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涉军敏感信息的法制管控研究

2016-03-01李凌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管控

李凌舟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网络涉军敏感信息的法制管控研究

李凌舟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现代信息网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同时,网络上频现的涉军网络信息也给部队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强烈冲击。近年来,涉军敏感信息在互联网上被恶意散布、炒作、利用的事件屡见不鲜,给军人及军队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干扰了部队的正常工作,造成泄密,甚至危及国防安全,其产生的危害不可忽视。

网络;法制管控;传播

一、网络涉军敏感信息的传播特点

网络涉军信息主要指涉及军队、国防建设以及特定部队和军人的网络舆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媒体或者公众在网络上围绕有关军队和国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持有的态度、情绪和意见;二是部队官兵借助网络媒介,在网上所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等。

(一)草根性

互联网时代,草根阶层也希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与大众化推动着草根话语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与年龄、身份、职业无关。在数亿网络用户当中,既有名人、官员,也有各种官方账号,但更多的是普通大众。普通民众是散落在国家各处的数量极其庞大的群体,这种泛化主体的信息传播所能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二)去权威性

在网络时代,网民通过不同的信息来源,凭借自身的思维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结论如果与官方结论不一致,就会对官方结论产生怀疑,传播信息呈现去权威性的特征。当一个事件或议题产生后,舆论将不断衍生、聚合、裂变,不成系统的、碎片化的文字不断扩散,其传播的速度、波及的广度及影响的力度几乎呈几何级增长。这种舆情扩散效力一方面使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借题发挥、恶意炒作等负面效应。

(三)特殊性

网络涉军信息除了具有一般网络舆论的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特征。一是涉军事件的敏感度更高。网络涉军信息多与军队直接相关,牵涉到军事战略、重大演习、武器装备、人员调动等具有高度保密性的内容,其内容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和我军外在形象等,一旦涉及,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二是涉军舆论的持续时间更长。由于网络涉军舆论的对象特殊,敏感度高,所以网民的猎奇心更强,以致网络舆论对涉军事件的关注度往往比一般事件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二、网络涉军舆论带来的法律挑战

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传播扩散和助推放大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涉军舆情日趋复杂、多样,如果重视不够、监管不力、引导不善,负面网络舆情将制约军队的健康发展,影响军队的形象和声誉。

(一)危及军事机密的安全

普通网民大多保密意识薄弱。为增加关注度、吸引民众眼球,个别网站和论坛热衷于“军事揭秘”,一些“军事迷”更在网络上随意谈论军事秘密。互联网隐匿性的突出特征越来越受到情报工作者的重视,情报工作者纷纷将网络涉军舆情作为军事情报的第一来源。境内外间谍情报机关更利用这一特点大力研发各种软件,运用各种手段对网民进行攻击、窃密,对官兵进行“钓鱼”,无孔不入。

(二)恶意谣言生存的空间

互联网上的很多涉军信息都是打着军队高层、内幕的幌子招摇撞骗,其伪装成涉及某些利益集团的黑幕,非常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为了吸引眼球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某些不良媒体习惯将自己杜撰的观点强加给涉军事件本身,毫无根据地判断、肆意地揣测、缺乏职业道德地评论,误导读者从负面来解读这些信息。

(三)法律制定自身的滞后

对于现实的变化,立法需要一个熟悉和反应的过程,因而法律一般都是落后于现实的。在社会持续变迁的过程中,法律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使它经常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因素常常导致立法难以跟上社会生活对法律的需求,出现某些法律调整的社会空白领域。

三、网络涉军敏感信息法制管控的对策探讨

“军队越是现代化、信息化,越要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应该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一)完善互联网建设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规范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多,特别是部门规章的数量占绝大多数,但这些法律法规对网络涉军不良信息的认定标准和范围还不够明确。应尽快制定专门的规范和管控涉军网络舆论的法律制度,具体明确涉军网络舆论不良信息的认定标准与界定范围,明确治理的主体及它们的权力与义务,确定不良信息发布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及规定治理不良信息的具体法律程序等。

(二)促进涉军网络舆论管控制度化和常态化

开展网络涉军敏感信息专项整治行动,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管控效果。但专项治理行动只是管控涉军网络舆论的一种手段,在专项治理行动后,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个人利益或其他意图,仍会继续铤而走险,散布、传播不良信息。因此,要防止涉军网络负面舆论的不断泛滥,就必须将专项治理行动制度化和常态化,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较好的常规化制度,形成一种长效性管控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活动的效果。

(三)健全涉军网络信息的管控机制

预警监测机制。对网上涉军舆论的诱因及征兆进行研判,及时作出预警处理,将隐患和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快速反应机制。遇到涉军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在主流网站按照统一口径发帖引导,抢占先机,回应关切,最大限度挤压不实报道和谣言传播的空间。

议程设置机制。紧紧围绕涉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和焦点问题,以我为主精心设置有利议题,集中力量发帖宣传,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借力引导机制。与网站编辑、论坛版主、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权威信源,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效果。

强制封堵机制。针对网上涉军失泄密信息、虚假不良信息,及时协调地方宣传部门和互联网站有效封堵,彻底删除或屏蔽。

[1] 王朋兵.社会转型期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理论认知[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06):11-12.

[2] 汪兴和.网络舆情日常应对的基本措施[J].新闻世界,2015(12):33-34.

G206

A

1674-8883(2016)07-0313-01

李凌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