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流通服务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2016-03-02郝爱民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城镇化

内容摘要:流通服务业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省级面板数据,从农村流通服务的规模、结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实证检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并采用逐步回归和工具变量,结合城镇化对农村流通的溢出效应来全面考察农村流通体系与我国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流通服务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正外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流通服务 农业效率 农业结构 农民收入 城镇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制度创新带来的农村土地、劳动等物质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农业效率,截止到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更是出现了十一连增。但应该看到,同我国工业发展相比,农业仍不具有稳定增长的能力,从国外改造传统农业的经验来看,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体系是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作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流通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农村流通体系在农产品销售、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流通服务业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加快了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但现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流通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流通服务业对农业效率的影响路径,以扩大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

众多学者对流通服务业发展对农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理论方面,杨文选、尹洁(2005)从市场交易费用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意义。程国强(2007)就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张闯、夏春玉(2008)就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框架。朱峰、赵晓飞(2011)认为流通服务业通过构建组织平台、生产平台、市场平台、信息平台、机制平台加快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效率提高。王晓红(2009)研究认为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是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低的有效方法。徐从才、唐成伟(2012)研究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实证方面,曾国平等(2012)、何永达(2012)分别应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Var等计量方法研究了农村流通服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农村流通服务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引导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赵萍(2007)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薛贺香(2014)采用广义矩估计测度流通服务业与农业效率之间的产业关联。赵凯、宋则(2009)利用Feder模型研究流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王良举、王永培(2012)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我国农村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以上文献对研究农村流通服务对农业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系统检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与我国农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农村流通服务的规模、结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实证检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结合城镇化来全面考察农村流通体系与我国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

流通服务对农业的影响模型构建

(一)流通服务对农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流通服务对农业影响主要体现在流通服务在第一、第二产业的作用是充当桥梁,是连接第一、第二产业的纽带,它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影响农业:

一是农村流通规模的扩大,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流通规模越大,其流通结构本身越成熟,内部管理效率越高,从而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交易成本,有助于流通效率的提升,影响流通服务业对农业的贡献。

二是农村流通结构的改善,主要包括流通本身的结构体系改善和城乡流通结构比例的改善,农村流通各部分组织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农资配送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服务、农村消费服务等,农村流通结构的改善可以促进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有效整合产供销,有利于形成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三是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指:为农村流通主体提供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和技术,包括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商务服务设施、制度性基础设施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完善可以为农村流通主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物质和技术条件,大大促进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对农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由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趋势,多项研究表明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为农村商贸流通领域带来很大发展机遇,可以促进农村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流通产业的集聚,从而促进流通服务对农业现代化外溢效应的发挥。所以城镇化水平也是影响农村流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描述,流通服务对农业影响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文拟采用逐步回归的研究方法,首先探讨农村流通服务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其次,引入城镇化变量,全面考察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体系的农业发展溢出效应的影响。

(二)实证模型建立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Tfp、Asr和In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状况。三个模型中解释变量均相同,Sc、St、In分别代表流通规模、流通结构与流通基础设施;To代表城镇化指标。下标i和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第t年,α为截距项;m、n、λ分别代表农产品流通规模与流通投入成本的边际弹性、农产品流通结构与流通投入成本的边际弹性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与流通投入成本的边际弹性;β1、β2、β3分别代表城镇化调节流通规模、流通结构与流通基础设施对Tfp、Asr和Inc的影响程度。μ表示随机扰动项,就是除了已列入的解释变量以外,还有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其他因素,这里的随机扰动项μ就代表那些对农业效率有影响但又未纳入模型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一模型既测量了流通行业内又测量了流通行业外对农业效率的影响,是一个比较综合且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指标选择及变量描述性分析

(一)指标选择

为了从整体上分析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分别选用农业产业结构状况、农民收入状况和农业生产效率状况来衡量农业的发展状况(见表1)。其中,农业产业结构指标,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的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比重越大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越优;农民收入指标,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表示;农业生产效率指标,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粮食人均占有量来表示。

