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浅析

2016-03-04张荩文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
关键词:板书汉语学习者

○张荩文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浅析

○张荩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便是课堂的教学语言了。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做到完备的掌握并且灵活的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灵活使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要了解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遵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原则。本文是我们阅读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内容的分类、语言的特征和需要遵守的原则三个方面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浅见,旨在能更好的将所学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

对外汉语 课堂教学语言 特点 原则

引言

在将汉语作为目的语来学习的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学语言作为重要的课堂工具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对最终教学质量的评估有着直接的影响。各项教学内容的顺利传达都依赖于教学语言的得当运用,可以说,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教师信息传达与学生信息反馈之间的重要媒介。因此,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对课堂语言的掌控与运用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阅读各方资料后发现,过去针对课堂语言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二十世纪以后有一些学者关注并研究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不少值得采纳的真知灼见。

本文也将回顾与分析各家观点,并努力在此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供以讨论。

文中所举的例子皆是取自本学期试讲的《吃葡萄》一课。[1]

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

从定义上来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就狭义来说,专指教学时使用的有声口语,就广义来说它除了有声口语,还包括课堂板书、面部及肢体语言。教学时,教师口中的有声语言往往被认为是最不可或缺的方式,但事实上,板书以及体态语言的运用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每一种方式都凭借其独特之处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声口语

有声口语又可以分为单向传递用语和双向交流用语。

1.单项传递用语

顾名思义,就是由教师发出语言信息,再由学生接收教师发出的语言信息而没有语言反馈的教师课堂语言。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组织与连接时用到的特定的语句和为了安排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和训练而发出的各种要求和命令,固有的内容和句式比例大,多采用祈使语气。例如,在教材《吃葡萄》一课的学习中老师会说:

“请将书打开到第66页。”

“下面我们将进行生词部分的学习。”

一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各方面讲解中所使用的语言。例如老师会说:

“‘许多’是一个数词,表示数量多,多用于书面。”

这种方式也是学生从教师处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

2.双向交流用语

与单向传递用语不同,双向交流用语是由教师(学生)发出语言信息,再由学生(老师)接受老师(学生)发出的语言信息并给与发出者回馈的课堂语言。双向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当中教师与学生的交谈,可以是双方就某一问题的讨论、对答,也可以是设置情境的游戏、合作与沟通。教师与学习者形成一种双向平等的互动关系,而这种形式的交流由于是在一种轻松、自然、活泼却又是教师控制下的井然有序的气氛中,所以特别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充分调动起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询问学生:

“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

学生回答有苹果、橘子、葡萄,等等,引出要学习的“葡萄”。这里还包括当教师面对学生传递来的信息所做出的评价性反馈,包括表扬性反馈、鼓励性反馈和批评性反馈。比如,当某名学生问题回答得很好,老师就可以说:

“你真棒!”

或者在学生跃跃欲试又犹豫不决时对他说:

“加油,老师相信你可以。”

而对于批评性反馈,由于它很容易打击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所以一般并不提倡使用。

(二)板书语言

板书语言是书面形式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形式是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视觉刺激获得信息。与板书语言方式接近的还有运用字句卡片或纸条的方式,这些都是教师教学中最基本的辅助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学习者最好能够将听、看、说等各方面充分调动起来才更有利于增加学习效率,而板书正是可以调动学习者视觉注意以强化和规范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比如教师写板书的过程就是向学生示范笔画笔顺的一个很好的过程,或者当教师写下句子时,可以在视觉上为学生示范汉字不采用分词连写这条原则。所以工整、规范又不失创意与吸引力的高质量板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影响力的一环。例如:

在讲解“半死不活”中的“半A不B”结构时,A和B分别是意义相反的单音节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在板书上就可以用列举的方式由上到下书写,A、B之间再用箭头连接,并在箭头中部标记出来表示处于中间的性质和状态,“半A不B”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三)面部及肢体语言

人类的面部表情千变万化,因而能表达不一样的情绪并传达大量的无声信息,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就是面部表情语言。同样,灵活的四肢运动就产生了各异的身体姿态语言、身体位移以及肢体动作语言。在应用心理学领域当中,有着对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深入的研究。而对外汉语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应用型学科,自然就吸收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面部及肢体语言多是用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对目的语——汉语各方面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为了避免大量学生对母语及中介语的使用,就可以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这种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灵活多样起来,引领学习者积极参与,更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

讲到“表情”一词时,老师就可以做出喜怒哀乐等一系列表情,也可以指名学生做各种表情;讲“跳”的意思时,老师可以做出跳的动作,学生就明白了。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从事对外汉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老师,他们自身的特点突出。因而他们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既与国内的语文课上不同,也与日常生活交际语言不同。它更像是自然语言在特定环境的变体,不仅要满足教师传播知识的需要,更是作为学习者要学习的目的语而存在,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就具有了如下的一些独特之处:

(一)可懂性

这一特点的提出,是考虑到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进行,是需要根据其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及接受能力来分层次分步骤的。也就是说教师所说的语言一定是他所面对的那个程度的学习者可以听得懂的,所以当教师使用课堂教学语言时就相应地有了一定的限制,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语音的明晰性

汉语有其自身的诸多特点不同于其他语言,将汉语作为目的语的外国留学生很容易因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发不准汉语的语音,这时就特别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做一个明确而标准的示范。尤其汉语的语音,声韵的拼合,四声声调的区别都需要教师有耐心的,清楚地根据学习者的程度予以教授。并且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放缓语速、适当的突出重点语音或者夸张发音,并尽量避免自然语言中习惯产生的弱化、增音、脱落等现象,将学习者语音上的基础打扎实。

