻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分层随机抽取广西防城港市860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上,存在非常显著的专业差异(P<0.01)和性别差异(P<0.01);②在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P<0.05);③体育锻炼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度87.5%).体育锻炼因素与社会支持息息相关,学校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为了缓解不良精神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处理突发、紧张问题的一种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潜在资源[1].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先进成果,这些先进的研究成果都在昭示着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的密切性[2].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多参加体育锻炼,对扩大交际网,提升个体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促进意义[3].笔者于2016年3-6月选取广西防城港市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和社会支持现状出发,以探寻体育锻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通过现场调研,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出问卷总计1 000张,一共收回937张,问卷收回率93.7%,其中有效的问卷合计860份,有效率86%.其中男生440名,女生420名;大一学生282名,大二学生290名,大三学生288名;文史类学生468名,理工类学生392名.年龄跨度17~23岁,平均年龄(19.95±1.03)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2)《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由梁德清[4]修订,包括:是否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总计4个条目,第1条目不参与计分,第2~4条目分5个选项,分别计1~5分.为了更好的衡量学生的锻炼水平,运用负荷量作为评定指标,即负荷量=锻炼强度×(锻炼时间-1)×锻炼频率,负荷量分值为0~100,得分≤19为小负荷量,得分20~42为中负荷量,得分≥43为大负荷量,该量表经过重测,信度为0.82[5];(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包括3个分量表,总计10个条目,其中第1、3、4、5条目为主观支持量表,第2、6、7条目为客观支持量表,第8~10条目为对支持利用度量表,计分方式为:第1~4、8~10条目选第几个选项就计几分,第5条目分4个小题,每小题从“无”到“全力支持”分计1~4分,第6~7条目,选“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若选“下列来源者”,有几个就计几分.由于测试对象为大学生,对该量表进行了小范围的修订,为了保证有效性,通过小样本重测,3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均大于0.7,从检验结果来看,修订后的评定量表可用于施测[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建库,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纠错并作统计分析,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数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做均数比较分析发现:男生的参与度(86.8%)和负荷量(=28.35)明显高于女生(68.1%,=10.46,见表1);理工类学生参与度和负荷量(81.9%=22.29)高于文史类(74.2%=17.37);以上性别和专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指标在“不同年级”的表现上并不具有明显数值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均数比较(x±s)

2.2 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

对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性别、年级和专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女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但男女生之间差异只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各年级之间社会支持水平无明显数值大小关系,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之间,理工类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文史类,且他们在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的均数比较(x±s)

2.3体育锻炼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为了更为方便地探讨体育锻炼是否会对社会支持产生影响,新增加了两种分组方式:①分为经常锻炼组(A)与不经常锻炼组(B)[7];②分为小中大3种不同的负荷量组.分组后,继续做均数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经常参与锻炼的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好于不经常锻炼学生,其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上的差异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随着负荷量的增大社会支持水平随之提高,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不同锻炼组别的均数比较(x±s)

为了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要素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强度,表4指出了体育锻炼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在总共24个相关系数中有21个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中19个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两种指标之间的相关度达到87.5%.

表4 大学生体育锻炼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3 讨论

(1)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数据采集中发现:男生在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对相关锻炼因素负荷量的控制上明显高于女生,且男女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原因集中在生理心理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传统两性文化因素等方面.①生理心理因素方面:在校期间,由于男生拥有比女生较好的身体运动条件和更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愿意尝试并选择较为激烈的对抗性体育活动以展示自身的个性和运动能力,而女生由于身体较弱,她们常会选择伴有柔韧性练习的,且具有锻炼强度小、持续时间短等特点的体育活动;②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主要归结于男女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所获得的,如体育场所、器材、参与机会不均等方面;③传统两性文化因素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默认“男动女静”的性别特征,这种性别特征,在对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隐性影响[8].同时,理工类学生在锻炼参与度和锻炼负荷量上高于文史类学生,且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种差异性可能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理念和专业性质.理工类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更注重对逻辑思维的锻炼,他们不像文史类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分配到平时对课本知识的识记上,他们拥有比文史类学生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同时理工专业男生比例明显大于女生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这种专业差异也印证了苏展[9]对于不同专业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的专业差异.

