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背景媒介融合

凌 晨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 南宁 530022)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应对策略研究

凌晨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 南宁53002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如今,大量新媒体不断涌现使旧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传统的新闻采编格局也面临着新的变化。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媒介融合;新闻采编;对策

什么是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指的是在现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合作的内容包括新闻素材的制作方式、挖掘方式和传播等方式。媒介融合的出现,使得新闻采编这一内容开始面临更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编工作必须结合时代要求作出改变。媒介融合的出现让采编工作者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让新闻采编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不同环境

随着社会的变化,新闻采编的工作环境不仅仅是外部,其内部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如媒介传播的变化、传播主体的改变以及信息来源的变化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原先的新闻采编的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新闻需求,因此,新闻采编需要在新的环境中作出相应的改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第一,资源的改变。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电脑,或者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实现上网这一愿景。互联网的不断改革、创新,让很多新的媒体以不同形式出现,为传媒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前要想进入传媒这一行业,就必须具有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内容,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普通人也可以做自媒体,人人都是媒体人。如今传媒行业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一些普通人在进行信息的传播或者发布时,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素养和技术,导致许多垃圾内容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求负责新闻采编的相关人员从来源上认真地的审核和排查,去核实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确定信息的有效性,并在这个基础上认真地挑选、审核,选出最有效、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新闻。

第二,载体的变化。从前只有报纸、杂志、影像、录音等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信息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有电脑、手机、单反等设备。电子设备的特点也非常突出,如电子设备可以十分快速地进行信息的接收,不必约束于时间和地点。同时,现在的新闻信息内容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文字等,种类丰富。

二、新闻采编的新特征

随着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现在大多数人都可以随时参与新闻采编工作,这一变化的产生,改变了原本的单一的新闻采编的主体形式,成为全民主体的新形势。这种新特点的出现拉近了新闻工作人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有了更加流畅、亲密的交流和沟通,推动了新闻采编的策划和选题。当然,全民主体的新形式出现,并不是代表从事新闻的工作者失去了主体地位,在实际传播新闻的时候,他们始终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群众能够参与到新闻的采编工作中来,使得工作更加的快速和便利,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群众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促进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的应对策略研究

(一)对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如果新闻的内容有深度,会提高人民群众的关注度,从而实现其本身应有的价值。但如今,我国的很多新闻采编者都把侧重点放在了新闻的文字篇幅和数量上面,忽视了新闻的深度,使得采编的内容十分的空洞虚无,没有新意,人们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往往不能够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每一个采编者都用不负责任的观念和态度进行采编工作,那么整个新闻业就会面临十分可怕的局面,所有的新闻都是空洞的、内容同质化的,既吸引不了受众,也是一种浪费。如果想要吸引大家看新闻,就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让一篇报道更加全面立体,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二)扩充自身储备量,拉宽知识面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见识和开阔的视野,那么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就会很敏锐地从中找到一些有意义的内容。反言之,如果见识较少、理论知识缺乏、知识层面低,就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作为采编新闻的人,必须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紧跟时代的潮流,适应媒介融合,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命题策划,增强舆论导向作用

在策划命题上,新闻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新闻报道,以采写出更有价值的报道,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媒介融合已经是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张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J].新闻爱好者(下),2012(7):59-60.

[2] 刘玉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特点探究[J].企业导报,2014(5):191-192.

[3] 董德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中国传媒科技,2013(8):194-195.

[4] 薛雪.试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征[J].大众文艺,2014(20):202.

[5] 邬晓红,唐胜伟.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J].卷宗,2015(11):1025.

[6] 周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3):56-57.

G213

A

1674-8883(2016)17-0201-01

凌晨(1979—),女,广西桂林人,文学硕士,新闻出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背景媒介融合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