2.词汇的同步性

要想使课堂语言被外国学生所理解,对外汉语教师对将要使用的词汇的恰当选择是必要的。如果在教学时,教师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程度而对零基础的学习者使用了高难度词汇进行教学,那么对学习者来说无异于是在听天书,而对教学者来说教学进度将举步维艰;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那些汉语掌握程度高的学习者依然运用初级的简单词汇,则无异于这些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教学时对教学词汇的选择和运用是受到限制的,最好是可以与学习者的程度保持同步或略超出一些,这将会大大促进其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当先教给学习者最基本最常用的基础词汇,然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以旧词构新词,以旧词带新词,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母语及中介语而使用目的语教学的目的了。比如说:

分别学会了“喜”和“悦”就可以学习“喜悦”一词了。

3.结构的选择性

这里对结构的选择主要体现在对句子结构的选择上。在课堂上,除非是作为教学内容,否则教师要在考虑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前提下注意尽量避免出现还未教授的句子结构类型,尽量使用结构简单的单句、短句,减少使用结构复杂的长难句。如果教师使用了学习者未曾学习过的句子结构,则最好联系到已学过的句子类型或给与提示,以帮助学习者理解。

4.照顾文化差异性

由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自然就会存在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而每一种语言都是与其所承载的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涉入文化因素的程度,清楚哪些因素可以涉及和涉及的早晚,考虑到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避免因文化障碍或者冲突而造成学习效率下降。

(二)规范引导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学语言具有十分直接的规范引导性。包括课程的讲解、提问、答疑、互动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教师使用规范的具有引导性的课堂语言,因为这是作为目的语来供学习者学习的语言。简言之,就是要发挥它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能够接触目的语最多时间最长的场合就是课堂,学习者会模范教师来发音、组词、造句,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语言运用严格要求,做到规范且具有引导性。

(三)可变性与相对不变性

处在一定阶段的学习者所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是没有变化的,所以教师教学语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具有相对不变性的。但由于教师逐渐积累着的教学经验、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差异、以及课堂教学的机动灵活性,又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具有动态性,时刻在变化发展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学习阶段的发展同步,才是对学习者目的语学习有意义的。

(四)传递与获取的双向性

正因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语言是一种双向交流语言,所以它具有传递和获取的双向性。教师作为传递信息的此端,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彼端,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课程进行的必要因素,又是学生要掌握的目的语。任何一方的懈怠都会影响教学的效率,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使教学无法继续。

(五)丰富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丰富性不仅仅表现在语言内容的多样与丰富上,还表现在配合教学语言的辅助教具的多种多样上。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及各样教具的运用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不同教学步骤和环节的要求,使课堂上下灵动不死板。例如遇到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就要考虑运用体态语言与较多的教具(比如图片,物品,PPT等)来辅助教学。

(六)主观能动性[2]

这里借用哲学领域的词汇旨在表明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自觉要求自己使用具有示范引导性的学生可懂的语言。这是学习者的特殊性造成的,因为教师的语言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媒介,更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语。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来巧妙运用语言,灵活应变,引导课堂。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原则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使其教学语言区别于一般自然语言,它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准确规范原则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很高,所以一旦教师的教学语言出现失误就极易被学生学习模仿,造成学生的习得偏误。所以教师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的运用上都力求要做到准确、规范,不犯理论上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而对于一些因为客观因素造成的错误,一经发现便要及时强调纠正,切莫将出现的问题与疑惑积累,时间越长越难以扭转解决。

(二)易于接受原则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不同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他们从小几乎没有接触过汉语,课堂以外更是很难接触到汉语,有的人甚至是真正的零基础。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中要充分照顾不同阶段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并及时根据学习者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语言的难易度一定要掌握好,太难则教学无法进行,太容易则教学没有意义。一定要是难易适度的教学语言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上能够接受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趣味性、鼓励性以及启示性,用课堂语言把学生的心灵照亮。

(三)针对性原则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学习者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拥有多样的文化和习惯,说着各异的母语,所以就教学对象来说十分复杂。此外,每个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初衷不同,用途不同,比如作为一种爱好而学、作为一种工具而学、为了升学而学、为了工作而学,等等,又造成了教师教学时的方式步骤的差异。再来,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的高低不同,也会造成他们学习时进步速度的差异,进而使得教师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方案去教授每一名学生。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具有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运用教学语言。所谓因材施教,当如是说。

(四)交际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师绝不是只为了让学生学会书本上一字一句的死知识,而是旨在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用汉语与别人正常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使用教学语言时绝对不能只是一味的“填鸭式”、一言堂,而应当是教师主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两者间的积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问一答、设计情境等方式调动学习者交际的热情,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间进行互动,要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习者在交际中学习掌握知识。

(五)多样性与能动性原则

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丰富性和自觉性特点相对应,对外汉语教师在运用课堂语言时应当遵守多样性与能动性的原则。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并且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当每时每刻发挥自觉的能动性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语言的内容,把握好教学的进度。

综上所述,语言是为交际活动服务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使用的语言是为了帮助学生习得目的语,因此它与教学计划是否能够成功施行紧密相关。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做到了有耐心地放慢语速、有计划地简化语句、有效率地输出语言,熟练使用课堂语言,遵守教学语言原则,从而方便学习者习得目的语。

注释:

[1]《吃葡萄》一文选自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第六课。

[2]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哲学术语,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将其引用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4]李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5]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3).

[6]徐淑敏.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语言特点[J].天府新论,2009,(6).

[7]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的特点和组织原则[J].德州学院学报,2005,(1).

(张荩文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150080)

猜你喜欢

板书汉语学习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