本文选择各地区农产品流通量来衡量流通规模(用各地区农村居民平均出售的主要农产品粮食加上蔬菜再乘以各地区农村人口数表示)。用县以下商品零售总额比县以上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农村流通结构。各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地区投资总额的比例来表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于200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标准,本文选择来自我国2005年至2013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2004-2012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将整理过的、反映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收入等变量的代理变量数据,以及反映农村流通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和农村消费品流通等变量的代理变量数据输入Stata12.0软件,各代理变量数据的统计特征如表2所示。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模型中经济变量非平稳估计中存在的虚假回归现象,本文分别利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和Fisher-ADF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变量的对数形式(对数变量可以减弱截面数据存在的异方差且不影响变量关系)进行单位根检验。并根据AIC准则选择滞后阶数。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在四种检验方法中,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不能同时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变量非平稳。而相应一阶差分变量的伴随概率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明一阶差分变量是平稳变量不存在单位根,通过协整检验。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及结果分析

1.实证分析与初步结论。在处理面板数据模型时,需要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少见。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豪斯曼(Hausman)检验进行选择,如果豪斯曼检验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随机效应模型为正确模型”的原假设,根据三个模型的豪斯曼检验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值,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基于前述模型框架,首先分别将LnTfp、LnASr、LnInc三组因变量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表4为无滞后变量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步回归结果。

模型(1)-(3)仅包含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基础设施,可以看出,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达到较高显著性,已经表现出相关性,但模型整体拟合度较低。模型(4)-(6)进一步加入了城镇化水平变量,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间依然表现显著正向关系,模型拟合度与整体显著性有一定的提高。

2.进一步的实证与稳健性检验。由于本文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加上可能会有遗漏变量,出于稳健性考虑,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模型Hausman检验表明不能拒绝内生性问题)。处理模型内生性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工具变量法,传统的工具变量法一般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来实现,但是如果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或自相关,则广义矩估计(GMM)比2SLS更有效(陈强,2010)。

由表5可知各变量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模型(7)-(9)中,F统计量分别为161.348、155.862、258.289,adj-R2分别为0.887、0.913、0.901,各回归方程整体统计显著提高。从解释变量前的系数来看,变量LnSc、LnSt、LnIn和LnTo-2等变量前面的系数均大于0,说明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等对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的提高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其中每单位农村流通规模提高,可直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634单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善0.569单位,促进农民收入提高0.467单位;农村流通结构每改善一个单位,可直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98单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善0.406单位,促进农民收入提高0.523单位;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资每提高一个单位,可直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583单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善0.426单位,促进农民收入提高0.602单位;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可直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531单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善0.443单位,促进农民收入提高0.689单位。

由于本文数据属于短面板数据,横截面较多,豪斯曼检验模型也表明确实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内生性的问题影响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了系统广义矩方法进一步进行检验,选择合适的工具变量IV(InstrumentVariable)进行处理,选择IV的前提条件是其应该是外生的,采用经典方法,用城镇化指标的滞后二阶进行回归检测,其结果并不影响被解释变量,而城镇化指标和其滞后二阶相关度高,因此可以作为工具变量。另外,运用System-GMM检测,结果和表4所差无几,说明结果有较好稳健性,见表5中的模型(7)-(9)。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如何影响流通各变量对于农业的外溢效应,本文利用流通各变量与城镇化的交互乘积项作为变量引入模型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模型(10)-(12),变量LnTo-2*LnSc、LnTo-2*LnSt和LnTo-2*LnIn前面的系数均为正,分别反映了城镇化水平具有正向调节农村流通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从系数大小明显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其次为促进农村流通规模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农村流通结构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的发挥促进作用较小。LnTo-2*LnIn变量的系数最大,这可能由于城镇化可以刺激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产品将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高速、高效和低成本的农产品流通相结合,农产品不易保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发展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通过农资配送中心,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改善农民的市场地位,减少市场风险,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模型(13)-(15),变量LnTo-2*LnSc、LnTo-2*LnSt和LnTo-2*LnIn前面的系数均为正,分别反映了城镇化水平具有正向调节农村流通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外溢效应,从系数大小明显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农村流通结构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其次有利于促进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对农村流通规模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外溢效应的发挥促进作用较小。相比较而言,流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变量的系数较大,这可能由于城镇作为城乡沟通的枢纽和桥梁,可以促进农村流通结构体系的优化。使农民可以从市场获得更多的信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形成规模效应,流通结构多方面的优化,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克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模型(16)-(18),变量LnTo-2*LnSc、LnTo-2*LnSt和LnTo-2*LnIn前面的系数均为正,分别反映了城镇化水平具有正向调节农村流通对农民收入的外溢效应,从系数大小明显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农村流通规模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其次为农村流通结构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效率的外溢效应的发挥促进作用较小。这可能由于城镇化有助于农村流通规模的扩大,农村流通规模主要是农产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推广,同时技术服务部门对农民生产指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保了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利于良种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农资流通的效率,加快了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革新的步伐,有利于加快新品种、新化肥、新农药的推广应用,更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农业效率的提升。

