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鴜鹭湖的忧郁》中颜色词的感情色彩

2016-03-01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颜色词

骆 洋

(铁岭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辽宁 铁岭 112608)



浅析《鴜鹭湖的忧郁》中颜色词的感情色彩

骆洋

(铁岭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辽宁 铁岭 112608)

摘要: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文学作品中颜色词的运用可以增添语言的艺术效果,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中颜色词的感情色彩,来说明颜色词可以被用来表达丰富的意义。

关键词:鴜鹭湖的忧郁;颜色词; 感情色彩; 表达功效

一、引言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人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的实际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同时颜色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感知。在人类语言里,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我国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三十一》中指出:“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行文,五色是也……”[1]将“五色”列为“立文”之首,可见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汉语颜色词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具有很强的表达功效。颜色词的运用可以丰富言语交际的内容,增强言语交际的效果。从汉语颜色词的产生、发展和运用来看,颜色词不但可以用于描写色彩,还可以用来隐喻概念、表达情感。颜色词的形象色彩(形象色彩是指“词义中所包含的能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某种形象的联想的成分”[2])可以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想。“颜色词通过表达相应的颜色概念而把客体、颜色、主体三方面联系在一起,使颜色词不仅指称客体的色彩特征,还表达颜色在主体方面所能引起的一切刺激反应的特征”[3]35。将这些颜色词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添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鴜鹭湖的忧郁》中颜色词的感情色彩分析

现代汉语颜色词包括“红、黄、白、黑、绿、蓝、紫、灰”等8个基本颜色词。“我们把这8个基本颜色词称为辨色词。这8个辨色词又可作为词根,构成以其为核心的一大批颜色词,形成一个个小的颜色词词群……”[4]。

《鴜鹭湖的忧郁》是端木蕻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抗战时期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苦难心境。为了使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小说运用了不少颜色词,这些颜色词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本文所要分析的颜色词既涉及基本颜色词,又涉及以基本颜色词为词根构成的派生颜色词。下面将按颜色群分类对这些颜色词的词义及其运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黄色系颜色词

黄:“黄”本义为土地的颜色。秋天的落叶也是黄色的,因此黄色还可以引申为生命的终结,表示颓废、衰败、腐烂等,容易使人联想起愁闷、忧伤,还可转指计划的不能实现。本文分析的黄色系颜色词有“黄”和“黄腾腾”。

1.黄

例1:然后又兀自摊成一层黏雾,泛着白气,渐渐的,又与上层的黄雾同化在一起。

此例中的“黄”为单音节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雾”,作定语。夜深人静,黄色的雾容易使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小说中的人物来宝和玛瑙对未来充满着幻想,可事实又打破了他们对未来的幻想,他们心中涌起了绝望和悲哀。颜色词“黄”的运用,突出了两位主人公内心的愁闷和忧伤。

2.黄腾腾

例2:这时他想退回去找来宝,可是来宝已经不见了,后边也是一片黑魆魆黄腾腾的空虚……

“黄腾腾”由颜色词素“黄”加后缀“腾腾”构成。这里的“黄腾腾”与“的”构成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空虚”。“黄腾腾”的运用突出了“空虚”的程度,也使抽象的“空虚”变得具体了。玛瑙一个人在幻想着偷青贼的模样,心中充满了恐惧。可是作为一个看青人,他又不能退缩,内心便产生了矛盾,那黄腾腾的空虚衬托出一个还未成年孩子心中的无奈。

(二)红色系颜色词

红:“红”是汉语中最重要的颜色词之一,它产生于周秦时代。在古汉语中,“赤”为正色,用“赤”来表示红色。“赤”的本义是火的颜色。“红”是后起的颜色词,本义是浅红色的帛。“红”的引申义有烦恼、报仇、危险等。(本文将“赤”和“铜色”统一归为“红”类。)

