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面塑艺术造型初探

2016-03-05毕文杰庄一兵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胶东

毕文杰 庄一兵

摘要:面塑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胶东半岛悠久历史和淳朴民风赋予面塑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面塑艺术造型的实用性、象征性、概括性、随意性、抽象性、程式性等特点。分析胶东面塑别具一格、质朴神秘的艺术特色。纯真的色彩和朴拙的造型,在齐鲁大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展现了胶东半岛独特的民俗传统文化,良好的传承和交融将推进民俗文化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胶东;面塑艺术;造型特征

一、古往今来胶东半岛

秦王统一中原在此设郡,胶东之名由此得来。春秋战国渔、盐、冶铁业和丝麻纺织逐步成长起来,汉代成为东方谷仓。唐代则成为重要对外港口。鸦片战争爆青岛与威海先后沦为殖民地。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胶东半岛地理优势得到发挥,成为山东农副产品的重要基地。

二、耐人寻味胶东面塑艺术

面塑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六》载:“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弛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粻之属。”祭祀是人类用来表达对于自然或神明的尊敬与供奉。受礼学影响民俗礼仪贯穿整个年节,面塑成为胶东最为常见的民俗礼品。历史上胶东面塑的习俗盛行于登州府、莱州府小麦高产区地带,主要原料是小麦精粉,通过发面、捏塑、锅蒸、彩绘而成。胶东制作面塑的时节很多,民间俗称:“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做春燕,捏龙凤,描花画叶欢吉庆”。胶东面塑艺术,造型质朴生动,色彩纯真鲜艳,出自乡民巧妇之手,不仅可供艺术欣赏,又可食用。独特造型和精心蒸制的面塑用来祭奠祖先、供奉神明、祈福纳祥、馈赠亲朋,赋予了胶东面塑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寄托。随着胶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面早已成为胶东人民的主要粮食,这都为面塑在胶东地区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别出机杼胶东面塑造型特征

不仅文学和曲艺上有南北分野,面塑造型亦有南北分野,秦岭淮河以北,面塑造型多稚拙、粗狂、夸张、质朴、强烈、简洁、诙谐的特点,以山东和山西为主要代表。秦岭淮河以南,面塑造型多细腻、委婉、写实、复杂的特点,以上海和江苏为主要代表。胶东面塑继承了北方面塑的基本造型特征,但深受海洋文化影响形成即有北方面塑粗狂也有南方面塑不失精致的面塑造型。

四、胶东面塑实用性特征

胶东面塑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制作面塑的技法都和它的实际用途紧密联系。胶东面塑的特点表现在它的实用性,创造内容与胶东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用在民间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先,实用性的根本就体现在吃上,无论馒头、花卷、烙饼、麻花等都体现的时最本质的解决温饱问题,花样百出的造型更是增加人的食欲。再就是体现在对神明的供奉,在出海打鱼之前,枣饽饽作为贡品祭祀龙王爷,以保佑出海之人平安归来,捕获丰收。

胶东面塑象征性特征

胶东面塑造型多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胶东面塑艺术造型就常以谐音、喻意、符号等方面展现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如胶东面塑“葫芦”造型,谐音“福禄”,摆放在家中取其当官发财幸福之意。形象和谐音巧妙应和,相得益彰,使得胶东百姓心中逐渐形成这种特定的文化观念。胶东面塑“元宝”造型象征着财富,这种符号化的特征是劳动人民对向往富足生活的袒露。胶东面塑“双燕”造型象征着夫妻和睦与幸福,这与文学当中的喻意手法异曲同工。

五、胶东面塑概括性特征

胶东面塑艺人在创作面塑时更加注重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在塑造面塑形象时不是对物像简单的默写而是契合自己的心意来创作。胶东面塑艺人在造型上往往追求意蕴的表达而非追求形似,更多的表达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性的展示。贵州泥哨中的《野猪》夸张的头与嘴,省略了躯干,增添了野生动物的生猛之气。胶东面塑中的《刺猬》造型可爱,尖尖的嘴和大大的躯干对比十分夸张,两粒黑芝麻或黑豆代替眼睛,刺就用剪刀歇着剪出来,省略了腿部。造型上运用了省略和简化的方式,概括而形象的表现出动物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识别并且很容易学习和模仿。刺猬是田间野地百姓常见的动物,能够消灭昆虫有利农事。胶东百姓因此年节之时蒸刺猬造型的馒头用来供奉和食用,以祈愿来年田地丰收,驱虫避疫。

六、胶东面塑随意性和抽象性特征

胶东面塑追求真实情感的质朴和真诚不拘泥于表象,“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这也是胶东面塑艺术造型上随意性的体现,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的体现和传承性劳动积累的丰富经验的结晶,胶东面塑艺人在形象的创造过程中,常常是“烂熟于心”,不假思索,随手拈成,往往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胶东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面塑艺人所拥有的精湛技艺,使胶东面塑在造型上展现了其随意性。在形象塑造中“熟而生巧”、“弄巧成拙”、“即兴发挥”的造型便出现质朴的、随意的、奇拙的、怪诞的等等。造型手法的随意性的在胶东面塑创作中时有体现,《圣虫》的造型就是在随意不过了,可以像蛇一样有细长而弯曲的躯干并张口吐信。也可以是非常抽象,像麒麟一样牛头蛇身并长有四足。还可以真的做的像一只毛毛虫一样笨拙可爱。看似胶东面塑《圣虫》的造型随意,漫不经意之间,常常表现出精彩之笔,这无疑是胶东人民智慧和才华的流露。《圣虫》面塑寄托了胶东百姓对于善恶有报的认同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胶东面塑造型从外形的纯真质朴流露出内在美的魅力,正是这特征的完美诠释。

七、胶东面塑程式性特征

胶东面塑从历史到现在,它都是集体意识活动的展现,具有广泛共识性和认同感。胶东面塑程式化的造型特征表现在它的传承性,口口相传,面面相授的传承方式造就了胶东面塑的程式化造型特征和民间美术一道,随词语和传说在胶东地区流传至今。如莲生贵子、年年有鱼、葫芦(福禄)、龙凤呈祥、喜上眉梢还有伴随这一些民间的故事传说等等,这些象征生命、吉祥、幸福、祈福的造型组合,成为胶东面塑标志性的造型。这些程式化的造型从父辈的父辈就在使用延续之今并虽人们生活的改变而在造型上有所变化。

八、结语

胶东面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民俗文化和民间生活观念下产生的面塑艺术形式,是华夏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承载着的是胶东人民的精神情感、思想寄托和审美意蕴,胶东面塑传承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地方面塑艺术协会层出不穷,吸引了更多的人学习和认识面塑艺术。也让面塑艺术从最原始的精神到实用再到审美和实用并重,在继承传统之上创新变化胶东面塑艺术将在齐鲁大地之上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苗晟.山东民间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

[3]薛昊.古老民俗的传承之美——胶东面塑艺术诠释[J].美术大观.2012,(12).

猜你喜欢

胶东
胶东大鼓的传承研究
一把理解近代中国农民生存困境的钥匙
烟台和胶东近代以来爆发革命和取得胜利的缘由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胶东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分析
胶东革命斗争的经验与启示
胶东人民对中国革命斗争的支持与支援
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