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育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2016-03-02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音乐教育

肖 玉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 湖北武汉 430070)



浅谈音乐教育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肖 玉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节奏则是音乐教育三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本文从启发式教学这一维度出发,通过唱听结合、模仿创造;探究、认识节奏;打击乐乐器的运用等方面来系统的阐述了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一些具体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 启发式教学 节奏感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节奏则是音乐教育三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这些不仅体现在幼儿对实际教学材料的较高水平掌握上,更体现在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活动兴趣的明显增长。幼儿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审美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教育是幼儿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和潜能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重复练习、反复操作、记忆是很多新知识学习掌握的必要方法。但是音乐教育却不同于此,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是不可取的;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一幅多媒体,一盒磁带,这样所谓的现代化音乐教育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却恰恰阻碍了幼儿的发展,音乐、节奏这种艺术性能力的培养,如果单纯的运用重复的训练,难免使幼儿失去兴趣,失去学习过程中对美的感受和享受,而在此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幼儿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

一、通过听唱结合,模仿创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倾听、感受音乐,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在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开始萌生,于是对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则更容易开展。[1]

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构成音乐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就是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1.听、唱结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听,顾名思义即是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各种节奏,在感受节奏的过程中学习二拍子、四拍子等,并适当的在听的过程中用身体部位去进行表现。如:《小手拍一拍》中,简单鲜明的歌词、节奏,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便能运用身体部位去表现。

唱,是在听的过程上来进行,幼儿在听的基础上就音乐节奏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旋律节奏进行歌唱活动。可以在唱的过程中进行节奏练习,如:看图谱边拍手边歌唱;用哼鸣的方式清唱节奏型等。

2.模仿声音及自主创造节奏

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有四三拍,四二拍。如小猫叫:喵 - - (三拍)。小鸡叫:咕 咕 (两个四分音符)。老师把不同的声音标上不同的拍子,使幼儿体会各种拍子的节奏。模仿了有节奏的动物声音后,请幼儿发挥想象力,还有哪些小动物能发出声音,如果你是小动物,你想怎样发声呢?将幼儿发出的声音标上拍子,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创造的兴趣,从而进行更多节奏型的创编。

二、在探究、认识节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学习好节奏就必须了解节奏型,知道节奏的节拍是什么样子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选择多种材料来引导幼儿感知节奏,听节奏。例如:火车开动的声音是“咔擦咔擦”,下雨时的声音是“哗啦哗啦”,时钟的声音是“滴答滴答”。不仅如此,还要让幼儿知道节奏是可以变化的,例如在教孩子认识“××·”这个节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知道让孩子认识这个声音像什么来入手,例如小猫的声音××·(喵喵),让孩子知道,这个声音像什么,并且下一次在用到这个节奏的时候,就可以用小猫的声音来说明要联系的是什么节奏。也可以让幼儿亲自来体验节奏的奇妙,比如,鸽子的叫声×·×(咕咕),敲鼓声×××(咚咚咚)等等,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声音入手,使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节奏的美妙,从而激发孩子主动地探究和认识节奏。[2]

三、运用打击乐乐器培养幼儿节奏感

打击乐器受孩子们喜欢,不仅是因为它的分类很多,颜色鲜艳,声音不同,而且利用乐器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打击乐器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活泼好动,遇到新鲜事物总会觉得新奇,东瞅瞅、西摸摸,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打击乐器,让幼儿选择练习使用。最初可以让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敲击乐器,让幼儿初步感受乐器及乐器的各种声音,然后,引导幼儿了解乐器的不同打击方法,在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敲击,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双响筒的左右两边声音各不相同;敲击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也各不相同。在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并掌握了各种乐器的基本打击方法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用乐器自由创编节奏。

2.自制打击乐器

生活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扔掉的各种瓶罐,恰恰是自制打击乐器的宝贵材料,如:易拉罐,各种锅盖,瓷制的碗和盘子,玻璃杯,塑料的小瓶子等等。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进行收集,并将其制作成各种打击乐器如:锅盖用架子连接起来就可以做成架子鼓;将两个锅盖串起,就成为了钹;塑料小瓶装上黄豆做成“沙锤”;一排玻璃杯装上不同分量的水,形成音阶。有别于整套购买的乐器,这种自制的乐器更能激发孩子们的个性和探究欲望,利用这些自制乐器配上熟悉的歌曲,就能快乐地敲击出好听的节奏,或者是自发的创造出自己心中的节奏,这样更能让孩子们的节奏感提高,孩子们带着自豪、创意与激情,获得全新的快乐感受。

音乐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要运用节奏这一钥匙打开心灵之窗,把我们带进自然的音乐世界里,感受这美妙的音乐。正如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曾说:“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理解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使幼儿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3。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研室:《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0。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音乐教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