1.红橙橙

例3:一轮红橙橙的月亮,像哭肿了的眼睛似的,升到光辉的铜色的雾里。

这里的“红橙橙”与“的”构成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月亮”。“红橙橙”的运用,使“月亮”具有了感情。月亮本来是白色的,这里的月亮却是红橙橙的,因为月亮看到这鴜鹭湖的人和物而伤心地哭了,哭肿了眼睛,通红的眼睛使整个月亮看起来都是红橙橙的,使人感到压抑、昏眩。

2.红憧憧

例4:月还是红憧憧的,可是已经透着萎靡的苍白。

这里的“红憧憧”与“的”一起组成形容词,作名词“月”的表语,修饰“月”。这里依然使用红色系颜色词修饰月亮,与上例中的“红橙橙”形成照应。此时的月亮还在哭泣着,内心的忧伤还没有退却,她看着人民群众苦难的生活,内心怎会平静得了呢?“月亮的红憧憧与苍白,这暗示着被侮辱和被损害人们的觉醒,并走向了反抗”[5]。

3.赤

例5:这雾便热郁地闪着赤光,仿佛是透明的尘土,昏眩地笼在湖面。

这里的 “赤”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光”,作定语。闪着赤光的雾烘托出文中主人公内心的燥热。雾本来就会使人感到沉闷、压抑、抑郁,而这闪着赤光的雾更能增加人内心的狂躁之感。颜色词“赤”的运用,突出了作者的忧郁心情。

4.红(红色)

例6: 只有红色的水蝇,还贴在湿霉腐乱的土皮上,发出嗡嗡的声音来……有两个人在湖边上。

这里的“红色”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水蝇”,作定语。湿霉腐乱的土皮是适合水蝇生长的地方,红色的水蝇尤其引人瞩目,发出让人心烦的嗡嗡声。这种肮脏的小生物让人产生反感,而作者又选择用颜色词“红”来修饰它们,给人一种异常厌恶之感,这样的描写烘托出社会环境的混乱和动荡。

例7: 这月亮狠忒忒地红!

这里的“红”是单音节名词,被形容词“狠忒忒”所修饰,依旧是表示月亮的颜色,与上文月亮的颜色形成照应。红色的月亮烘托出月亮的悲伤,实际上是在表达作者内心的忧伤。

5.铜色

例8:一轮红橙橙的月亮,像哭肿了的眼睛似的,升到光辉的铜色的雾里。

这里的“铜色”是一个复合式颜色词,指金属铜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铜色”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雾”,作定语。红橙橙的月亮,升到铜色的雾里,这铜色的雾似乎是月亮一个未知的归宿,同时也暗示文中主人公无法预知的命运。颜色词“铜色”的运用,突出了周围环境的悲感。

(三)白色系颜色词

“白”的本义为日光的颜色。“白”又会给人空白的感受,因此,又引申出“空白、一无所有”的意义。按阴阳五行说,白色为西方色,五色与四季相配,白色为秋之色,秋天万物凋落,所以,白色又有生命终结之义。白色还引申为轻蔑或不满之义。白色亦可表示低贱之义,古时称没有文化的人为“白丁”。

1.白森森

例9 :两个人都暂时静默,湖对边都弥漫过一阵白森森的浮气来。

“白森森”由颜色词素“白”加后缀“森森”组成。“白森森”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浮气”,作定语。白森森的浮气暗喻两位主人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害怕,从而心事沉重,未来显得那么幽暗恐怖。颜色词“白森森”的使用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郁,起到了深化情感的作用。

2.白(白色)

例10 :一块出水尖石,在巨荫里苍霉地发白。

例11: 雾现在已经封合了,另有一道白色的扰混的奶气似的雾露还一卷一卷地卷起来,绕着前边的芦苇,湿冷腻滞的水面团成了几乎看不见的水玻璃球。然后又兀自摊成一层黏雾,泛着白气,渐渐地,又与上层的黄雾同化在一起。

例10中的 “白”是单音节名词,作动词“发”的宾语。例11中的前一个“白色”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雾露”,作定语。后一个“白”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气”,作定语。文中出现的三个“白”,都渲染了当时环境的混沌、主人公心境的悲苦和哀伤,穷苦的生活使得来宝和玛瑙对未来失去了信心。颜色词“白”的运用起到了渲染环境的作用。

