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读题时代”网络新闻的伦理坚守

2016-03-01李新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网络新闻伦理

李新红

(南昌日报社,江西 南昌 330008)

试析“读题时代”网络新闻的伦理坚守

李新红

(南昌日报社,江西 南昌 330008)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题成为网络新闻获得者的必然选择。但不少网络新闻标题却表现出了夸张、血腥、刺激显眼、文不对题等特征,置新闻伦理于不顾,严重影响了网民的信息获得。本文从新闻标题类型入手,结合新闻伦理应坚持的原则,对违反新闻伦理的标题进行了简要归纳,并对其成因和消极影响作了初步探究,最后从新闻真实性、新闻从业者的审美情趣以及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网络新闻标题;新闻伦理;坚守

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也是新闻的“面孔”。好的标题,提炼了文章主旨,浓缩了文章主题,可谓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浏览新闻标题更是人们关注网络新闻的必然选择。因此,一个精准、生动的标题,就成了人们检索和获取信息的一把钥匙。不过,在网络传播媒介中,有些网站为了追求“点击率”、“关注度”,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往往置新闻伦理于不顾,出现了一些挑战人们新闻伦理底线的标题,这样的新闻标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违反新闻伦理标题类型分析

(一)低俗型

“一个裸男和一群禽兽”其实只是一个光着身子的小男孩跟羊群在一起;“美女自摸图”则是美女打麻将自摸的照片。这类标题多见于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网站、网络论坛、网络新闻图片以及博客中。

(二)题文不符型

如《李湘在大街上被人拖行》这样的标题,网民做何感想?其图片实质是一个人两手各拖着一个印刷了李湘代言的大头宣传纸袋在地上行进而已,显然这种文不对题的新闻标题忽悠了不少读者。

(三)悬疑型

“天啊!这个必须曝光+美女配图”、“湖北武汉或建世界最高双子塔”、“传云南小学生用江水泡饭 校长称是生活习惯”等等,此类标题往往措辞生猛,以有违常情、有悖常理的悬疑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诱惑网民点开相关链接。

二、网络新闻标题失范原因探究

(一)网络新闻同质化严重

在商业网站的从业者没有获得独立采访权之前,大部分网站其新闻来源只能依靠转载,导致网络新闻同质化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新闻标题要想新颖,必然需要能够吸引眼球的“过人之处”,从而导致种种失范现象的出现。

(二)商业利益驱使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一些新闻网站通过吸引粉丝、提高流量以及高频率的转发,换取的是商家的青睐和数额不菲的广告收入。受网站知名度、广告收入、信息分成等有形和无形的利益驱使,很多网络媒体将提升点击率视为发展的基石。因此,为争抢“第一落点”,追求“爆炸效应”,一些网站甘当“标题党”,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以自身声誉做赌注,一味求新、求异、求快,一步步滑向新闻失实甚至虚假新闻的边缘,这种受商业利益驱使的行为导致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产生种种病态。

(三)网络编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网络媒体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其中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新闻专业培训,把关人意识较差。加之部分网络媒体对网络编辑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也没有长远的培训计划,导致该专业从业门槛较低,不少网络编辑对新闻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

三、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的消极影响

(一)降低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被过分“加工”的网络新闻标题越来越呈现出泛娱乐化、炒作、低俗的特点,致使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二)使不良情绪泛滥

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过分渲染情感,使得新闻标题看起来非常煽情,充满情感上的矛盾冲突,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标新立异的题目虽夺人眼球,却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蔓延。当网络新闻标题的引导方向出现偏差时,网络集群就会受其影响,在社会上挑起矛盾,制造冲突。由于他们情绪过于偏激,语言过于刻薄,采取的行动过于激烈,缺乏理性思考与判断,往往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影响国家形象

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本应为传承优秀中国文化做出新的贡献。然而,部分新闻网站制作的标题,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这种不恰当的传播策略和方式势必直接影响我国在对外传播中建立的良好形象。

四、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坚守伦理的努力方向

“新闻标题的拟制不仅要囊括新闻本身所承载的主要内容和新闻发布主体的经济利益,还应该注意到新闻的社会效应,尤其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教化意义。”因此,在读题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对新闻伦理的坚守。

首先,保持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其实,不管是“低俗型”、“题文不符型”还是“悬疑型”的网络新闻标题,其共性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新闻真实性的失守。有的可能是无意之过,但更多是有意为之。只有强化对新闻真实性的责任意识,并在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做到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才能真正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培养网民的忠诚度,提高网站的美誉度。

其次,提高新闻从业者的审美情趣。网络新闻出现低俗化、庸俗化倾向,与一些新闻从业者的审美情趣低下不无关系。诚然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建构与媒介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屈服于利益,从而扭曲美丑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对媒体从业者的审美价值的重构,需要让其从单一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社会价值和民众的利益角度来考量,并将追求“真、善、美”作为一种时尚,成为一份职业的荣光。

再次,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以刚性之制度约束出轨之行为,并让出轨的行为受到相应的惩罚,才能以儆效尤,形成网络新闻的良好风尚,个体才能将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1] 王玉梅.网络新闻标题的“病态文化”[J].媒体时代,2015(07):105.

[2] 刘晓峰.浅谈新闻报道中新闻伦理的缺失[J].新闻爱好者,2012(09):69-70.

[3] 张秋君.刍议“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J].文教资料,2011(24):100-101.

G210

A

1674-8883(2016)07-0216-01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网络新闻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