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柳梦寅散文中的中国帝王卿相

2016-03-04曹春妮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
关键词:君王散文朝鲜

○曹春妮

朝鲜柳梦寅散文中的中国帝王卿相

○曹春妮

朝鲜朝中期著名汉文学家柳梦寅精通中国文化,曾三次出使中国。他经常在散文引入中国历代帝王和卿相的形象或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人生愿望。帝王如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卿相如季札、子产、田骈等。引入的内容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和作品主题、增添了作品的文采和感染力,也表现了柳梦寅的中国文化情结、见证了中朝文化交流。

朝鲜 柳梦寅 散文 中国 帝王 卿相

柳梦寅(1559-1623),字应文,号於于堂,全罗道兴阳县人,朝鲜王朝中期著名汉文学者、政治家。柳梦寅31岁中文科状元,曾任艺文检阅、关东亚使、弘文馆修撰、汉城左尹等官职。他酷爱中国文化,聪明好学,饱读中国各代经典,因而精通中国文化。作为朝鲜政府要员,柳梦寅还曾作为质正官、问安使、圣节使等于1592年、1595年、1609年三次出使中国。他不仅与中国文化典籍亲密接触,还与中国文人进行了多次亲切交流。可以说,柳梦寅是一位中朝文化交流的优秀使者。

柳梦寅在文学创作中积极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其散文和诗歌都十分优秀,保存下来的作品收于《於于集》。在柳梦寅的各体散文中,中国历史名人不计其数,涉及了历史、政治、科学、人文等各个领域,他们构成了柳梦寅散文多彩的人物形象画廊。在众多中国历史名人中,君王卿相十分多见。柳梦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政客,他对历史的解读和对政治的理解也往往站在高于常人的角度,因此其散文创作中经常出现中国历代的君王或卿相。如:

昔殷周时而箕子畴,教我东方。俾彛民则物,国有刑政,礼制孔饬。遵仿尧舜禹汤所以治天下业见明效者,一一可载坟典诰训。如敬亲慎男女、廉耻于取予、丧死尽情与礼,率依尧舜禹汤之训。迪民千万年一日,中间不以夷羌杂俗或混糅我父师遗畴之法也、之教也。(《赠别韩侍郎德远使上国谢恩序》)[1]

在古代的朝鲜半岛,中国的尧舜禹汤一样被尊为贤君和后世君王的典范、治理国家的楷模。柳梦寅也表示,因为朝鲜历来“依尧舜禹汤之训”,所以才统治有序、人民守礼,没有被非正统的杂俗干扰破坏。在其他散文中,柳梦寅也多次提及尧舜、文王等贤君,如:

矧乎人君之有大功德卓绝古今,臣子揭美号以焕耀之,敬之至也。是故,曰尧曰舜,一字义尽。而放勋重华,犹有加称。加称何有于尧舜?顾乃加之,臣之道也。书曰:“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非益谀舜也,舜之德即然也。诗曰:“穆穆文王,于缉煕敬止。”非周公私文王也,文王之德即然也。(《上尊号启辞序》[2]

柳梦寅引经据典,说明尧舜、文王等被加封加号是其本人的高洁品德使然,因此成为典范、值得后世学习借鉴。柳梦寅还指出,这些贤君不仅是后世君王的楷模,也是有识之士学习的榜样。

男子生世,将以尧舜君民为志,不可争一科一名于聋瞽之世。(《送洸侄游洪州序》)[3]

呜呼!今之士无识极矣。愿足下留心尧舜周孔之学,毋窃窃于拘儒之末技。(《与尹进士彬书》)[4]

在这一段引文中,柳梦寅还提到了箕子。箕子可以说是中朝交往之初的一位光辉使者,对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箕子被孔子誉为殷商“三仁”之一,据说殷商失败后被武王封于朝鲜,都于平壤。对此,《史记》《尚书》和朝鲜的《三国遗事》《东国通鉴》《东史纲目》等重要史书都有记载。相传箕子将诗书、礼乐、医药、阴阳、巫术传到朝鲜,并在那里筑房、开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还制定了九畴并推行了八条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后代的统治者和文人都十分景仰箕子。柳梦寅就在散文中数次提及箕子并表达了崇敬和自豪之情。

矧我东方,于中国最近,其所限者,惟鸭绿一带水。义州去帝京不能二千里。自箕子受瑞东封,俾左衽冠带之,迄数千年文物事为,一与中国侔。(《送朴说之东说赴京序》)[5]

然自箕子受封而东,东之土已中国之矣。礼制法度、政教器械,一如中国。(《虎穽文》)[6]

惟我朝鲜,服箕子余教。忠顺输忱,奉侯度惟勤。(《皇华集序》)[7]

柳梦寅在散文中也提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明太祖等帝王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文化观念。如:

太宗征辽,驻跸有山。敬德从征,建白塔寺……秦始皇筑万里城,燕昭王礼贤黄金台……周宣王石皷刻在太学馆。至如登望京楼,而夷夏之界豁达。(《送李而立 尚信 赴贺冬至于燕京序》)[8]

昔唐太宗征辽,日留六师,其将敬德建功德,营白塔迄可赏。(《送金书状鉴赴京歌序》)[9]

大明御极,太祖之神圣,视四海犹一家。(《送朴说之东说赴京序》)[10]