3.花白

例12 :……一只带着花白的骨针的刺猬,盲目地在他身边嗅着,听见他的嚷声,便畏缩地逃回豆地里去。

“花白”由表物语素“花”和表色语素“白”构成,是一个复合式颜色词,“花白”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刺猬”,作定语。“花白”有憔悴之义,在这艰难困苦的窘境下,连刺猬都显出几分憔悴了。颜色词“花白”的运用使得对刺猬的描写更加细致化。

4.苍白

例13:月还是红憧憧的,可是已经透着萎靡的苍白。

这里的“苍白”是名词,被形容词“萎靡”所修饰,在句子中作宾语。“苍白”含有暗淡、凄凉、悲哀的意思。此时,忧郁的月亮开始变得萎靡,缺乏生机和活力,如同得了一场大病。同时,这“苍白”也预示着天要亮了,暗示着主人公的反抗心理,于是便有了下文的玛瑙替小女孩割豆秸的情景。此处的颜色词“苍白”用于烘托凄惨的气氛。

5.灰白色

例14: 躺在地上的老人,脸上罩着一层灰白色的惨雾,喉咙被痰拥塞着,很粗鲁地喘气。

这里的“灰白色”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雾”,作定语。被灰白色惨雾罩着的这张脸凸显出老人的悲惨、无奈。为了生计,年老多病、家境窘困的玛瑙爹,被逼得走投无路,便动起了偷青的念头,结果被与儿子一同看青的年轻人揍了一顿,突出了一种讽刺意味。无边的苦难在这灰白色的惨雾中无法散去,作者的哀痛也弥散在这“灰白色”的惨雾中,无法退却。颜色词“灰白色”的运用起到了营造意境的作用。

6.白茫茫

例15: 月亮已经西沉了,白茫茫的大雾带着刺鼻的涩臭,慢慢地摊成棉毡……开始凝结起来。

“白茫茫”由单音节颜色词素“白”加后缀“茫茫”组成。“茫茫”形容“一望无际”,“白茫茫”与“的”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大雾”,作定语。白茫茫的大雾烘托出玛瑙内心中的迷茫,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他无法确定该如何去践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这“白茫茫的大雾”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悲哀。颜色词“白茫茫”的使用用于突出人物内心的感受。

(四)黑色系颜色词

“黑”的本义是火熏之色,引申出黑暗、坏、狠毒之义,还有反动、深沉、悲感等义,“黑”容易引起“悲哀、深沉、邪恶、恐怖”的联想。

1.黑

例16: 那棵夜神样的大紫杨披下来的黑影,比树身的体积似乎大了一倍,窒息地铺在水面上。

这里的“黑”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影”,作定语。这个黑影暗示着社会的残酷。由于战乱,百姓生活困苦,这黑影中蕴藏着悲凉,人们内心充满了孤独、寂寞和绝望。黑夜里的黑影正如黑暗社会中内心绝望的百姓,目光中都透着惨淡的无望。此处的颜色词“黑”既起到了刻画景物的作用,又起到了渲染忧郁气氛的作用。

例17:她回过头来看他一下,眼睛里闪着黑光,全身都更缩小了一点。

这里的“黑”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光”,作定语。这道“黑光”既暗含着仇恨、愤懑,又暗含着绝望和迷茫。小女孩被玛瑙抓到,心里怨恨他;同时,又感到不知所措,内心充满了恐惧。本以为妈妈已经和看青人说好了,但现在的事实却让她有些失落。继续偷豆秸会被看青人惩罚,不偷又怕妈妈会失望,这“黑光”中也有一丝矛盾。此处的颜色词“黑”起到了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

2.黑魆魆

例18:这时他想退回去找来宝,可是来宝已经不见了,后边也是一片黑魆魆黄腾腾的空虚……”

