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生成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

2016-03-01邓良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内容传统

邓良柳 田 熠 龙 献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用户生成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

邓良柳 田 熠 龙 献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已经超过网站生产内容的数量。在网络技术的赋权下,来自不同民族的用户在特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生产着众多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并将之发布于各类网路上。在数量庞大的用户的参与下,民族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路径得以大大拓宽。本文旨在探讨用户生产内容对民族传统文化开发的价值,以及用户生产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开发的策略,力求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对策。

用户生成内容;民族传统文化;开发

当前,用户生成内容的信息量已超过网络媒体生成内容的信息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素养、目的、喜好、加工技巧、道德和良知等上传文字、视频、音频、图画等各类信息。我国56个民族都有着灿烂的文化,在国家极为重视民族文化开发的今天,吸引各民族用户挖掘文化精髓,并以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的形式将文化元素传至网上,既能展示中华悠久而璀璨的文化,也能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因而,展开用户生成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

一、用户生成内容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用户生成内容

用户生成内容(UGC)“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1]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布及传播平台极为广泛,包含了博客、维基、视频分享网站以及SNS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生成内容为传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带来了机遇,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量也极为庞大,成为网站盈利的有效手段。这说明“用户生成内容是不折不挠的富矿,值得网络媒体和商家去开发利用”。[2]

(二)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意味着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足迹,它将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接起来,显示出了民族的连续性和生命力。”[3]总体来说,本文的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了这两层含义: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56个民族中单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侧重指涉56个民族各自的传统文化。它是各民族在长时期的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承载着民族特质及民族风貌,是民族在宗教、道德、信仰、思想等方面的综合表征。

(三)用户生成内容承载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气息

用户来自各民族,在用户素养已处于较高水平、知识劳动成为主流劳动的今天,各用户能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生成内容,并上传至网络,供大家分享和品评。不少用户具备较高的挖掘和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的素养,他们生成的内容往往承载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气息。

二、用户生产内容对民族传统文化开发的价值

(一)用户生成内容能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欣赏为一体

用户利用数字技术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以直观、体验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原本看似无形的民族文化得以活灵活现地具体展现出来,实现可视化传播。在可视化传播中,民族文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互融通,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欣赏为一体,使人类可以真实地触摸到自己所创造的文化,并争相体验和传播。

(二)用户生成内容为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平台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生态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文化生产来说,用户生成内容在时间、空间上有了巨大的突破,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生成、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更加广泛。在网络这个巨大的平台上,用户可以尽情制作、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迷人风采。通过网络这一跨域时空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三)用户生成内容能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泛在化传播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8亿。网络已经广泛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之中,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无边界的网络中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生成内容,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在网络中得以生成,实现了无时无刻、遍及各地的泛在化的生成,因而也呈现出了泛在化的传播图景。在这一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强。

(四)用户生成内容能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增加活力

用户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不断生产内容,这些承载着浓浓民族文化气息的内容,能让世人充分感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尊重并支持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性以及各种信仰和追求,对于打造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三、用户生产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开发的策略

相对于之前的文化开发手段,用户生成内容背景下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具有技术赋权、生产人数众多、传播范围广泛、便于文化的整合营销等优势,因而也有若干有效的开发手段。

(一)集本民族和社会公众之力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在用户生成内容的背景下,各民族可以将自己的文化内核和特色公之于众,让用户参与打磨本民族的文化。这样就能集聚社会大众的力量,在集体智慧下挖掘、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集聚丰厚的民族文化发展资源,为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努力。

(二)走民族传统文化视听产品开发之路

视频、音频信息是用户生成内容的重要板块。更好地吸引用户参与开发民族文化,走民族传统文化视听产品开发之路显然正逢其时。“视听媒体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从传播形态上看,新的传播技术导致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在新的平台上把传统大众媒体的各种类型综合起来。”[4]网络能轻而易举地传播声音和视频,并将其存储下来,供人们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体验式消费。走民族传统文化视听产品开发之路,即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元素以声音、影像或者是两者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原本无形的文化可以视听。

(三)给予用户适当补偿,激励众人参与开发

民族传统文化要快速地开发和传播,必须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参与。文化开发部门可以众包等形式吸引用户参与。这种参与要求给予用户适当的开发报酬。这样一来,在体验和报酬的双重激励下,用户就能全力以赴参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生产出五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四)设立产品库,对优秀产品进行推广利用

由于用户数量庞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的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因而并不能将所有产品都推向市场。应该设立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库,在充分鉴别、遴选的基础上,将优秀的产品纳入库中,合力推向市场,推广、利用相关产品,对用户生产的优质文化产品进行整合营销,在供大众进行体验和欣赏的同时也收获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鼓励众筹,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开发与传播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众筹的形式来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产品。相关人员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元素展示出来,并设计开发和传播计划,将之推向市场,向社会大众筹措资金来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产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用户生产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在传统遭遇技术赋权时,往往会在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符合大众口味之间产生摩擦,用户生成内容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民族传统文化遭遇用户生成内容这一现代化技术

用户生成内容是泛在化地存在的,这些内容有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能够使传统文化更好地绽放,但也有不少是刻意追求公众口味而生产了变质的民族文化产品,甚至很多还带有恶搞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担心现代开发技术的植入会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现代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对传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应该在充分利用用户生成内容途径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质元素,避免破坏性的开发和传播。

(二)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中的变与不变:坚守与完善

与时俱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中,不能因害怕民族传统文化的变异而不敢推陈出新,创造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要找准不变与可变的元素,在坚守特质和完善要素中寻求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五、结语

用户生成内容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巧妙引导用户生产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吸引用户生成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质的产品,在收获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的同时,获取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具有两面性,其在带来文化开发的特殊手段的同时,也有可能对文化的发展带来破坏。应该在吸引用户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坚守民族文化元素变与不变的规律,坚守特质,完善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1] 赵宇翔,范哲,朱庆华.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68.

[2] 杨逐原.用户生产内容的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5(7):9.

[3] 杨惠,戴海.媒介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下),2008(8):22.

[4] 向颖轶.视听新媒体运营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G112

A

1674-8883(2016)07-0041-01

本论文为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用户生成内容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15XYSZ054)

邓良柳(1984—),女,贵州黎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民族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