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电大计算机类课程为例

2016-03-02刘红艳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教学模式

□刘红艳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电大计算机类课程为例

□刘红艳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电大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教学模式

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电大计算机专业课程多,更新快,教学总学时又很有限,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教师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能向学生传授有限的知识,并不能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认知能力,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兴趣,课堂到课率极低,并导致学生的流失率很高。

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的培养,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安排复习时间,课前学习如有疑问,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取帮助,或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指导。对于老师来说,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将更加密切。

三、计算机类课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虽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其依据的理论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布鲁姆掌握学习法。虽然这一教育理论很早被提出,但实际操作却难以实施,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大班授课制与个别化辅导之间的冲突,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而不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翻转课堂解决了这个矛盾,学生通过课外的在线学习,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

1.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整体化教学设计思想,老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学科知识的传递,还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自主学习时的思维过程以及接受过程,老师要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有预见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跟教师怎么学,跟同伴怎么学。教师要设计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来覆盖所有的方面,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他已经知道的学科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教材,也可以用提问式让学生回答,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要求学生做些实验设计,或者设计一些交流的环节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是怎么学的,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知道他学得怎么样。在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只考虑课堂上发生的状况,而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这些活动哪一些是在课上做的,哪一些可以在课下做;哪一些是要自己一个人来做,哪一些是要小组来做效果才最好。

2.设计课前学习任务

传统课堂的预习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最多告诉学生从第几页看到第几页,在课堂上也不管学生是怎么预习的,只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讲新知识。这种和学生预习没有关系的上课方式造成了很多学生可能在开学的前几周还会主动预习,但到后面就觉得没有多大必要了,从而越来越不愿意预习。

翻转课堂教师不仅仅让学生去看某个资料或某个视频,同时也会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做题。学生也有可能不会做,但是没关系,因为教师布置做题的任务是为了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遇到了问题,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翻转课堂的预习是有任务设计的,而传统课堂的预习是没有指导的,这是两者本质的差异。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Word里的图形处理这一章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资料为:教材Word第4章图形处理;录制的视频“Word第4章图形处理”;优酷视频:“计算机应用基础第8讲Word文档的图形与图形处理”给出链接。

课前学习任务单为:认真学习“课前学习资料1、2、3”;(本任务满分10分)实验操作:新建1个文档并执行以下操作:(本任务满分20分)

●分别插入1幅图片,1个文本框和几个艺术字,页面上出现了什么?

●尝试打开绘图画布,并在其中添加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等;

●向文档内插入两幅图,将一幅覆盖另一幅的一小部分后观察效果,再经剪贴板将此两幅图复制到一个有一定数量文字的另一文档内,放于恰当的位置后,用打印预览功能观察效果;

●绘制至少一个圆、一个矩形和一个三角形在内的简单图形,试着放大或缩小其中某个图形的大小,试着拖拽其中某个图形,在文档内随意移动到表格上面,此时出现了什么现象?将以上操作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交流。

做模拟测验题10题。(本任务满分30分)

完成一件作品,制作一份邀请函或贺年卡,要包括标题、文字、背景、艺术字、文本框、图片、自绘图表等元素。将制作过程的体会记录下来后到课堂上进行分组交流。(本任务满分40分)

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料和课前学习任务单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24小时将任务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

3.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的形式有各种各样,其中计算机录屏式针对电脑屏幕的选定区域进行录制。计算机类课程如编程、软件操作的讲授比较适用于此形式。目前国内外支持屏幕录制的软件有很多,如Camtasia Studio。成功录制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有以下八个原则和要点:

第一个原则是教学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使用ARCS模型,让自己的教学视频多样化。

第二个原则是教学视频能够让学生利于理解,教学视频要难易适中。

第三个原则是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录制视频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学习节奏、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明确给出教学顺序和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要做哪些东西。

第四个原则是能够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视频中,教师尽量不要把每一个问题讲得太满,可以在视频中设置问题,或埋下可以提出问题的点。教学视频之后,一定要为学生提出一些促进思考或复习的问题,而不是看完视频就结束了。

第五个原则是教学视频应该有好的逻辑框架和结构。比如,在一堂课中可能有很多教学视频,那么第一段教学视频应该用来讲解框架和梳理结构,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整体的知识网络有一个大的把握。在每一段视频过后也可以对教学视频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六个原则是应该让教学视频的时间尽可能短一些。一般来说,六七分钟的教学视频比较适宜,一旦超过了十分钟,教学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第七个原则是不要让画面和声音停留太久。学生喜欢画面由空到满的过程。教师的语速可以快一些,因为在视频中,学生可以随意地暂停和重放。

最后一个原则是保障技术上的规范。教学视频的清晰度不要过低,要注意画面的稳定和流畅,画面声音音量要合适,环境要安静,这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应始终考虑到视频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始终要想着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只要做到了这些就一定能够制作出让自己满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视频。

4.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应该是对课前学习内容的回顾、应用与拓展。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Word里的图形处理这一章为例,学生在课前观看了学习资源与视频,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首先使用5分钟将课前观看视频的学习情况借助学习平台展示、点评,由各小组记录员记分;然后再用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操作、制作作品过程的体会;接着再花5分钟进行同伴教学,4人一组,每组两两结合,把各自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互相帮助解决;接着用5分钟时间,各小组组长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汇总给老师;教师再花10分钟时间将各组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操作演示、介绍技巧和方法;接下来的10分钟,各小组成员通过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作品量规对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互评、自评、教师评,促进学生形成成就感;课程最后的5分钟,各组派一人进行总结、反思。

四、翻转课堂优势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其核心结构变为“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课上知识内化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合作的过程,该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有研究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批判性思维。基于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习态度的转变和科学概念的发展。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参与主动学习的学生很少混淆概念。

在电大计算机类课程讲授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工学矛盾大、学习时间不充分等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既定目标。所以该模式适合在电大教学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编辑:王春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95-02

作者简介:刘红艳,珠海市斗门区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工程师、讲师。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计算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