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质量探索

2016-03-05许芬丽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图书馆资源

摘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文就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其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机构,没有权威性,很难调动各高校图书馆,因此整体效益难以发挥。高校图书馆不论规模大小,都在不断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管理水平,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公益性质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是科研单位和各个学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所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属于公益化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科研成果的出现,人才培养数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下的资金来源,都要依靠国家财政收入,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图书馆已经成为信息化图书馆建设运行的主要模式,社会的发展促使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资金支持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量的要求[1]。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和信息化资源建设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采取的是参考咨询、跟踪、定题等服务方式,解决了不少科研、教学管理中的难题。但是,这种服务提供给读者的大多是现成的目录、索引、文摘、数据或者是消息动态等类的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而不是具体的方法和途径,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在网络信息化资源和棺材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中,应加强横向交流与协作,发挥他哥界的整体优势,走分散建库、集中建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联合建库的道路。

三、高校信息化资源由单一型向多元、共建共享转变

高校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图书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资源保障模式与现代信息服务极不相符。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文献数量的急剧增大和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都无法实现对文献资料的完整收集。图书馆只有突破传统观念,在信息资源保障上采用共建共享模式,才能使图书馆适应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一)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机制,主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机制,对图书馆中的传统信息服务业务进行分化、重组,把高校图书馆的部门重组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高科技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信息服务咨询部门等部门[2]。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之前仅仅提供原始文献转变为满足读者关于原始文献的各类知识信息的需求,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提高知识开发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就可以同时实行两种运行机制,采用一馆两制的管理机制,或者采用二元制的管理机制,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上的公益性和企业商业化模式共存的目的。

(二)数字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的思考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就不仅仅是建立在纸质文献上,而是建立在集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光盘信息、网络信息为一体的载体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作为平台;这种服务模式,方便、快捷,效率相对于传统服务模式来说更高,服务质量较容易控制,能发挥规模效益,期服务模式化、程式化;但是,这种服务模式相对图书馆的经费、技术,以及图书馆员计算机方面的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大量冗余信息充斥网络,需要读者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另外,计算机检索还未真正实现智能化,所以,读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检索技能。

(三)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共建共享体系

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共建共享体系,必需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改善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建立海量存储系统,装备高端服务器,建立自己的Web网站,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异构检索平台,要根据本校本地区信息需求不断引进新的电子资源,要采用标准的规范的数据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组织描述,建立基于Web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有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支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大范围传递的目的。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获得财富的重要基础之一。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使知识不但具有了传递性和共享性,还使知识具有了增值性,不断创造财富,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通过对图书馆的资源信息进行发掘,建立知识信息资源库,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原有的资源信息进行加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因此,在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具有企业性质,而且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在从传统、单一的公益性模式,开始向企业管理模式与事业管理模式共存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家康.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对提高图书馆质量的优势和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211.

[2]金晚成.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变革及其创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02):125-128.

作者简介:许芬丽,大学本科,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管理。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图书馆资源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