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播音创作中“情景再现”的生理基础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理情景状态

白 溯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论播音创作中“情景再现”的生理基础

白 溯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目前,国内关于播音创作基础中的“情景再现”的理论多从心理角度出发,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心理状态”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学习者很难寻找,而教师也难以描述。本文试着将“情景再现”由精神层面转为物质层面,从客观的生理状态角度进行系统阐述,帮助学生具体、可触可感地达到“情景再现”灵活运用。

情景再现;生理性;播音主持

一、目前学术界对“情景再现”的研究

张颂先生曾在《中国播音学》中为“情景再现”下了定义,即播音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想象、感受和情感表达,这显然是三个抽象的心理活动词汇。“情景再现”的四步,即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和现身说法,多以内在的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进行阐述,而实际如何由景生情确实难以琢磨,操作起来较困难,但如果能够从可控、可触、可感的生理学角度出发,就可大大提高其可操作性。

二、文学作品创作中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现代英国诗人豪斯曼在《诗的意义与性质》中说,诗对于人的影响大半是生理的。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也有相似的论述,如颜真卿的书法就像他为人一样刚正,风骨凛然;赵孟頫的书法就像他为人一样消秀妩媚,随方就圆。我们欣赏“颜字”的刚劲时,便不由自主地正襟危坐模仿他的端庄刚劲;我们欣赏“赵字”的秀美时,便不由自主地松散筋肉模仿他的潇洒婀娜的姿态。书法尚且如此,朗诵文学作品时,有情节、有意境的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更为深刻。当我们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时,不由自主地与文字一同融入静谧、沉郁的氛围之中;而当我们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时,身体犹如上紧的发条一般紧绷,怒目以对,胸中仿佛也与诗人一样涌起一股怒火。这是文字引起的心理变化,从而引发身体的变化。

三、如何激发生理调整带动情感表达

既然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那么以生理变化带动心理变化,从而实现恰切的情感表达是可行的。以下分两种类别进行论述:

(一)生理适应并融入意境

当我们读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时,会感到呼吸平和、筋肉舒展、心情愉悦,这是由心理状态变化引起的生理变化。而反过来,若创作前,首先将气息调整至稳定、平缓、全身筋肉放松,处于融入花果、燕子飞来、一汪碧水蜿蜒而行的宁静安然的自然风光中,当所表现的对象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愉快,自然而然,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发声表达意境,给受众的感受也是愉悦的,这就达到了将“超然的愉悦”及之于众的播讲目的。若文中表达的是愤怒的情绪,如《最后一只藏羚羊》中对人类愤怒到极点的质问“无知的人类啊,你们究竟还要愚昧到几时啊。你们今天践踏在我们的尸体上,可总有一天你们的尸体将会被自己践踏”。朗诵者首先要将身体调整到极端愤怒时的状态。众所周知,人在愤怒时气息支撑点高而浮;音调高、尖、厉;声音颤抖;语速快;口腔控制紧,发声靠前,且全身肌肉收缩。那么当我们将要表达这样愤怒的情绪时,首先将身体调整到如前所述的状态,加上表达内容的心理支撑,就能事半功倍。

当然,我们也应考虑不同个体情绪表达的差异性及同一种情绪的不同分量,如极度悲伤、难过、低落的差别。

(二)筋肉模仿运动

在文学作品中常会有动作描写,而此时只融入整体氛围显然并不够,如何将文中人物动作表达的富有张力,对整体作品的创作效果和感染力至关重要。以朱自清文中的一段动作描写为例:“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我慢慢松开手,我手里攥着的只是那只蚂蚱趴过的草”。这其中有不少动词,屏住呼吸、弯、猛扑、扣、松等,实际表达中我们往往很难形象地将这些具有张力的动作生动地描述出来。但若能有意识地使肌肉模仿这些动作,表达就会变得明晰,这与德国美学家谷鲁斯所提出的“内模仿”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在播讲时模仿“屏住呼吸”的生理状态,发声时自然就会声小气弱,渲染出文中小心翼翼地紧张感;模仿“迅速猛扑”的肢体工作时,身体肌肉紧张,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动词的表达势必会更加形象而有张力,对听者具有更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筋肉模仿还会引起语势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色彩变化。上文中创作者若对“蹑手蹑脚”到“猛扑”进行模仿,也会自然而然地对“猛”以重音处理,同时加快语速,自然而然获得由静到动、由缓到急、由收到放的节奏变化效果。

四、生理性调整获得的艺术最高境界——“物我同一”

在世界上著名的灵修课程当中都会强调“当下的力量”,而无论是使身体状态与意境调整至相同的“频率”还是使筋肉动作、呼吸,模仿相应的动作,都可以使创作者活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每一个当下,这就达到了“忘我”或“无我”的至高境界。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无人之境”,却是“有人之情”,诗人看似不在,却无处不在。他融入了村子、炊烟、鸡鸣、狗吠的声音中。没有表露任何情感,却使人明了他的淡然超脱的气质和胸怀。“读诗”与“诗”的最高境界是殊途同归的,有声语言融入它自身所表达的意象之中,创作者与创作素材完美统一,达到“无我之境”,这既是作者的气度,也是创作者的能力。

[1] 朗吉努斯,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美学三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0-15.

[2]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6-8.

[3] 托利.当下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09:18-20.

[4] 张颂.中国播音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30-32.

G222.2

A

1674-8883(2016)07-0152-01

白溯(1990—),女,河南开封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方向硕士,主持人。

猜你喜欢

生理情景状态
情景交际
打破生理“平衡”
状态联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楼梯间 要小心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