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会”报道看我国媒介融合的新动态
——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为例

2016-03-01陈志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两会媒介微信

陈志平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从“两会”报道看我国媒介融合的新动态
——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为例

陈志平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每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各级各类媒体最为重视的重大报道活动,因此也成了传媒新技术、新思维、新形态的一次集中展现。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大中央级主流、顶尖媒体为例,并参照其他具有突出融合创新举措的媒体,分析今年“两会”报道中我国媒体究竟如何进行融合,以期找到一些可供借鉴和参考之处。

媒介融合;VR化;媒体联盟

一、“两会”报道:管窥我国媒介融合最新动态的窗口

我国学者正式提出并系统研究媒介融合已有10年时间,[1]特别是2014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媒介融合既是国家关于媒体的“顶层设计”,也是传媒界最主要的变革和实践,亦是新闻传播学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正如学界所公认的,媒介融合是一个过程。动态梳理、总结媒介融合的“过程性”,适时总结其规律和特点显得尤为必要。那么,今年的“两会”报道所展现出的我国媒介融合的“过程性”如何?有哪些亮点?这正是笔者所关心和研究的内容。

总体而言,今年“两会”报道中,三大央媒的融合战略仍然是打造全媒体平台,围绕“两微一端”的基本格局构建融媒体中心,按“中央厨房”的生产运作机制对新闻资源进行“多媒体制作,多平台加工”,实现平台融合和资源融通。融合新动向主要集中于新技术应用和内容编排上,在媒体资源整合、深度互动、数据新闻制作和多元传播形式方面表现突出。例如,人民日报将“两会”特色板块在不同平台上进行融合,PC端的“图解新闻”板块融合了其旗下的“图解新闻”微信公众号;电子版的两会特刊中,也嵌入了“人民电视”的视频资源。地方媒体没有央媒的资源优势,因此多以打造融媒介形式的特色栏目来提升竞争力。北方网传媒集团的“前沿”客户端在“两会”板块设置了“前沿麦克风”栏目,使用少见的音频配文字解说。江苏卫视则在直播中开设“微信摇电视”功能,实现多屏互动。因此,三大央媒所展现的媒介融合更充分,具有代表和典型意义。

二、“两会”报道展现出的媒体融合新动态

(一)深度互动,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纵观整个“两会”报道,各级媒体都十分注重与读者的深度互动。人民日报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切合当下话语传播形态的报道作品,它利用H5动画技术,将“两会”发言人傅莹与记者的互动借助微信群聊的形式再现,短短两天总浏览量就突破300万。[2]客户端则把会议的图文直播制作成微信朋友圈界面,用户阅读新闻时如同在刷朋友圈,还可进行点赞。针对总理工作报告内容,人民日报设计了“你有一个来自总理的神秘快递”页面,将总理设定为快递员,用户点击拆开快递,就会出现涉及不同群体的报告内容。中华网则制作了“你有一个来自李克强的红包”页面,将报告内容通过拆红包的形式展现。

“新媒体的影响力之一,在于场景的融合和嵌入,将消费圈、生活圈、工作圈等融合在一起。在熟悉的语境中阐释陌生的话语体系才能有更好的传播力与影响力。”[3]媒体巧妙利用“发红包”、“微信群”、“取快递”、“表情包”等生活化的场景来报道会议内容,让读者更愿意去阅读和了解,信息得以有效传播。而页面中便捷的跨平台分享方式,可以实现信息裂变式的传播,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内容融合新技术,新闻报道VR化、可视化

技术驱动着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创新。“两会”中诸多媒体开始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利用全景相机为用户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新华社专门开设了PC端“VR视角”板块、客户端“VR全景两会”板块。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对新兴技术保持着相当的敏感度,并借助各种高科技手段将新闻报道VR化,逐步打破新闻报道的时空壁垒。H5新型报道方式也全面爆发。人民日报制作了“政协委员修炼宝典”等一系列作品。新浪网将H5技术与全景技术结合,制作了“人民大会堂巡游”页面。除了对新技术的使用,媒体还在多个平台实现了全媒体报道形式的融合。图片、视频和文字报道被集中到同一页面,将分散的多媒体报道转变为全媒体的融合报道方式,丰富了读者的视听体验。