在这几段中柳梦寅提到了唐太宗、秦始皇、燕昭王、周宣王、明太祖等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君王,涉及了这些君王征讨、防御、用人、狩猎、外交等事宜。柳梦寅或者欣赏其雄才大略,或者钦佩其礼贤下士,或者赞扬其恩惠四海,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君王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功绩或遗迹的叹服。这也是柳梦寅对中国政治、文化的一种间接肯定,表达了自己敏锐的政治目光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情缘。

此外,中国历代的高官卿相也经常出现在柳文中。

万历三十二年春,李君赴光州,告余行。余执手谓曰:“古之人乎有行,斯有赆。薛君馈孟子以金,余将赆以金乎?金无有也。子产赠季札以纻,余将赆以纻乎?纻无有也。”(《送光州牧使李养源庆涵绝句序》)[11]

在这一段中柳梦寅引用了两个典故,涉及了四个历史名人,其中的薛君指战国时齐国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封底在薛。子产是春秋末期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捍卫了郑国利益,后世人将他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季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曾封于延陵,品德高尚,具有远见卓识,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柳梦寅本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在朝鲜朝的政治史上和与中国的外交史上成就斐然。他欣赏崇拜这些名卿贤相,希望自己也能够如他们一样德才兼备,所以经常在文中引用其典故,赞赏其品行,并表示自己愿意学习、效仿他们。

昔有唐子者,短陈骈子于齐。欲杀之,陈骈子与其属归薛。孟尝君以车迎之,厚遇之。问之曰:“夫子亦有思于齐否?”对曰:“臣思夫唐子者。”孟尝君曰:“唐子非短子者耶?”曰:“是也。”曰:“子何为思之?”曰:“臣之处于齐,粝粱之饭,藜藿之羹,冬日病冻,夏日伤暑。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归君,食蒭豢饭黍粢,服轻暖乘牢良。臣故思之。”(《送宁边判官南斗瞻诗序》)[12]

陈骈子即田骈,又名田广,齐国(今山东临淄)人。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是当时临淄稷下道家学派的中坚人物,也是著名的“稷下先生”之一。史称他好高议,主张“设不为官”。按照常理,陈骈子险些被唐子加害,应该恨他。但陈骈子却思念他,甚至感谢他。因为正是唐子的加害使其离开齐国,归于薛,过上了富贵的生活。柳梦寅在散文中两次提及这个故事,对陈骈子这种不记恨、宽宏大量的品质予以肯定,对即将外任的朋友充满期望。这也正表达了柳梦寅作为一介忠臣的故国情怀。

晚年,出于政治原因,柳梦寅隐居山中,每天除了读书、游览,还对朝鲜的政局和自己的理想、出路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留别天德庵法师法坚序》柳梦寅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余掺手问曰:“昔晏子不死内难,子路结缨死之;伯夷饿死首阳,太公鹰扬牧野;商受暴主也,而其亡也圣人去国。昌邑燕山之废,死节无人。荀息之死奚齐,为白圭之玷;荀彧之死汉室,或讥其太晚。”[13]

晏子、伯夷、太公、荀息、荀彧都是历史上的名臣,或尽忠而死,或不遇明主抑郁而终,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在朝鲜文人看来,“最纯正的思想莫过于传统儒家思想,最高洁的品格莫过于儒家的忠孝节义”[14]。在这方面,柳梦寅就是一个典型,他经常以中国和朝鲜的忠孝节义形象来鞭策自己。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柳梦寅认为一臣不应侍二君,要和中国历史上这些尽忠而死的典型一样,以死殉主。

柳梦寅散文引中国历代帝王卿相的效果和意义非常明显。首先,强化了观点,突出了主题。

余观古之贤豪士,能做大业成大名者,未有不困顿憔悴于始也。吕望王者师,而皷刀于朝歌。寗戚覇者贤辅,而扣角于齐东门。百里奚显其君于天下,而七十饲牛于市。是故,书曰:“天閟毖,我成功所。”(《送洸侄游洪州序》)[15]

这一段中,作者首先明确了自己的一个观点,即“能做大业成大名者,未有不困顿憔悴于始也”。为了强化这个观点,让侄子更加信服,柳梦寅列举了吕望、寗戚、百里奚等高官卿相在成名前的困顿处境并以此来鼓励对方,希望侄子能够忍受眼前的困境,等待显达的时机。其次,增添了其作品的文采和感染力。柳梦寅的散文大部分为应用文,说理性很强,其中的中国君王卿相的形象往往伴着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这就使得说理变得形象生动,一篇说理文也就具有了文采和感染力,更容易被接受了。而这种创作的方式也表现了柳梦寅的中国文化情结,见证了朝鲜朝时期作家的中国文化素养之深厚以及中朝文化的交流之密切。

注释:

[1][2][3][4][5][6][7][8][9][10][11][12][13][15]柳梦寅:《於于集》,《韩国文集丛刊》(第63辑),首尔: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第510、346、368、414、359、428、514、508、512、359、353、351、389、368页。

[14]曹春茹,王国彪:《朝鲜诗家论明清诗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版,第473页。

(曹春妮 吉林省德惠第二实验高中 13030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朝鲜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5FWW009]。)

猜你喜欢

君王散文朝鲜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笑”谏君王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姜太公钓鱼
烽火戏诸侯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