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习高中物理的困扰因素

2016-03-02贺小明

关键词:高中物理

贺小明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浅谈学习高中物理的困扰因素

贺小明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许多同学在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之后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相对于初中的物理,高中物理明显知识面更广、研究问题更深入、解题灵活性更大,难度远远超过了初中时代的生活常识性物理。要学好高中物理,就要颠覆从前用浅显逻辑思考物理问题的习惯,如何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深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本文将针对平时在教学中观察到的问题对学生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物理科学 高中物理 困扰因素

引言:

自然科学的发展源于生活中的观察,而当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无法满足人们对科学的研究,人们进而运用实验的办法进行探究。物理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理论的建立到理论的实践无不是以实验为本。同时,物理学也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综观物理的理论体系——实物与场、波与粒子、时间与空间、运动与静止,譬如经典力学体系以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守恒定律和逻辑结构充分展示了物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严谨的逻辑和理论。因此,物理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就必须建立起以实践为基础的课堂形式,求解题目杜绝空想,以画图求真来助于学生解题时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建立起这种思维模式对今后的物理学习相当有利。[1]

高中物理的课堂不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与老师共同交流的平台,师生全体参与实验的生动过程。应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扩大思维空间,进而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解析物理题目。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物理学习存在弊端,要解决高中物理学习的困扰,教师应抓住从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听课模式太被动

现在多数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想尽各种巧妙办法,让学生听懂自己所讲的内容,然后再举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题目,把解题方法一一进行详细解答,要求学生记住的方式授课。这样完美的教学设计,看似天衣无缝,可却往往事倍功半,学生感到课业繁重,而产生厌烦情绪。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出:教学目标应以人的发展目标为根本宗旨。若试图考虑让学生根据疑惑点自由提问,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重点对象进行讲解,关注学生疑问最多的点,反复例举题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课堂理性思维强度太高

经常会有讲台上老师正神采奕奕讲课,讲台下学生埋头苦干这样头疼的问题出现。一堂丰富的课堂应该是一幅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思维强度高,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课堂局限于纯理论和纯题目的讲解不仅不会起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听课疲惫的心理。因此,在教学时候运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多方面拓展教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同时,教师可以不光讲解教材内容,举一些教材外的话题,把教学目标扩散到生活上的,也可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2]

三、实验只是一晃而过

高中物理课堂最多的内容还是实验,如何充分利用好实验,争取让学生在试验中一次性清楚地记住物理规律,这远比学生课后花上10倍功夫来得更有效。由于实验大多都是老师亲自做,同学们只是充当观众的角色,在实验的整个过程很少出现有学生提问的情况,实验做多了反而印象不深刻。教师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同学说出实验步骤,老师跟着做,并根据步骤及时提出问题,让同学参予回答。师生共同参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性质就显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正好可以带动一些状态不佳的同学。

四、学生对“实物”与“物理模型”学习方式转变的不适应

许多学生不适应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从“实物”到“物理模型”的过渡,初中的物理知识建立在以形象的自然现象和简易直观的实验基础上,展现在学生眼前的物理知识较为形象具体,而高中物理则要学生以抽象的思维、理论、公式获取掌握知识。学生要从形象具体的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要求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适应教师以“实物”教学的方式(例如:光的折射、过渡到以“物理模型”教学的方式(例如:质点、轻杆、轻绳、轻弹簧、单摆的学习),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入层次要求更高了。而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后,许多同学对于思考物理问题的思维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推理,大多习惯通过自己记住的知识进行简单想象后作出结论。这种学习方法进入高中就必须淘汰,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同步课堂中分析问题过程,学生动手画图,把抽象问题通过建立成物理模型的方法,使问题形象化,便于接下来的逻辑推理。

五、高中物理题目研究对象不单一

形象直观的初中物理题大都是对单一对象进行研究,比如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就是一直受单一的某个力,而在高中的物理题中,学生往往面临研究物体多个动态变化过程,要么受力情况发生改变,要么物体运动情况改变。例如:初中物理研究一个物体在光滑地表受力情况,演变成高中物体在斜面受某个逐渐增大的拉力,讨论物体的受摩擦力情况。这些动态问题往往牵涉到临界点这个知识,学生对于临界条件(刚刚、最小、最大)等问题不能清楚的判断。对于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教师应该多列举题目,让这个难点问题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有清晰的思考过程。[3]

五、对于题目条件的表述,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晰

我们的思维方式习惯于受身边日常生活经验、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在许多题目的分析上造成隐形的困扰,比如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学生在画受力分析时,经常在加速度方向再加上一个力,又比如我们知道物体的受力是相互的,然而在做选择题时候却容易被——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这样的问题困扰。

一些题目中,物理规律和概念的表述常常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处理,学生经常在处理问题时候忽略了其的物理意义。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强调提出,使学生今后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下功夫,争取准确的理解题意,以免不必要的丢分。

结语:学会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需思考的问题,从初中物理的学习状态进入高中物理深入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就会碰到从浅层到深入这种思维跨度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主动适应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跟进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多交流互动,就能发现在物理的学习中存在的本质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杰,《物理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罗绍凯、王明泉,《物理学的潜科学分析》,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蔡铁权,《物理教学从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学习中如何提高解题能力
探讨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基于新高考要求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