全景影像、微视频、H5、图解、漫评等多形态、多技术的融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可视化,使“两会”这样的严肃话题得以在社交圈更广泛地传播。技术的创新体现了传播理念的变化。媒体对报道形式的融合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融合发展理念。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传播

“两会”报道中,媒体开始多方面运用大数据。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合作,制作了大量图表。新华社同百度搜索合作,梳理了近3年来有关“两会”的大数据。大数据还可用于定制服务。结合云计算技术,媒体可以精准地抓取“两会”热点和用户关注点,推出定制新闻。央视在微信中推出个人定制服务,用户进入“两会关键词”界面便会获得一组专属的关键词。江苏广电总台在会前就开设专题收集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整理出报道选题。大数据已经全面渗透进媒体的融合创新中,助力媒体实现精准传播。

(四)打造媒体联盟,实现共享融通

媒体间的融合,也成为“两会”报道中的一种趋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微信设立了供稿群,为各级媒体提供最新的报道素材,以主动的姿态同业内媒体互动。新浪网“两会”专题开辟了“自媒体联盟”板块,与多家自媒体共享平台。媒体联盟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融合形式单一、程度较浅,但这种探索呈现了一种容纳多方资源的开放式的业内融合趋势。媒体联盟之外,有传统媒体尝试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广东台与移动阅读平台ZAKER合作推出了“触电”频道,以首页专题形式播放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两会”报道。借助用户超过1.5亿的ZAKER客户端推送,广东卫视在“人民网-泽传媒”发布的2016全国两会全网传播“省卫新闻”融合力榜单中多次位居榜首。

三、媒介融合动态带来的新启示

(一)运用新技术,促进传播形态多元化

技术革新一直是媒介融合最明显、最直接的推动力。2016年伊始,《纽约时报》已宣布彻底放弃flash动画系统,转而使用H5技术。技术可以改进用户体验,也可激发用户潜在需求。传统渠道上,媒体的受众规模急剧萎缩,因此借助新技术来打造全新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渠道显得十分迫切。内容生产是传统媒体的优势,而新技术会赋予内容全新的生命。传统报道形式也可进行整合创新,以融媒体的新形式呈现。内容深度融合新技术带来了多元化的传播形态。

(二)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深度双向互动机制

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意信息生产传播与用户需求的适配度。“两会”报道中,传统媒体基于用户体验来打造各类新闻产品的倾向十分突出,传统媒体还别出心裁地引入了大量的社交元素和生活场景。内容传播与社交、服务相融合,为媒体和用户的互动带来了新的转变。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已经尝试建立“用户数据仓库”,深入了解用户群,进行精细化运营。结合云计算功能,媒体还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实现传受双方的深度双向互动。

(三)共享融通,创新媒体间融合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媒体要革新思维,不能仅停留在内部的新旧媒体融合层面。在报道重大题材时,各级媒体之间的合作共享日益频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供稿群是业内首次实现全国跨媒体的新闻报道合作。跨媒体的融合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媒体资源的共享融通可以促进媒体之间更好地协作互补。

[1] 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6(2):57-59.

[2] 胡雅婷,方圆,余荣华,柴秋实,杨远帆.新媒体让两会声音更响亮[N].人民日报,2016-3-8.

[3] 谢君怡.昨晚我加到了傅莹的微信!细数两会深度互动的传播方式[DB/OL] .新闻传播学研,http://mp.weixin.qq.com/s?__ biz=MzA4MjMwODUwNQ==&mid=403248677&idx=1&sn=9b9 07889271b1767c982985fe452dee5#rd,2016-3-7.

G206.2

A

1674-8883(2016)07-0272-01

陈志平(1992—),女,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史论。

猜你喜欢

两会媒介微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微信
微信
微信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