综合而言,从模型(10)-(18)可以看出,城镇化具有正向调节农村流通服务的外溢效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已初具规模。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土地集中程度加大,同时,城镇化也给农村带来技术、资金、交通、信息等各方面的优势,促进规模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外溢效应。

促进农村流通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研究表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农民收入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我国目前与流通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据测算,农村人均固定商业面积不足0.1平方米,不到大城市的1/10,作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批发市场,在水电、道路、储备等硬件设施相比发达国家非常薄弱,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因此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着重发挥政府在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农村道路、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二)发展具有规模效应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流通规模的大小对农业效率有显著影响。

首先,要对现有流通企业进行合并重组,通过政府、商会干预或者企业之间的自主联合,增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其次,可以建设大的批发群,方便规范管理,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不断完善该市场。批发商群可以通过股份制建立,这样能积极调动批发商的积极主动性,采用现代流通理念建设,如经营连锁化、销售超市化以及配送集中化。以大批发商群为中介,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到一起,降低流通成本,扩大规模效应。

最后,是有效整合产供销,便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化经营,通过流通综合化、集成化等,将农产品集中到一起,统一配送,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统筹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农村流通结构的改善和城乡流通统筹发展对农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从流通领域看,长期来存在着城市流通设施相对过剩与农村流通设施相对不足的“二元结构”问题。一要统筹城乡市场发展,把实现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一体化的大市场、大流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途径之一。

二要以城市为中心,将商品购销链一头深入农村,一头延伸向国内外市场,构建多渠道、多方式、城乡双向流通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城市商品流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资金上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在城市商品流通参与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它们的优势,加快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发展。

三是我国贫穷偏远地区流通资源比较落后,所以要对流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侧重这些资源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加快县域改革的步伐,注重城市二、三产业向县乡的转移。目前,县城是农村重要的商品流通场所,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迎接城市产业转移,丰富县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向乡村辐射,以点带面的形式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规模效应,加快产业的转移,加大农业人口到城市就业人口的转移,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四)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流通协调发展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知城镇化进程通过影响流通服务业内部流通因素来影响农业效率。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扩大城市面积,增加人口比例,更要求改善民生和转变发展理念,同时也要求农民巨大的生产与消费潜力的释放,因此在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一定要同步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推进城乡融合进程,必须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大居民生活与生产性服务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

首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商业配套设施和大型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设施模式有序引入我国广大农村,提高农村商品市场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其次,由于农村流通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有力支撑,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所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快农村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既要改造提升传统农村流通,又要完善支持现代农村流通发展政策,改善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质量,提高农村流通服务业整体状况。以城镇化市场体系建设要求为中心,主要依据政府财力,以建设现代销售、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体系为目标,在部分地区建设综合试点,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流通协调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文选,尹洁.从市场交易费用看我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05(8)

2.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3.张闯,夏春玉.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系统性框架及若干关键点[J].财贸研究,2008(1)

4.朱峰,赵晓飞.中国农产品渠道联盟信任机制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1(8)

5.王晓红.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9(11)

6.徐从才,唐成伟.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4)

7.曾国平,罗航艳,曹跃群.农业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区域差异及TFP分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8.何永达.农村流通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浙江农学学报,2012.24(1)

9.赵萍.中国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8)

10.薛贺香.农村流通业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28)

11.赵凯,宋则.商贸流通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

12.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

13.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郝爱民(1970-),河南林州人,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副教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曾在《财贸经济》、《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管理》、《经济学动态》、《南方经济》、《财经科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CSSCI论文2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一项,国家统计局课题一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六项。出版专著二部。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城镇化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