“黑魆魆”由颜色词素“黑”加后缀“魆魆”组成。这里的“黑魆魆”是形容词,修饰名词“空虚”,作定语。黑魆魆的空虚更加突出了空虚的程度,给人以阴森、不愉快的感受。这个“空虚”不仅指自然环境的空虚,还指人们内心的空虚。玛瑙不知道自己一个人如何应对这个偷青贼,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在这凄苦的生活。此处的颜色词“黑魆魆”起到了烘托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

(五)绿色系颜色词、蓝色系颜色词

“绿”本来指青黄色的丝织物,后来泛指一切绿色的事物。蓝最初是一种名叫蓼蓝的植物。在上古汉语中,表示色彩“蓝”主要用色彩词“青”,后来,随着印染技术的发展,“蓝”才逐渐取代“青”,成为基本色彩词之一。

1.绿、翠蓝色

例19: ……大气里又转为沉寂,便是闪着翠蓝色绿玉样小脑袋的“过天青”,白天不住地摊开不倦的翅,在水面上来来去去地打胡旋,现在也不见了。

这里边的“翠蓝色”是形容词,修饰名词“小脑袋”,作定语;“绿”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玉”,作定语,合成词“绿玉”与“样”共同作定语,修饰名词“小脑袋”。“翠蓝色”“绿玉样”修饰“过天青”,意在引出下文的两个年轻人来宝和玛瑙,他们要承担生活的重担,想要改变自己的穷苦生活,可是又没办法实现这个想法。这里的两个颜色词的使用起到了细化描写的作用。

(六)紫色系颜色词

“紫”的本义是指青赤色的丝织物,后来泛指一切青赤色的事物。引申义有痛苦、不安等。“紫色是给人以痛苦感觉的色彩。伤痕是紫色的,流血是紫色的”[6]。

1.紫

例20:在深谷里,被稀疏疏的小紫杨围着的小土丘上,闪动着一道游荡的灯光,鬼火似地一刻儿又不见了。

例21:……那棵夜神样的大紫杨……

单音节颜色词“紫”在这里是形容词,修饰名词“杨”,作定语。紫杨是杨树的一种。在《葛叶物语》中,“紫”字代表的是本命年,而在本命年中,人往往会遭遇灾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紫”在这里又预示着灾难。此处的颜色词“紫”既起到了限定的作用,又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三、结语

人们说话、写文章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其中颜色词的运用就是一种重要技巧。颜色词的运用可以营造某种意境,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鴜鹭湖的忧郁》虽然篇幅短小,却使用了大量的颜色词,并且每一个颜色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小说“忧郁”的主题,同时也起到了深化主人公情感、使抽象描写具体化和对比等作用。“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际中,为了真实地反映生活和感受,颜色词的阵容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颜色词的作用是其他词语无法替代的”[3]48。《鴜鹭湖的忧郁》中颜色词的运用使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和环境有如临其境之感,也拉近了读者和小说的主人公甚至作者的距离。“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放眼万紫千红的客观世界,选取五颜六色的色彩词,加以如实的、生动的再现,从而绘制出一幅幅奇光异彩、姹紫嫣红的艺术画面”[7]。端木先生就是通过运用颜色词绘出了一幅忧郁、凄美的生活画卷。“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地以色彩描绘客观事物,但却可以通过颜色词的色彩描写,烘染由主题所规定的独特环境,表达作家的特定情绪和感受等”[3]94。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46.

[2]周忠厚.美学教程[M].济南:齐鲁书社,1992:243.

[3]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4]李红印.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J]. 语言文字应用, 2003(2):90-97.

[5]黄诚,张骏.论《鴜鹭湖的忧郁》中的月亮意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30-31.

[6]郎铃球.“移就”表达功能浅说[J].修辞学习,1986(2):36-42.

[7]谭德姿.论色彩词及其修辞效果[C]//修辞学论文集:第2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236.

【责任编辑郭庆林】

收稿日期:2015-12-13

作者简介:骆洋(1988—),女,辽宁铁岭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戏剧戏曲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4-0043-04

猜你喜欢

颜色词
哈尼语颜色词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颜色形容词的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