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对策研究

2016-03-02谢宇光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艺术设计院校

谢宇光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对策研究

谢宇光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对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及现状进行探索,旨在从地方高校的特点出发, 研究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高校的人力、技术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社会、企业、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有实践”的一种教育模式。近些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能适应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是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国内外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

一、目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定位存在偏差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往往起步较晚,师资条件、教学资源较为不足,而且生源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精英教育”的传统高教模式却已固定成为大多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翻制模板,甚至完全照搬知名的成熟高校培养模式。沿袭这种教学模式使相当地方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定位偏差,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局限,忽略了自身的师资特点、学生特点、地域特点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并且普遍反映出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

2.实践教学体系不规范

多数的地方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尤其是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艺术设计教学如何更好的跟社会需求进行有效衔接?这是摆在我们教育机构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因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原因和学校实际办学条件所限,艺术设计类专业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往往随意性大,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虽然学生的应用能力会得到一些改善,但总体来看很难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课程训练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系统提升,难以与实际工作要求衔接。

3.缺乏适应办学需求的实践平台

由于受办学条件和地方政策支持的限制,虽然各个院校都努力建设或联系自己的实践、实习场地,但真正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基地却不多,并且建立长期固定的学习、学科实习基地也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建立与实践课程配套的多领域、多层次,并能够真正满足专业培养方向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实习基地是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4.教学理念急需更新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专业能力与社会要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地方院校尚未完全摆脱在国内推行多年的固定教育的模式,教材内容雷同、滞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加之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学科,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新理论、新观念、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同目前的教学已经出现脱节现象,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高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动力机制尚未形成

虽然许多院校都已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培养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但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并且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追求项目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对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否实现产业价值往往产生怀疑,对于学校的科研项目不愿投资合作。二是企业对地方高校的信任度和专业能力存在偏见,企业选择的合作对象往往是知名度更高、师资更强的重点大学或专业研究机构,地方院校接触当地知名度高、大型的项目机会较少,境遇尴尬。三是企业由于自身的认知和资金等问题的限制,在选择与校企合作的项目当中,只愿追求一些短期现实利益,着眼点在于一些既有的成熟的项目,不愿意投资或支持开发新技术。四是大多数地方院校为了学科完善和学校生存发展,往往积极选择与当地企业寻求合作,多数企业和学校的校企合作,仅仅是企业提供简单的劳动项目、实习场地等方面,学校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真正的、实质性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

总体上看,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真正实现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运作模式,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当地经济需求相配合,才能使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以学校专业教育为主,在进行常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研究单位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教学资源共享,把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过程教学和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实践能力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为今后实际工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这样可以解决学校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引入合理的、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法、项目依托法、工学交替式等等实践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方法。

1.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

结合地方院校实际情况,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恰当定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已不应再局限于应用技术学科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层面上,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方向,使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发展。以后将以培养理论知识全面、设计能力突出、施工经验丰富的全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协调发展。

地方院校只有充分调动和整合最优化的师资团队,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争取社会帮助、地方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为我所用,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教学培养模式,才能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与现实需要接轨。

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艺术设计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和创新性。学生如果只在学校接受“既有”的理论知识,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的“纸上谈兵”。只有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弥补和发现课堂教学中不可预见的种种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方案的实际产生、实施过程,就必须接触到实际项目,了解最新最全面的设计理念及技术施工的流程。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学校必须在政策上加以支持,理顺管理。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职能责任,建立社会与企业、学生之间有效对接。学校应该完善建立完整的的产学研质量保证体系。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逐步建立起稳定的研究开发队伍,同时吸引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来学校进行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工作,按市场机制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的经费资助体系及互利与风险承担机制。为在校师生提供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平台,使教学面向实际需求,贴近市场。另外,对实训基地的有效管理还可以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科学研究、设计技术咨询,确保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场所接触实际的设计和实践过程,提高专业能力素质。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案例项目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也能够利用实践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实际设计问题,收获经验。实践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将会明显增强。

