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时报》涉藏报道的内容分析

2016-03-01李承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信源时报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印度时报》涉藏报道的内容分析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印度媒体在关于西藏地区的报道中所建构的西藏形象对印方描述中印关系及中国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其中《印度时报》的涉藏报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报道时间、报道字数、新闻来源、新闻信源、新闻类型五个角度,对《印度时报》的涉藏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

《印度时报》;西藏;内容分析

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快速崛起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媒体在影响两国人民互相认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会左右双边关系的走向。西藏紧邻印度的前沿,也是印度认知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了解印度媒体如何构建西藏地区形象对于把握中印关系走向有着重要意义。

《印度时报》是一份英文对开时报,是印度历史最悠久、也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日发行量超过300万份。[1]该报内容较为严肃,稿源包括自采、印度本国通讯社、美联社、《纽约时报》的消息;主要读者群为印度的中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商人、官员等精英阶层。该报在国内声誉较高,多表达印度政府观点,常受到印度宣传广播部、全印报刊主编会议的奖励。[2]由于《印度时报》在印度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因此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它拥有相对独立的采编群体,并不是简单地翻译、转载西方媒体的英文报道或是印度其他语种的新闻,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原创性。因此《印度时报》的涉藏英文报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报道时间

《印度时报》在将近5个月的时间里涉及西藏的新闻报道的数量在不同月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从具体的报道内容可以看出,这与当时是否发生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前三个月并没有发生有关西藏地区局势的重大政治事件,所以《印度时报》也只是进行了一些零星的报道。而2月份达赖喇嘛在媒体上主动发声,其言论立即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相报道,类似的其他重大涉藏政治事件也引起了印度媒体的极大兴趣,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印度时报》2月份涉藏报道数量直线飙升的状况发生。进入3月份,中国新一年的“两会”召开等政治活动使得印度媒体关注西藏地区局势的热情持续高涨,也导致了3月份的报道数量居高不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印度时报》为代表的印度英文媒体在涉藏报道中并没有主动挖掘新闻素材的习惯,而是在发生重大事件(或容易引发关注的噱头事件)时花费巨大气力扩大这类事件的报道影响,这也是《印度时报》涉藏报道的一大特色。

二、报道字数

在《印度时报》的涉藏报道中,以600字以下的中短篇报道居多,而600字以上的长篇报道仅占总量的20%以下。这与报道体裁有直接的关系。仅有的几篇长篇报道都是邀请专家学者撰写的专栏文章或是评论,篇幅较长。而301~600字之间的报道数量最多,超过了总量的50%,这也与《印度时报》的采写风格有关,从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印度时报》的涉藏报道一般会在一篇新闻中引用多个信源,这就使得文章的篇幅一般不会很短。

三、新闻来源

《印度时报》拥有自己独立的采写系统。作为印度时报集团旗下的一份子,它有同属一家集团旗下的“时报新闻网”强大的新闻采写支持。可以看出,《印度时报》也偏爱自家成员采写的稿件,占报道总量的接近四分之三。而另外一大稿件来源就是印度国内的其他大型通讯社,如印度报业托拉斯以及印度亚洲通讯社。少数几篇是邀请专家学者撰写的专栏文章或是评论,一般转载那些专家学者的个人网站或是不注明出处。

四、新闻信源

根据新闻采写的常识,新闻报道中采用的信源必然与报道的主题直接相关。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印度时报》的涉藏报道中采用最多的是来自政府官员的信源,占到报道总量的将近一半,这与《印度时报》在报道主题的选取上有直接的关系。在搜索的这一时期的报道中,《印度时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中,即使是一些小规模的政治活动,该报也愿意花费大量的篇幅去关注事件、扩大事件的影响。例如,2013年12月中旬在印度发生了规模非常小的少数流亡藏民集会抗议中国政府的事件,《印度时报》不惜版面,连续两天进行报道。第一天发表题为《流亡藏民在世界人权日前夕抗议中国政府》的新闻,第二天继续进行延伸报道,发表了题为《流亡藏民祈祷世界和平》的文章。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类目与相关主题的报道当中。

整体来看,《印度时报》的报道采纳的信源种类比较丰富,还兼顾了政府与民间、精英与平民、国内与国外,达到了信源的平衡。然而通过阅读分析每一篇报道就会发现,《印度时报》在涉藏新闻报道中采用的信源还有一个特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每篇报道中采用信源类型的单一性。新闻报道追求客观公正,按照霍尔姆斯大法官提出的“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报纸应该成为不同观点自由交锋的舞台,新闻从业者有义务将事件各方的不同观点呈现给读者。可是在这些报道中,往往只能看到单方面信源的话语,而这些看似与事件报道的主题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但是读者能够了解到的只有一方的意见,自然难以形成对事件的全面认知。

五、新闻类型

《印度时报》的涉藏报道中纯新闻的数量占据绝大多数,接近报道总数的九成。而8篇专栏文章的主题千差万别,但都是介绍某一方面的知识以供读者了解参考。有的是介绍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如《小拉萨》就是一位旅行家在西藏游历多年所写成的游记;有的是回顾印度与西藏地区在历史上的交流,如《回望目的地》就回顾了西藏与印度历史上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动,介绍了一些藏民前往印度求学的故事;有的是反思1962年中印边境军事冲突,如《1962年战争纪录:当尼赫鲁踩上巨龙之尾》,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分析了1962年尼赫鲁政府发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前因后果。仅有的两篇评论都是出自国际关系学者,全都是围绕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发表的评论,如《错误界线使亚洲溃烂》,从印度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个亚洲地缘政治的高度,分析了西藏在整个地区局势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廖政军.印度报纸平均日发行量达1.1亿 成最大报业市场[N].人民日报,2010-11-29(12).

[2] 王泰云.外国著名报纸概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53-54.

G212

A

1674-8883(2016)07-0082-01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信源时报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广播无线发射台信源系统改造升级与实现
老飞人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