一般认为当社会支持总分>30分时,就具有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10].研究发现,所测指标的平均分为37.92(±5.98)>30,说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上表现较好.但在社会支持指标的各个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学生表现不同,女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上高于男生,这个观点与唐颖[11]一致,同时男女生在对支持利用度的这一指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此类原因可以解释为:女生相对于男生,对周围环境的依赖度较高,鉴于自身性别、价值观念和父母较为传统的培养方式等原因,她们更易于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伴、在校老师和同学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在遇到困难时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对于男生,则受制于我国传统的观念影响,为了满足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被要求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外界帮助,尽可能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对不同专业组的分析后发现:不同专业组别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两个指标上都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以上差异可以解释为:文科生中女生占比较大,且文科生思想比较活跃,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比较成熟,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也比较丰富,显现出较高的主观支持水平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观点与以往研究观点一致[12-13].

(2)结合体育锻炼和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均数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锻炼因素指标可以明显预测社会支持水平.关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释,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社会支持会受到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支持网络影响,其主要功能是满足被支持者的需要,它的多维度性,必然决定了社会支持的变动过程是复杂且持续的[14-15].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完全依赖在他们需要互相提供社会支持,但为了保证随时能得到充足的支持,个体必须尝试各种途径用来保持这种社会关系[16].而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可以为大学生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发挥它独特的作用.研究显示,在大学阶段中,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大多是合作性的集体活动,伴随在体育活动中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参与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更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学会如何赢得社会支持的技巧.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与不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相比,人际交往的范围较大,社会认知水平较高,从而他们在社会支持几个维度上的体现水平较高.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不但能增大社会网络,而且能较好的利用和获得社会支持,体育活动是提高人的社会支持程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符合体育科学的社会学意义,而且也进一步表明了体育活动过程与团队精神,可以使现阶段大学生对于利用和获得社会支持有着更多的积极体验,体育运动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17].

4 结语

出于体育锻炼因素与社会支持水平的密切关系和体育锻炼因素对社会支持水平的显著预测作用,建议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利用体育活动的特性,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改善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增强其提供社会支持、接受社会支持的水平和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这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和红,杨洋.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04-207.

[2]卢谢峰,韩立敏.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压力与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94-495.

[3]张正民,王林,赵强.探析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61-462,468.

[4]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5]陈炳传.初中生体育锻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1):33-35.

[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7]谢琴.不同运动强度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15(12):108-112.

[8]任军,符家庆,顾问.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性别差异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9):102-103.

[9]苏展.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差异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10]吴昊.体育锻炼对广西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5.

[11]唐颖.影响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74-275.

[12]安桂花,张永琳,师玉生.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3,24(1):90-92.

[13]李嫱,任文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2):1473-1475.

[14]魏岚,梁晓燕,高培霞.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22-623.

[15]黄谦,张晓丽.我国专业运动员个人特征对社会支持网络结构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6):59-63.

[16]姚晓琳,刘洪,郭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32-1334.

[17]张敏杰,汪梅.体育类大学生与文科、理科大学生提供和接受社会支持的对比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74-76,89.

Effect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College Students'Social Support of FangchenggangCity

WU Hao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Fangchenggang Campus,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Fangchenggang 538000,Guangxi,China)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 and social support,it search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ocial suppor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860 college students in Fangchenggang by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Results showed that①I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there are significant major differences(F=7.421,P<0.01)and gender differences (F=198.59,P<0.01);②In the situation of the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grade and specialty(P<0.05);③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correlation 87.5%).Physical exercise factors and social support are closely related,so the school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support level.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social support

G807.4

A

1007-5348(2016)12-0055-05

(责任编辑:欧恺)

2016-10-27

吴昊(1989-),男,安徽肥西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统计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负荷量条目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