3.建立项目教学工作室

我国许多设计院系也有相应的工作室,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室相对来说设施较简单、条件有限、资金有限,学生的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设立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可以增进院校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的交流实践机会。如果能得到合作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的支持,通过合作互利的原则,学校提供专业技术、科研成果和开发研究企业设计项目,使校内教学工作室建设更贴近实际。地方院校可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设计实践工作室。学生在高年级可进入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学习。还可以邀请设计行业专家、设计总监等校外人士到实践教学工作室中共同参与教学项目,使合作单位参与项目活动,同时能够共享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学生又能学习到设计专家的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形成互为所需的协作关系。形成开放性产学研一体化的育人环境。

4.多元化的创新授课模式的实行

(1)“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实践

地方高校若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与企业的相互沟通协作,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其特点就是让高校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共同进行,低年级时间在高校进行专业基础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学完本专业理论系统知识和职业技术课,形成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利用后一年时间进行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注重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优势选择方向,进入适合的企业参加实践。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综合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使高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真正实现项目化教学,既能把企业资源为学校所用,还可以为高校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学校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省了研究经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的支持,实现双赢。

(2)“学工交替”教学模式实践

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自身院校实际条件,设计院系可以采用“学工交替”的教育模式。其模式是由设计公司专家 (设计专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协商确定院系教学发展方向和课程设计,学生在完成既定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课后,用固定的时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设计单位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设计过程的真实情况、技术要求和职业素质,经过一定时期实习结束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专业课学习,这样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欠缺,最后利用一个学期进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工作锻炼,学以致用,同时监测自身设计水平,发现新问题,这种形式可以避免专业课校内实训教学的虚拟性和盲目性。最终回到学校继续理论研究和学习总结。学工交替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可以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了解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专业能力,及时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快速成长。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模式的创新

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要坚持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把高校与企业进行有效联合,形成互惠双赢、健康可持续的循环发展。当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要理清思路,在办学上加强企业合作及向先进专业机构、单位考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完成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方针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行可以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调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教育应尽快建立广泛多元的合作体系,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生产企业的主导地位。高校的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研究获得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最终走向市场服务于社会,而实现这一成果转化的途径就是通过企业。所以要调动企业参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高校科研团队、研究机构要把企业诉求放在首要地位,在制定共同研究方案、合作细节上可以由生产企业优先制定,高校作为辅助力量来协作完成。

2.保障校企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高校与企业之间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高校以及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只有做到互惠协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校将科研以成果形式转化为社会效益,这便需要以企业为载体来实现,证实科研成果的使用价值和可推广性;另一方面,企业要想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也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水平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生产能力。企业要为高校科研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高校的科研机构要努力提高科研水平、贴近产业现实情况,多将研究成果输送给企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实现企业经济快速增长。这样就要求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要贴近企业,做到学校教学、科学研究、企业协作共同育人,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

3.完善新产学研合作评价、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要看到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机制尚处于初期阶段,合作尚处于自愿互利的简单模式,另外要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模式必须建立在公正、公平,规范和监督的基础之上才能长久发展。要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评价、制约机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管理作用,政府要成为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合作的协调者,多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创造机会;第二,职能部门要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第三,要制定产学研合作的考核办法,建立规范、正确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效益进行公平有效的监督;第四,要健全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奖惩制度,以奖惩的形式保障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正常有序进行。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设计科研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质量水平。评价机构能够对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建立、社会效益成果等方面进行实施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正确方向引导,以确保产学研合作顺利有序的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研究,找出既能与当地院校教学实际相结合,又与当地区域经济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政策的指引最终形成院校与企业、科研与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之路,对于提高地方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本身专业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与设计相关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黄殿臣,张爱梅.产学研合作教育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1998,(03).

[2]沈业,王伟建,童烁榕.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J].民营科技,2010,(02).

[3]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12).

[4]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5]吴洪.文化创新中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美术研究,2009,(04).

[6]金清云.办好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J]. 德州学院学报, 2001,(03).

G642.4

A

1672-4658(2016)01-0178-04

2015-12-13

邢台学院2013年度校级科研专项课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TXY13ZX12

谢宇光(1977-),男,河北邢台市人,硕士,讲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主要从事环境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研艺术设计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星.云.海》
《花月夜》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