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辩证分析

2016-03-01陈娟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作弊思想

陈娟娟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辩证分析

陈娟娟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因为手机是融合学习、娱乐、传媒于一体的新媒体,携带方便,很受大学生青睐。当然,手机势必会对其生活理念、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观念

手机媒体带来的信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手机对大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所以,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促使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进一步更新

手机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传播来自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成果,而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对开放的心态。手机媒体传播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带来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和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主体意识、人文意识和参与意识等日趋增强,促进其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二)加快了大学生思想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步伐

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逐渐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主流思想、大众思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并顺应社会的主流思想,使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化特征不断增强,不断适应社会潮流,融入社会生活,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最后实现大学生思想的社会化。

同时,手机媒体带来的新思想对于大学生思想中的封建的、传统的、腐朽的成分进行了不断的冲击,从而加快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进程。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想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独立自主的新一代,然而手机媒体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它所带来的信息具有普遍性,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且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逐渐加强。手机媒体的出现,形成了大学生对等交流的体系,充分体现了交流的个性化。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展示的平台,在这里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得,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手机网络的隐蔽性也恰恰保护了大学生张扬的个性,为大学生思想的个性化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二、消极影响

(一)对大学生生活态度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手机媒体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强烈辐射,长期使用会对脑神经造成较大的损害,产生记忆力减退、头晕脑胀、睡眠质量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根据调查,61%的同学手机开机时间长达18~20小时,长期随身携带手机造成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部分同学会产生幻听,若偶尔不带手机会显得焦躁不安。此外,由于手机的便捷性,大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订餐、娱乐、看书,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操作能力减弱,长此以往,会形成懒散的生活态度。更严重者,沉迷于网络中,长此以往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第二,手机媒体的使用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手机媒体的消费占大学生生活费用的重要部分,手机的款式、功能在不断丰富,运营商也不断开发新的功能来吸引消费者,如彩信消费、上网流量消费、游戏功能的开发,这些都导致大学生手机消费日趋增加。数据表明,上网费用和通信费用占手机消费的主要部分,每月手机话费在50~100元的占到65%,100元以上的占有20%,这对于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经济负担。

(二)对大学生学习态度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在大学课堂上不难发现,上课时间打游戏、聊QQ、看视频、看小说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效率,也严重损坏了课堂秩序,这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好坏。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学生沉溺于手机网络中,晚上通宵玩手机,第二天精神恍惚,或者干脆旷课在宿舍睡觉,长期下去,荒废学业,很有可能无法毕业。另外,现阶段大学生不注重知识积累和思维的培养,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手机百度搜索,造成一定的依赖性。总之,大学生不合理利用手机,严重影响了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

第二,手机功能的隐蔽性和私密性,为大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提供了条件。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大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调查,86%的同学见过或自己使用过手机作弊,由此可见,手机作弊引发的大学生诚信危机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在每年的期末考试中,学校考场巡视人员总能抓到几个典型,而用手机作弊的占大部分。手机的滥用助长了大学生的作弊行为,进一步造成了大学生诚信度的降低,引发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三)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进行干扰。由于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极强,其所带来的信息错综复杂,甚至很多暴力、腐朽、低俗的信息也进入到手机媒体中,导致大学生对思想观念的标准模糊化,难以辨别社会主流意识。

第二,助长个人利己主义思想的形成。手机媒体作为互联网的终端,网络的平等性使得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各大论坛发表言论,很多同学为了凸显自己的个人主义和求异主义,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行为日积月累就会不自觉地助长大学生形成个人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这对大学生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是极其不利的。

[1] 王继发.融媒体背景下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184-185.

[2] 陈红璇,周晓霞.手机文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索(重庆邮电大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3-34.

[3] 郑洁.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J].求实,2010(02):85-87.

G206.2

A

1674-8883(2016)07-0078-01

陈娟娟(1990—),女,山西柳林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作弊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作弊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医联紧密时
防止作弊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