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自媒体时代的广播人该何去何从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传统媒体

陈 琳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300)

浅析自媒体时代的广播人该何去何从

陈 琳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300)

随着手机成为第五媒体,自媒体时代到来。在这个时代,该如何让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新时代屹立不倒、绽放新姿?笔者认为,作为广播人,首先就要转变思想、打破固化思维,以更开放的观念、更开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吐故纳新,为广播事业注入新活力。

自媒体;广播人;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的普及和智能化,手机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互联网的平等性和开放性,给了更多人表达的渠道和施展个人魅力的空间。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有一副好嗓音,一段美妙或新奇的录音或许就能让你走红网络;如果你有一手好文笔,或许一封辞职信就能让你家喻户晓……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因为这就是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表述,即具有传统媒体功能却不具有传统媒体运作架构的个人网络行为。在这种平等、公开、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严重冲击和挑战,特别是报刊、广播首当其冲。在新形势下,广播人该何去何从?广播如何与新时代成功接轨?下面,笔者将从广播主持人转型、广播节目策划、广播运营策略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广播主持人要具有个性化、多元化

高尔基曾经在批评文学创作时说:“重要的不在于你说什么,而是你如何去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广播事业。广播类节目的传输渠道是声音,广播类节目是否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取决于广播主持人。主持人的独特个性、声音特色、主持特色直接决定了收听率。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优秀的广播节目更需要有个性的广播主持人具有独特的声音特色、表达方式及鲜明立场。听众会因为一个声音锁定一个节目,继而成为广播节目的忠诚粉丝。

首先,要培养专业的写作能力。长期以来,广播主持人培养往往只在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广播节目主持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规范的口语表达。因此这就要求广播主持人不仅要有动听的声音、会说、能说,更要会写。主持人自己写出的稿件不仅能在表达上更自然流畅,还能培养其个性化思维,在需要应急应变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

其次,要锻炼广播主持人分析和概括的逻辑能力。声音传播不如视频、报纸类传播具有可视性和直观性,因此广播类节目更要求语言的简洁性。字字珠玑、句句精辟才能让稍纵即逝的广播类节目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锻炼广播主持人的强大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样才能简明扼要地把听众的需求表达出来并进行解答。

第三,要鼓励主持人不断参加专业领域的培训和考证,成长为“百事通”、多元化的主持人。要入行就得先懂行,要主持一档高品质、专业性强的节目,主持人就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准。人无完人,这就需要主播们秉承终身学习的态度,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播音员青音就是广播主持界的典范,青音不仅有良好的声音、过硬的专业水平,同时她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青音主持的《星星夜谈》节目,曾打开了无数都市青年男女的心扉。因为专业、知性,青音的节目屡创收听高峰。2014年,青音首创音视频节目《听青音》,成功开启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新媒体化传播的新模式。

二、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一)广播节目要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

互动性和参与性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自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要创新就更要打破以往“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更多地鼓励听众“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沟通交流模式。

河南交通广播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普及度越来越高,在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压力,河南交通广播就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让听众参与其中,积极发动广大车友对各个时间段、各个路段进行实况播报,车友变记者,参与多了、互动多了,收听率就更高了。

(二)打造“私人定制”的广播节目

笔者认为,“广播定制”是一种个性化、专属化、“一对一”式的高品质服务。在自媒体时代,手机作为移动媒体,为广播提供了更多有效平台,比如说利用微信、微博做“推送式”广播。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根据听众收听喜好的数据,向同一类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和内容。“推送式”广播主要包括新闻、休闲娱乐、商家优惠等各种类型产品。通过用户数据库对用户进行分析,精准打造专项节目,在听众中推广并吸引他们订阅。

三、广播经营策略:完善内容与建设平台共举

在业界,“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一直是个被争辩的话题。笔者认为,内容和渠道是内外因的关系,没有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再广阔的渠道,发展也是空中楼阁、一时之快。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播渠道的正确选择更有利于好的节目内容的推广,只有内容和渠道双管齐下,才能让优秀的广播节目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脱颖而出。

仍以青音为例,青音自2015年离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目前其主创的视听节目《听青音》获得极高的点击率,而在微博上,青音粉丝量已高达190万,成为微博达人。《听青音》是我国第一档心理脱口秀视频节目,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活中的情感问题、社会现象、热点话题等。青音娓娓道来,用专业的视角、用“轻心理”的方式观察社会现象、解决情感难题,为困守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的男男女女打开一扇心灵之窗。不仅有受人欢迎的节目内容为支撑,青音节目的传播渠道也很广泛,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手机为媒,让节目传遍千家万户。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出现的冲击,让传统媒体岌岌可危,但自媒体是把双刃剑,有挑战就有机遇,特别是广播,在与自媒体融合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广播人要不拘一格,以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融合互联网思维,开发创新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节目作品,通过融合、创新谋求立足、发展,积极发挥广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发展“定制广播”,创优质节目。广播人只有众志成城,才能重建广播核心竞争力。

[1] 姚宝山,杨晶.“互动式”广播节目的“抢滩”效应——关于广播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1):33-34.

[2] 李玥,柴焱.移动互联时代广播应用创新的方向选择[J].中国记者,2012(5):112-113.

G222.2

A

1674-8883(2016)07-0336-01

陈琳(1987—),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传统媒体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