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传播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

2016-03-02张消夏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网民传统媒体信息

张消夏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网络传播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

张消夏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开发和运用更为普及,传统媒 体逐渐被新媒体融合,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走进了我们 的生活,为深度报道以及调查性报道带来了“不得不转”的压力。本文对网络传播时代下怎样进一步做好调查性报道进行了研究与概括,并详细分析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

调查性报道;网络传播时代;新媒体

一、调查性报道

(一)调查性报道是什么

调查性报道通常以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报道对象,注重挖掘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内在的、隐秘的联系,并向公众解释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属于深度报道的一种。它是一种特定意义上的采写报道方式,特指揭露社会弊端、披露内幕新闻的调查性的采写报道行为。

(二)调查性报道的形式

1.调研式调查性报道。这一形式的调查性报道追求全面,重点不是为了揭发丑闻,而是通过对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找到问题所在,使大家了解问题,关注问题,并用建设性的主张寻求社会共识。其不批判也不表扬,最终目的是调查事件的真相。

2.追踪式调查性报道。是指对生活中呈现出的个别不足和问题所进行的调查,这种调查具有持续性,不追求全面,通过个别代表型的案例来分析整个社会状况。

3.揭露式调查性报道。这一形式的调查性报道是揭露不公正的、违法违纪的不良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揭露不易被撼动的丑闻,还 公众一个事实真相。在《南京师大音乐学院女生停课陪舞事件调查》文章中,从“领导命令女学生唱歌跳舞”“音乐学院奉命行事”“女学生被派去陪舞,联欢惹来不愉快”“要求陪吃,多人逃走”四个部分依次进行揭露式调查报道,最后的结论为“学校做法错误,不应要求女学生陪同”。这篇调查报道成功揭露了学校领导的丑闻,将事实真相反馈给了大家。

二、网络传播时代的调查性报道

(一)网络传播时代调查性报道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开发和运用更为普及,传统媒体逐渐与新媒体融合,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深度报道以及调查性报道带来了“不得不转”的压力。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大大拓展了获取新闻的途径与渠道,也提供给调查性报道更加广泛的社会触角。

(二)网络传播时代调查性报道的优势

1.调查性报道的素材可根据网络平台中大量热点新闻入手。网络传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今大多热点问题首先是在网络上接触到的,调查性报道可以网络热点事件为“由头”。互联网信息量庞大,稍纵即逝,且同质化的信息繁多,易被淹没在网海里,但其抓住了网民的猎奇心理,当传播一些吸引网民并且具有社会意义的信息时更容易得到网民的关注。网络舆论异常强大,当网民共同关注一件新闻事实时,将可能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调查性报道便可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网络传播的新闻来“做文章”。

2015年7月,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电梯吃人”事件,由于事发突然,传统媒体还没有作出反应,事件早已在微博平台疯狂传播。在网络传播的助力下,此事件立即被推到了舆论风暴的顶端,在网络、网民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下,一场更加深入的调查性报道逐渐展开,南方周末对电梯事件开启了深度报道。由此可见,网友在网络的持续关注、点击、转发、评论,都给调查性报道以及深度报道提供了新鲜素材。

2.网络传播的隐匿性可以帮助调查性报道探索更多新闻线索。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中,用户只能作为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平台、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来传播信息、获取信息,甚至参与互动。因为网络传播隐匿性的存在,网民们可以就某网络事件畅所欲言,这一方面为调查性报道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另一方面也为调查性报道纠正网络传播失实提供了机会。[1]

反之,网络信息是鱼龙混杂的,有很多不实信息会蒙蔽网民的双眼,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做调查性报道,必须从繁多的网络信息中提取出真实有意义的新闻,并要透过外表看到事件的本质,在调查的过程中找出事实、印证事实,给受众们一个交代。

三、在网络时代做成功的调查性报道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记者采访更加深入,报道内容更丰富,受众反馈更直接。在网络给调查性报道带来这些积极影响的同时,应该做到:

(一)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调查性报道不仅耗时费力,对记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也非常高,顺利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性报道,记者不仅要具备较强新闻敏感、高度的职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清晰冷静的分析能力,还要有追求真相的执着精神,否则难以担此重任。[2]提高和培训调查性报道记者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要使记者牢固掌握话题的选定、追踪采访等环节的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二)正确选择舆论焦点,寻求最有价值的调查对象

在网络传播的大环境下,信息量大而杂,调查性报道应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正确的舆论焦点。首先要具备正确舆论导向,不能看到热点新闻就下手,要先调查清楚新闻的真实性,避免盲目追求。其次,着手调查之后,要遵循调查性报道的根本,揭露事件反映的社会问题与现状,将引导正确舆论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放在重要位置。

四、结语

调查性报道要找到一个“临界点”,即使网络传播相比报刊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网络上的热点新闻能为传统媒体提供丰富的调查性报道素材,但调查性报道一定要追求真实性,并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中找出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最终,通过调查性报道告诉受众事件的真相。

[1] 褚沙舟.如何利用网络拓展调查性报道——从“闫德利事件”说起[J].新闻世界,2010(6):157-158.

[2] 卢咏梅.网络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困境和突破[J] .传媒观察,2013(6):38-39.

G212

A

1674-8883(2016)17-0096-01

张消夏(1992—),女,山东泰安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网民传统媒体信息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