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刻拍案惊奇》词语考释三则

2016-03-04欧阳美婷欧阳美娴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
关键词:引申为大词典义项

○欧阳美婷 欧阳美娴

《二刻拍案惊奇》词语考释三则

○欧阳美婷 欧阳美娴

明代凌濛初著述的《二刻拍案惊奇》是我国古代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口语成分较多。考释其中不易理解的三个词语“剖雪”“历碌”“剪绺”,以期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有所裨益,也望为辞书的补订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完善《汉语大词典》。

《二刻拍案惊奇》 词语 考释

一、剖雪

动词,“剖析昭雪”之义。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阴间也有官府,他少不得有剖雪处。且看!且看!

按:“剖雪”,剖析昭雪。《说文•刀部》:“剖,判也。”“剖”的本义为“破开”,而后引申为“剖析,辨明”之义。“雪”的本义是“空中降落的白色晶体”,因为雪是白色的,代表洁净,动静引申为“拭擦,洗涤”,进而引申出“洗刷昭雪”之义。故“剖雪”为联合式合成词,表示“剖析昭雪”义。此例正是。其他用例如,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三七一:“当和议初定,怡良不能为之剖雪,为时论所讥。”《清史稿》卷三四一:“越三年,大学士刘统勋为见曾剖雪,乞恩赦谦归。”《汉语大词典》收录了与该词词义相当的“剖白”,然“剖雪”一词未收录,当据补。

二、历碌

形容词,“忙碌(的样子)”之义。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莫大姐失张失志,历碌了一日,下得船才心安。”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一家尽道贼去无事,又历碌了一会,放倒了头,大家酣睡。

按:《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历碌”两个义项:①车轮声。②车。然而将此两义验之于上述两个句子均不通,义项当有不全。上述语例中,“历碌”当为“忙碌”之义。“碌”,从石录声,本义是石头小而多,常叠用。多则乱,乱则忙,从本义又引申出“繁忙”义。从声音上看,“历”属于中古来纽、锡韵,“碌”属于中古来纽、屋韵。可见“历碌”为双声联绵词,表示忙碌的样子。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了“历碌”的重叠式“历历碌碌”(清张春帆《九尾鱼》“林媛媛听了也觉好笑,便把自己的牌一推,历历碌碌的掳起牌来。”)和与“历历碌碌”同音的“力力碌碌”(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次日清早,又是那婆娘先起身来,烧热了汤,将昨夜剩下米煮了早饭,拂拭净了椅桌。力力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很明显它们均表示“忙忙碌碌”义。另外,《中华大辞林》已收“栗碌”词条,释为“事务忙碌”。“栗”属于中古来纽质韵,与“历”完全同音,可作为佐证。参照例句的上下文义及以上分析,《汉语大词典》中“历碌”一词可据此补一义“忙碌貌”。该义在其他文献中亦见,如明末清初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八:“索饭叫号孙太横,抄书历碌眼尝昏。”清徐枕亚《玉梨魂》:“历碌半日,心碎神疲,加以昨夜未曾安枕,经此剧痛,体益不支,遂返身入室。”“而余也,历碌风尘,东奔西逐,亦不获闭户闲居,从事涂抹,几案生尘矣。”民国蔡东藩《前汉演义》:“百姓并无事故,又要离乡背井,扶老携幼,辛辛苦苦的历碌奔波,这种不幸情事,真是出诸意外,没奈何吞声饮恨,遵旨移徙去了。”

三、剪绺

动词,“趁机偷占别人便宜”之义。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谁知程老儿老不识死,想要剪绺。

按:“剪”即剪断。“绺”,《说文》:“纬十缕为绺。”引申为一束,常用于丝、线、发等线状物。又扩大引申为系物的条带(常用来系随身携带放钱物的荷包),也泛指身上的其他衣物。“剪绺”为述宾式合成词,表示剪断别人系荷包的带子或剪破别人衣袋来窃取财物。《汉语大词典》中“剪绺”仅有一个义项“偷窃财物”。但此义项用于上述语例中明显不通。《二刻拍案惊奇》中“剪绺”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是:年轻的姑嫂二人想和钱小官私会偷情,让卖糖的小厮四儿作为中间人转告钱小官,叫钱小官晚上去姑嫂楼下坐她们抛下的布兜上来私会。年已七十来岁的程老儿知道了,他想临老入花丛,便用钱收买了四儿,想着自己晚上去冒充钱小官坐布兜上到姑嫂的阁楼上去与她们偷情。此处,程老儿“想要剪绺”并不是指想要窃取财物,而是想趁机偷偷占本要和钱小官偷情的姑嫂二人的便宜。此外,与“剪绺”有关的短语也出现在相似的语境中,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如霞看见,晓得任生已自进来了,忙来回复道:‘任先生进来过了,不到夫人处,却在那里?’筑玉夫人想了一想,笑道:‘这等,有人剪着绺去也。’”文中任生本是一直和筑玉夫人、瑶月夫人偷情的人,却被餐花姨姨、宜笑姐偷偷哄去与自己偷情了,所以筑玉夫人说“有人剪着绺去也”。再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我如今将错就错,雇下了船,到那晚剪他这绺,落得载他娘在别处去受用几时,有何不可?”讲述的也是郁盛冒充杨二郎去与莫大姐偷情的事情。综上所分析,可见“剪绺”由“窃取别人的财物”之义引申出了“趁机偷占别人便宜”之义,《汉语大词典》可补充此义项。

[1]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李学勤.字源[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5]赵振铎.训诂学纲要(修订本)[M].成都:巴蜀书社,2003.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欧阳美婷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510006;欧阳美娴 深圳市下沙小学 518000)

猜你喜欢

引申为大词典义项
兔死狗烹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神奇汉字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及其影响——以《围城》书证为例
Enhanced Precision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