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宣传中舆情引导策略探析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胜利舆情抗战

张 辉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重大宣传中舆情引导策略探析

张辉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21000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2015年的重大事件,世界为之瞩目。网络空间虽有主流观点引导,但暗流涌动,舆情议题“散中有聚”。总结其舆情引导策略将有利于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范本。

重大事件;舆情引导;“抗战70周年”

2015年1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首次证实中国在2015年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提出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9月3日,万众瞩目的阅兵式将整个纪念活动带入高潮,现场人声鼎沸,线上线下热议纷纷,“环球同此凉热”。

一、舆情总体概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下简称“抗战70周年”)是2015年民众热情关切、凝聚社会共识、传递正能量的重大事件。在人民网发布的《2015年热点舆情事件》排名中,其以99.75的热度值和4.50的政府认同度高居榜首。

(一)舆情热度较高,趋势紧跟官方议程

整体来看,“抗战70周年”受关注度较高,其热度在60左右徘徊。热议度随着官方议程的进行呈现稳中有爆发,波峰出现在5月初、6~7月和9月初。5月13日,官方宣布了阅兵式当天放假的决定,该话题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激发舆论波涛。5月13日,“抗战阅兵纪念日放假”登上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6月末到7月初,官方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开始介入“抗战70周年”的舆情引导,引起网民关注。9月初,阅兵盛况席卷整个舆论场,三天时间里,@央视新闻发起的话题“‘9·3’胜利日大阅兵”阅读量达21.1亿次,讨论量433万条,@人民日报打造的微话题“纪念抗战胜利阅兵”阅读量高达7.2亿,讨论量128万条。

(二)“平台中心化”在各类自媒体中显现

自媒体凭借用户生产机制(UGC)在内容上呈现“爆炸式”增长,发表量远高于传统媒体。然而在不同类型的自媒体中,“一家独大”格局显现。在美亚舆情平台提供的发表量前20网站的统计中,微博中仅有新浪微博入选,其发表量独占鳌头,占97.79%;综合型论坛中,百度贴吧脱颖而出,占0.79%;军事类论坛仅有天涯论坛,占0.37%;微信公众号则有“魅力女人”,占0.19%。

(三)官方明暗主导,意见领袖带动,宣传主题深入网民之心

作为2015年的重大宣传之作,官方在“抗战70周年”中主导色彩强烈。显性层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6场专题发布会,对外及时释放信息;隐形层面,官方借助舆论领袖在社交媒体上举办相应活动,达到扶正祛邪之效。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合力发声。例如,中央网信办与总政互联网引导推出“指尖护卫大阅兵”活动,该话题阅读量突破2.1亿,讨论共计39.9万次。主流媒体积极跟进,发表了《网络战士“正”步走指尖护卫大阅兵》《指尖传递正能量 网络助V大阅兵》两篇报道,被网络媒体转载的次数分别为75次和63次,扩展了覆盖面,增加了影响力。意见领袖在该话题的传播中促进作用显著,数据显示,意见领袖的参与度与该话题热议度的相关性高达75%,在#抗日战争70周年#的微博话题中,被转发量位居前十的微博用户均为加V账号。在两者作用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在网民中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新浪微博词汇云图显示,在该话题的讨论中,主题相关词汇提及最多,如“战胜”“胜利”“铭记”“纪念”。在其感染下,“爱你”成为网民爱国之情的直接表达,“威武”的阅兵活动让网民对这一“盛世”充满了“自豪”之情。

全球民众认同中国阅兵的纪念意义。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对三大洲10个国家的18周岁以上普通居民进行调查发现,55%的民众认为中国阅兵的目的是“缅怀历史,不让历史重演”,其次为“向为胜利作出不小贡献的人们致敬”,占37.8%。

二、舆情引导启示

以大阅兵为标志的“抗战70周年”的舆论宣传凝聚了社会正能量,激发了广大网民的爱国之情,让爱国之声在网络之中经久不绝。此次活动提供了以下几点借鉴之处:

(一)着眼国际国内舆论场贯通性,积极进军境外舆论场

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虽有隔阂但相互映射。境外媒体关于阅兵交通管制扰民的报道进入微信,“各国首领参阅”的外媒报道经由官方和个人的渠道进入网络论坛。长期来看,这种信息流通将更加明显。一方面,嵌入第三方视角,借境外媒体表达自己观点,邀请各国首脑参加阅兵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有效打破了我国在国外舆论场势单力孤的困局;另一方面,积极建设一支外语网评员力量,既能在境外主流网站主动释放信息,同时也能巧妙做好两个舆论场的“信息搬运”工作,借国外信息完成国内舆情的引导。

(二)信息释放需因地制宜,以平台特性创新文章表达方式

毛泽东在谈论宣传工作时强调: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在媒介环境日益丰富的今天,宣传更要尊重这条传播规律。信息具有跨平台外溢之效,但在各平台之间出现效果差。例如,《抗战胜利70周年专家谈系列: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等重点文章,在信息量最大的微博平台却仅有300条。相较之下,@中国文明网发起#中国抗战70问#话题,每条微博下面的转发数均上千。因此,在重大宣传活动中,每个平台都应该有自己的宣传方案,不要寄希望一网打尽。

(三)加强信息通报,消弭相关负面信息

面对负面信息,缺声等于失职。重大宣传活动并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需要重视信息反馈,加强信息通报,摆正官方立场。面对确实存在的负面信息,我们应该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积极表明态度,及时通报进展,寻求民意了解;线下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适当条件下进行一定补偿。此次活动中,天安门地区的居民受影响较大,抱怨之声见于网端,虽然被阅兵的喜庆淹没,但还是存在不足。面对争议之声,我方应加强舆情监测,及时作出回应,使事件得到较好的解决。例如,《人民日报》移动客户端就刊文对是否秀肌肉、针对日本、劳民伤财等三大质疑一一作出解答,较好地抑制了舆论场负能量的传播。

G206.3

A

1674-8883(2016)17-0104-01

张辉,男,湖南湘西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胜利舆情抗战
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