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破解高职院校招生困境

2016-03-05蔡宁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直通车本科合作

蔡宁

摘要:文章以近几年生源下降招生难困扰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在职教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建立下接中职学校上联本科院校,开展中职与高职、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实行“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对口衔接“立交桥”直通车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生源渠道,达到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如何积极适应新常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化被动为主动,破解招生困局,合力推进招生工作,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高职——本科”直通车;合作;生源基地;招生对策

面对高考改革、职教改革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应建立下接中职学校上联本科院校,开展中职与高职、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实行“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对口衔接“立交桥”直通车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扩宽生源空间,达到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如何积极适应新常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加快“校际”合作,拓展培育高职院校生源基地

现代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是从满足市场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加快建设湖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和探索向“纵向延伸,横向拓展” 办学人才培养机制,拓展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空间,实现搭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一)中高职专业对口衔接,建立稳固生源基地

1.探索和实践多渠道中职与高职衔接方式进行联合办学。通过五年一贯制“3+2”对口招生、单独招生、专业对口衔接、师资培训、教学研究等形式合作,建立中高职互相沟通和衔接模式,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从招生与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及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研究与教材开发等方面有意向进行多方位、多形式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加強和保持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互通信息,共同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促进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根据双方专业实际情况,开展“3+2”中高职分段对口培养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招生计划录取、学籍注册、课程考核、教学和督导等工作,做到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优化专业组群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共同设计和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3.增大校际教学科研和师资交流合作。根据需要,互派专兼课教师和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制定学分替换和课程免修制度,实现专业老师与课程改革共享和共赢。

4.增强高职院校到中职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力度。实现中高职五年一贯制“3+2” 办学培养模式,建立生源基地,可使高职院校提前三年抢到稳定、优质、合格的生源,中高职应加强招生宣传合作,资源共享,深度配合联系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及时掌握考生志愿填报信息等。按协议优先录取中职学校学生。建立常态化的生源基地,实现中高职招生直通车。

(二)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打通普通本科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和学历直通车

建立高职教育学位制度,打通纵向的人才培养通道,满足学生学历提升和专业知识深造学习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尚未建立,高职教育很难横向跨入本科教育,通过明确“高职——本科”层次连读职业教育定位,探索“高职——本科”层次高端复合技能型人才“3+2”分断培养模式。通过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使考生提早规划人生目标,让考生知道上高职也能读本科,吸引考生有目地的选择填报志愿,实现跨区域、行业、专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

二、加大“高校与政府和科研院所” 合作,推进和发展区域经济扩大生源空间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高职院校利用自身学科优势与政府之间、科研院所之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合作、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对口招生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在“高职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之间”实现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中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口招生的新路径。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助推双方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要注重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发挥学校自身学科综合优势,深化合作内涵,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建立合作保障机制,共同探索校政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精准开展中短期技能和学历培训班,创新开发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家娱乐、农产品开发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开发地方文化,构建农村商务平台,提升服务意识,重视农村市场将限制、朿缚高职院校发展的行业地方保护去掉扩大招生生源空间。

三、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生源渠道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

(一)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只有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学校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学校应加快调整专业步伐,力求与市场吻合,优化现有主干专业,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现专业企业一体,产教学融合培养模式,使学生和企业零距离接轨。

(二)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增加联合办学力量。校企合作是稳定和发展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把握机遇,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既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又可以实现办学方式的多元化,面向地方企业和有关社会力量,实行引进企业入驻校园,校企密切互动办学模式,打开校门,争取生源,拓展生存空间。

(三)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扩大招生宣传渠道。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不仅仅作用于教学过程中和就业出口,还作用于招生入口上,因为良好的就业环境会对广大考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优良的企业需要更加稳定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毕业生,而本地区生源对本地区企业的认可度和稳定性相对较高,制定“订单班”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培养驱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实践模式,动员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能明显提升企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和未来从业取向,有助于企业提前储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达到校企双赢效果。

(四)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固并具有影响力的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相应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坚持“把工厂、公司、企业引进学校”的办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进学校,让老师在实践中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尝试建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一体培养新模式,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目标。

猜你喜欢

直通车本科合作
便民先审批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牧民家中轻点微信 “直通车”送货上门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