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

2016-03-02李春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职业道德工作者

李春媛 屈 霞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00)

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

李春媛屈霞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130000)

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新闻工作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会对新闻传播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思想、职业操守、职业情愫等和道德有关的作风,而这些外在的表现正好能体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近几年来,由于新闻传播开始向市场靠拢,各种忽视职业精神和不尊重职业道德的事件频发,也进一步影响了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形象。所以加强完善监督机制成为新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闻;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一、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实质

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传播新闻以及扩散其他信息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主流思想,所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非常的高尚。从这方面来讲,也就必须把新闻职业精神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加强对新闻传播行业职责的认知,这其中就包括对职业思想、职业操守、职业情愫的了解。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体的思想走向应该始终跟着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为促进共产党的事业而努力,维护整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充当社会主义公民的耳目喉舌。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以忠诚于党为主要的行为指南,自觉维护党的各项利益,为党的大方向服务。理解现实社会中的本质与潮流,推动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这些责任与义务都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从业规范。

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却能有效地维持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它的具体评价标准是通过荣辱是非观等认定的,体现在人与周围的人群以及社会环境在相处过程中的处事原则与行为规范等。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从业者而言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及职业活动当中慢慢形成的职业思想、职业操守、职业情愫等的外在表现,核心是要承担起职业责任,遵循社会生活中相应的行为准则。

新闻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就是围绕职业责任开展的,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积极遵守的规范,是不能触碰的底线。然而,这种职业责任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通过不断地了解社会事物的发展情况和加深了解各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一次次不断地挖掘新闻线索,剖析其中的原因所在,并把得到的结果反馈给社会各界等不同的行为经验积累,最后形成了为民众的利益出发,不畏辛苦的斗争品质。并慢慢开始向着职业责任靠拢,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的职业思想、职业操守、职业情愫都很好地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职业道德的认知。

三、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弘扬新闻职业精神需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作为引导,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好能很好地解释新闻工作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加深对新闻事物的了解,利用唯物辩证主义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不断在进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精神。

要做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就需要新闻机构做好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其行为准则与思想都在一条统一的直线上,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取树立作风清正、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一直都在持续开展弘扬职业精神的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新闻传播开始向市场靠拢,各种忽视职业精神和不尊重职业道德的事件频发,也进一步影响了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形象。有些新闻工作者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出了很多违规行为,引起了民众极大的不满。所以,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道德队伍,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在新闻传播工作者身上出现的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道德意识薄弱,自身专业素养不足,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都能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要想处理好这些存在的问题,在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方面要加强教育,宣扬良好的从业行为,并且从社会层面建立健全对于新闻媒体的监督机制。具体的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新闻机构内部的监察机构往往不够,不能对新闻媒体起到良好的制约作用。所以制定的监督机制应该和法律意识挂钩,不断增强惩处力度,形成对整体新闻行业有效的、一体的监督机制。

总的来说,要从根本上做好职业道德建设,与个体的自身素养直接相关,所以永远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增强其对职业的认同感,摆正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只有这样,新闻职业精神建设 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1] 马秋枫,张晋升,王天权.论广东新闻传媒职业道德的他律与自律[J]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3):12-14.

[2] 苟世祥,赵晶晶.新闻媒体在建构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113.

[3] 孙亮全,王一婕.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从张季鸾的“四不方针”看当代报人的职业素养问题[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5):45-48.

[4] 路鹃.大众传媒时代,如何理解“媒介审判”?[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8):2-3.

[5] 王学成.“现实”与“理念”下的分裂——重思西方新闻专业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1):14.

[6] 胡俊武.职业新高度=极致“专业主义”[J].职业,2006(5):11-12.

[7] 吴果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06-08.

[8] 张洁.新闻职业化的萌芽——重读黄远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J].新闻大学,2006(5):03-05.

[9] 胡智锋.“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途径——写在央视《新闻调查》十周年之际[J] .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04-06.

G214

A

1674-8883(2016)17-0223-01

李春媛(1984—),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初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传媒科学。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职业道德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