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舆论场》内容策划现状与不足

2016-03-02牛晨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弹幕舆论微信

牛晨越

(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中国舆论场》内容策划现状与不足

牛晨越

(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611756)

《中国舆论场》是央视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于2016年3月20日正式登陆CCTV-4。作为一档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节目,《中国舆论场》有长处也有不足。本文以《中国舆论场》为例,探究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内容策划。

融媒体;《中国舆论场》;电视融媒体

融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197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媒介发展趋势的通用概念,主张的就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和平共处、联合发展。[1]

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的成果有两大主要展现平台,一是电视平台,二是网络平台。前者趋近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后者则更接近于网络直播。《中国舆论场》是央视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于2016年3月20日正式登陆CCTV-4,它以电视为展现平台进行内容策划。

一、《中国舆论场》内容策划分析

电视作为传统媒介,公信力有余而互动性不足,《中国舆论场》着重强化与观众深度交互的功能。

(一)手机连线还原新闻事实

已有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经常进行现场连线,通过专业通信设备和摄像机联系现场记者,从而带给观众现场感。

《中国舆论场》的现场连线则直接联系到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去掉了前方记者这一角色,采用的视频传输设备是手机。主持人用手机和新闻当事人视频连线,然后将主持人手机图像投射到大屏幕上,交流模式与日常手机视频十分类似,在现场感之外更添一层亲切感。

(二)虚拟观众席增强现场感

作为一档主推互动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设置了虚拟观众席。观众在节目播出时可通过“微信摇一摇”进行实时抢票,获得虚拟观众席入场券,成为当期节目现场参与者,直接分享观点、向嘉宾提问,观众的微信头像则会呈现在大屏幕上。除了实时抢票,观众也可以提前进入《中国舆论场》的微信平台,随机抽奖,提前获得入场券。

除了提出问题,观众还可以对嘉宾的回答进行点赞、送花,以嘉宾获得的鲜花多少评判其观点是否符合民意。

(三)互联网思维呈现节目内容

《中国舆论场》运用了视频网站(尤其是二次元网站)中流行的弹幕技术,将观众的观点事实反馈在电视屏幕上,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不仅能够知晓专家的观点,而且可以了解其他观众的看法,打破了传统电视直播的观众分散和多元无知的状态。除了弹幕,《中国舆论场》还提供了观众互动总次数、城市观看人口数量、观众年龄结构等数据,增强观众的现场感。

二、《中国舆论场》播出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作为一档在电视平台播出的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显然受到了电视媒介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其中有两个问题比较明显:

(一)互动者年龄结构与微信使用者年龄结构不匹配

《中国舆论场》2016年3月20日开播,至今已经播放了18期,统计节目中公布的观众年龄结构比例可以发现,观众年龄分布呈现橄榄形,多数集中在30~40岁(23%)和40~50岁(33%),而20~30岁(19%)和50~60岁(16%)的观众较少。

微信用户的年龄结构则与之有较大差异。根据腾讯公司公布的《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年龄在18~25岁的微信用户最多,达到45.40%;紧随其后的是年龄在26~35岁的用户,占40.80%,而36~50岁的用户仅占总数的9.50%.

对比二者数据可以发现,《中国舆论场》观众年龄集中在30~50岁,他们并不是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中国舆论场》以微信为工具,却未能将微信用户充分利用。

(二)弹幕内容单一重复

《中国舆论场》的弹幕取向单一,多以褒扬祖国为主,在建言献策和提出疑问方面有所欠缺。例如,在谈到国防战略时,经常出现的弹幕为“祖国强大了”“国防加油!”“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醒来了”之类,只是对嘉宾观点单纯的附和,并未形成一个真正能够互相交换意见的公共领域。事实上,30~50岁年龄段的观众表达欲较弱,对弹幕这种表达方式也比较陌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这一点则体现了年轻用户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舆论场》在网络垂直直播平台的布局

考虑到网络垂直直播平台汇聚了大量年轻用户,《中国舆论场》不妨尝试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

电视直播是《中国舆论场》的主阵地,由于节目时长限制,必定有部分新闻事件还原不够完整。多数直播平台具有回放功能,节目组可以将移动直播的网址以二维码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下方,方便观众回顾事件始末。

另外,直播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年轻用户,他们个性张扬,富有活力和表现欲,是互联网互动的主力军。《中国舆论场》的直播可以同时在电视和网络两个平台进行,将年轻用户的评论弹幕引流到电视平台,解决节目弹幕数量少、内容单一的问题。

综上,《中国舆论场》可以在网络直播方面进行尝试,既能吸引年轻观众,也可以对电视直播进行补充,真正实现电视与网络的融合。

[1] 黄楚新,王丹. 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问题与趋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131-136.

[2] 张腾之.中国广电媒体融合的驱动路径与未来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8-13.

[3] 聂辰席.以重点工程为抓手 打造“智慧融媒体”——中央电视台媒体融合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1):5-10.

[4] 沈航.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J].活力,2016(6):12.

[5] 王轶哲.媒体融合及电视节目策划创新初探[J].今传媒(学术版),2014(7):73-74.

[6] 周建亮.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G222.3

A

1674-8883(2016)17-0153-01

猜你喜欢

弹幕舆论微信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微信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微信
微信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