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

2016-03-05马雨婷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审美特征中国画

马雨婷

摘要: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画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点进行创作绘画而成的。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明暗光线,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形式;审美特征

中国画,是属于东方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空间与时间合二为一;运用生动的笔墨情韵,在画幅上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气势流畅,灵动多情的美。中国画强调对万事万物的关注和物我合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无论是草长莺飞,蜻蜓点水;还是万马奔腾,倾流直下。无一不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生命力,是我国乃至东方艺术的瑰宝。

一、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一)诗画结合

诗画结合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画本身没有题款,但充满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结合;二是画上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其长短。“画”表现事物比较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选取瞬间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同,它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容量比较大。二者的结合,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空间拉长,容量立刻膨胀开来。绘画史称唐代王维是诗画结合的创始人,他说自己是“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苏轼说:“味摩诘(王维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词客”和“画师”合为一体的人。在苏东坡的赞赏之下,王维被视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二)书画的结合

中国画的“书”(指书法)与“画”由于工具相同,操作时又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二者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书画的结合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画家本人兼长书法,作画时常常以书入画;二是以书题诗写款在画面上,与画面构图协调。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首倡“书画同体”“用笔同法”,书画均起源于象形,“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他根据书画家用笔有共同之处,说明书画同法,后代的文人对张氏的理论,异口赞服。元代画家更强调画中的书法趣味。

(三)印的结合

印最初只是信物,北宋以前的画家作画很少押印,一般只押鉴定人、收藏家的印记,这些印记并非画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至元代时期,水墨画占压倒优势,朱文印章已不仅仅是信物标记,而成为画家们作画时不可缺少的构图需求,并对画面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有的印文本身就有含意。如王冕在画上押署“文王子孙”印章,赵孟頫常在画上押署“赵氏子孙”印章。明清两代制印技术大发展,画家对押署印章部位、大小及印文内容和印章本身的艺术形式都很讲究。画家根据画面内容、风格的需要,押署形状大小不一的印章,使画面构图更加完整,更加提高了观赏价值。如文征明《清秋访友图》,系青绿山水图,画面以石绿、花青染树,以淡墨、花青、赭石晕染山峦,山涧水流清澈,在这古朴雅静的环境中,好友二人在岩石旁青草坪上赋诗闲聊,其中红衣白裳,格外显目,但以画面设色构图看,“万绿丛中一点红”有点孤立。画家在画面右角题款处押署“征明”一方朱印,使画面顿时生辉,与人物的红衣裳相互呼应。

诗书画印的结合,需要画家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诗如此,作画亦然。一幅好画,配上相应的诗,又以画风所需的书体写之,洋洋洒洒,双璧弥合,再押署适应的印章,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增加美感,丰富内容,在中国画的结合中,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式。

二、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意念的传达——意境美

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讲求一个意境。意境的表现,是由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决定的。物我一体,天人合一,国画试图追求一种包容万象的境界。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创造出画面上的氛围,而画面中的神韵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中国画中体现的意境,往往都是含蓄空灵的诗意之美和迷远飘渺的氛围之美。正如苏轼赞美王维的诗一般“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正如南唐董源的《潇湘图》,长山复岭,茂林远树,层层叠叠;树林中的房舍若隐若现;烟雾缭绕,秀美多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悠远葱郁之感,使观者如同进入其中,流连忘返。中国画中呈现的意境,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使人观后久久留于心中,难以忘怀。

(二)直觉的联想——空间美

西方绘画受“物我两立”的观念影响,故以控制、探索的态度对待无穷的空间,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是一种静止与秩序的和谐。而中国画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意识是“心灵之眼”感知空间万物,注重通过作者本身直觉的联想,把握自然物象整体节奏的流动性。

空间也有节奏,空间美体现出一种时空的节奏。正因为画家是以动态的,不断变换的视点感知空间,所以上下前后的感知过程中,空间已经节奏化。静止不动是不会产生节奏的。如同我们欣赏一幅山水画,举目先看高远的峰峦,随着视线的下移,继而看到幽深的谷壑,再往下看到石边小溪。这就是作者空间意识表达出的一种空间美。中国的画家明白目有所极,幅有所限的道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体现无限,只能通过人无尽的思维联想,构造出一幅画外有画的篇幅,让观者一眼望去,不仅看到画中物,更有无尽的画卷随之展开。这是表达空间美的最高境界。

(三)听声而类形——音韵美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典型代表,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以书法的笔触,用抽象的点、线、笔墨色彩打破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和舞蹈的姿态美。

音乐描情,绘画状物。绘画并非单纯的画面表达,它虽是诉诸视觉的艺术,但涌动的画面中能让人听到流淌的音乐。自然的节律,经过国画的表达,确实能给人一种韵律美,传达出生命的内在信息。画面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都好似乐律中的节拍,有强有弱、高低不同。线条与色彩的组合就像旋律和声的交织。优美的国画宛如一只动听的旋律。

源于审美上的这种通感,中国画的创作打破了与音乐间的障碍。画中抽象的结构形式幻化成优美的旋律,以有形的笔触画出无声的音乐。正是这种奇特的抒情效果,使国画更富有顺应生命的节律。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审美特征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