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采写人物通讯

2016-03-02胡明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通讯

胡明超

(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浅析如何采写人物通讯

胡明超

(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 石家庄050021)

人物通讯是党刊的“拳头”产品。记者结合工作实践,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分别从采访前的精心准备、采访中的真情投入到写作时的精工细琢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精心准备;真情实感;讲好故事

人物通讯如何通过典型人物的模范事迹,体现人物思想,展现人物魅力,反映时代精神,引发读者共鸣?记者结合《我这一辈子的路是走对了》《共产党员》2015年第6期和《怒放的生命》2014年第6期的采写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准备,未雨绸缪,让采访有的放矢

通讯采访如同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采访前,记者要尽可能多地搜集与采访对象相关的素材,多方寻求采访渠道,拟出采访提纲,对即将开始的采访做到心中有数,采访时才能胸有成竹。

记者在采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组老党员时,权威部门只提供了人物的简历。手头资料匮乏,采访对象又是年逾百岁的特殊群体,采访难度可想而知。围绕报道主题,记者首先从简历着手,仔细查找里面隐含的重要线索,整理出清晰的脉络,选好报道角度,列出大体采访提纲。其次,根据线索顺藤摸瓜,按照履历表上划分的历史阶段,上网搜索,或从报纸、书籍、影像资料中详细了解人物所处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时代背景,绘成时间表,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再参照采访对象的经历、受过的表彰及荣誉等,划定“外延”采访范围,联系采访对象曾经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同事、战友以及亲属,借助多方力量,广泛搜集有价值的材料。接下来,就是要消化、吸收这些素材,做到烂熟于心,以便与采访对象更好地交流沟通。

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提前谋划,及时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案。记者接到采访定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省敬业奉献模范”获得者贾永青的任务时,时间非常紧迫。当时的贾永青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患者,停止了手头一切工作,在特护病房里接受治疗。采访前,记者并不确定贾永青是否还能接受采访,况且采访中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于是,记者就采访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大胆猜测。假设见到贾永青本人,该对她说些什么,怎么说?万一见不到她本人,记者该如何把采访进行下去?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见到贾永青本人,她拒不接受采访,记者又该怎么办?比照以上状况,记者一一想出对策。根据采访的进展,记者灵活启动预案,减少采访的盲目性,做到了“有备无患”。

二、融入情感,撷取精华,让人物笔下生辉

典型人物的传神之处更多地体现在“见事、见人、见思想”的交汇中,记者只有把真情实感融入整个采写过程中,做到与采访对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才能撷取到生动感人的片段。

记者采写贾永青的稿件时,当赶到定州市人民医院得知,由于身体原因,她已不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几经辗转,在院领导的安排下,征得家属和本人同意后,记者以一名同龄人的身份,看望了卧在病床上的贾永青。短短的10分钟会面,记者没有像常规采访那样,一见面就提问题,而更像久别重逢的朋友,紧紧握着贾永青的手,聊着轻松愉快的话题。见她精神状况好转,记者随手掏出预先准备好的纸条塞给她,上面写着:“你就像暴风雨中自由翱翔的海燕,定能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愿永青早日康复。”贾永青看后,仔细地收起来,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留言共勉:“心若向阳,无谓悲伤。”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增进了双方的感情,营造了宽松的谈话氛围,使整个采访充满了暖暖的人情味。临别前,贾永青紧紧拉住记者的手,又主动讲述了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像这样融入了真情实感的采访,记者才能真正走近人物内心,打开他们的心窗,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贾永青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她为什么能作出这样惊人的抉择,这也是记者采写贾永青稿件中急需回答的问题。记者从贾永青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入手,分别采访到她的家人、邻居、同学、朋友,一步一步探寻她的心路历程。在贾永青看来,作为女儿,她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父母;作为一名医生,还没有用自己的医术治愈更多的病人,回报单位、回报社会,却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她觉得自己得到的温暖太多,报答的太少。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记者捋出了一条感情线。在组织稿件时,透过层层素材,撷取了一幅幅形神兼备、感人至深的精彩片段贯穿全文,把她的愧疚之情和感恩之情娓娓道来,向社会传递无限正能量。文章结尾处,记者写了千余字的采访札记,直抒胸臆:“走出永青的病房,却走不出她的心房。我会努力向她学习,真诚向她致敬。”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互动,有了真情流露的感触,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

试想,没有宽松环境的营造,没有互动式的交流,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流于一般性的采访,又怎能走近采访对象的内心,捕捉生动感人的画面?

三、恰当选材,巧妙构思,让文章别出心裁

人物通讯还要根据文章主旨,恰当选材,甄选出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特别是抓住典型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进而不断丰富人物形象,增强人物的感染力。

在采访老党员房宝纯《我这一辈子的路是走对了》的通讯时,记者对选取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人物特点举棋不定。采访中,记者意外得知老人曾经险些遇害的一件事。而难以置信的是,那次遇险居然还是自己的同志所为,幸亏被群众所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最初写作时,记者只选取了老党员正面战场与敌人交锋的场景,而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修改时,记者才发现了这个充满戏剧性故事背后蕴含的真正价值。这一故事不但凸显了抗战时期斗争环境的险恶,还原了革命阵营里的真实情况,还把老党员时时刻刻都得“提着脑袋干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展露出来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鲜活。经过调整思路,记者对人物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在文章中插入这个故事情节,用反衬手法凸显了人物特色。

有了好故事,还得在讲好故事上下功夫。优先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是讲好故事的关键。记者在采写贾永青时,把曾经看过的一段视频以情景再现的模式,声情并茂地呈现给读者。那是贾永青亲自录给爸妈的一段录像,里面深情地唱着一首歌——《爸妈别哭》,边唱边流泪,她说她想陪他们多走一段,多走一段。看后,记者很快意识到,这是采访时不可多得的素材,也是之前的报道中从没有挖掘综上所述,要想写出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的人物通讯,采访前记者就要对人物进行潜心研究、精心准备,采访中要换位思考、真情投入,写作时谋篇布局、精细打磨。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精品佳作。

过的新鲜感人的细节,充分利用好这个素材,可以平添不少动人的色彩。经过反复观摩,记者把她说的这段话原汁原味地誊写下来,以白描式的手法,展现人物的每一个细节,使整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熠熠生辉。

G212.2

A

1674-8883(2016)17-0231-01

猜你喜欢

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关于加注“通讯作者”的要求
把握人物通讯写作的三个重点
本期通讯之星:郭雨薇
本期通讯之星:王宁
通讯简史
容联云通讯:三亿美元估值背后
浮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