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您应该让孩子们带走什么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初探

2016-03-01刘良书奉节县安坪镇三沱小学重庆404609

关键词:灵动奠基工夫

刘良书(奉节县安坪镇三沱小学 重庆 404609)



老师,您应该让孩子们带走什么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初探

刘良书
(奉节县安坪镇三沱小学 重庆 404609)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时时处处。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说明学好语文是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基,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而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这样的理想状态。着力采用符合学生的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开放的课堂中产生灵动,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是学生想学,想迫不及待地学,燃烧起渴求知识的火花。

关键词:奠基 兴趣 自主 开放 灵动 工夫 火花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时时处处。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说明学好语文是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基,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小学教育是全民族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学好小学语文是必须的。学好的前提是愿学,愿学的前提是感兴趣。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这样的理想状态。因为“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发展能力的新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博士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时间是自我支配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营造一个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互动的全开放而又灵动的课堂。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孩子们学习的火花,又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那么,怎样使“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走向这种理想状态呢?

一、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是指教师一味的教、学生一味的学,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连接教和学的纽带,能让学生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激发巨大的能量。“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因为“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巩固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完全有时间走进学生,以朋友身份和每个小组的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讨论交流。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同样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加以质疑,给予补充。当然,得摒弃教师权威式的交流方式。当教师和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学习兴趣和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2.建立小组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孩子的好胜心是特强的。课堂有竞争,孩子就会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反之,他们显得十分懒散,漫不经心弥漫整个课堂。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课堂竞争宜关注全面,善于倾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坐姿端正,书写规范,专注阅读,勤于思考,关心落后同学,合作默契,交流讨论投入、激烈等,并以星星、笑脸、红旗等激励符号标记。当你长期坚持忽然间忘记时,可爱的孩子都会主动提醒你,甚至他们还会给你建议,常换奖励符号。有时孩子会说:“老师,奖励我们大西瓜吧!”“奖励我们蘑菇,好不好?”“老师,我们想要小兔!”但是,竞争奖励也要适度,否则,学生有可能过度兴奋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他,于是使劲地往外跳,最终跳了出来。由此可知,教师要善于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学习兴趣高涨的程度是无法预料的。而教师的放弃只能助推学生自暴自弃。

一年级下学期,笔者新接这个班,班里一个名叫吴艾波的孩子,说话结巴,就连家人问他,他也老不说话。曾经,他长期跟一个智障的孩子同桌。笔者发现,他的智力并无大碍。于是,课堂上经常关注他。他认对一个字,敢举手发言,就真诚地给予鼓励。即使他结巴,也耐心等他说完。有时他结巴得不行时,笔者就在一旁给给力。最初在这样的时候,班上好多孩子会大笑起来。笔者就会十分严肃地说:“同学们,如果你自己说话是这样,你有勇气回答问题吗?吴艾波的勇气,就是你们应该学习的。”全班一片哑然。再看看吴艾波,满脸笑容,一点儿也没在意。大家心中的佩服之情也油然而生。因为结巴,背书时,他居然一边踮着脚为自己打节拍一边背诵。就算是被留学补课,一旦完成,他觉得自己原来是可以做到的,无比兴奋。甚至会主动帮助比他更落后的同学。渐渐地,他终于会自己认字,会自己写字,会自己独立阅读课本甚至课外书了。老师的信任、鼓励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是难以估量!它就是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的催化剂,就是点燃学生学习火花之燃点。

二、在开放中产生灵动

1.灵动的对话收获效益

自主阅读,开放交流,学生可以充分与文本对话,产生多元而深刻的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的《揠苗助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了寓言内容之后。笔者设计了两组问题:“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这句话中“好像”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力气总算没白费。”力气白费了吗?为什么力气会白费?笔者带领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交流讨论后,在班级汇报。当孩子说出了“禾苗长得很慢,只是那个人没看出来”时,笔者趁机引导:“禾苗生长也跟我们人一样。”学生接“是慢慢长高的。”师提升:“这是规律。”紧接着,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完成第二组问题,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当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会对父亲说什么?”这时,孩子们兴趣高昂,畅所欲言。有孩子说:“父亲,你太傻了,禾苗是慢慢长高的,你不知道吗?”有孩子说:“父亲呀,父亲,您太着急了,禾苗怎么可能一下子长高啊!”还有孩子说:“父亲,禾苗是一天一天慢慢长高的,跟我们人一样,你怎么不把我也往高里拔一截呀?”《守株待兔》的文本对话:“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一个孩子说:“种田人,你不要等了,那次捡到野兔只是碰巧,不可能天天有这样的事。”另一个孩子说:“种田人,快回去种田吧,不然,你的庄稼全没了。”又有孩子说:“那次捡到野兔只是巧合,你要去劳动,才有粮食。”虽然孩子的语言不够经典,可全是他们真真实实的理解,入心的理解。最后,笔者同样也做了小结,让他们知道巧合就是偶然,去种田就是要劳动,有粮食就是有收获。可是,作业反馈,真正记住“偶然”这个词的只有语文水平最好的一个孩子。可是,整个作业就连暂不达标的几个孩子,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自主开放的对话,点燃了孩子们感悟与表达的火花,驱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体验,获得自己心灵的感触。

2.灵动的模仿收获效益

一个灵动的课堂,就是思维活跃的课堂;一个灵动的课堂,就是所有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一个灵动的课堂,就是学生的心泉自然流露的课堂。一个灵动的课堂,就是点燃学生学习火花的课堂。

记得《假如》一课,笔者首先让孩子们以各种形式读诗,大致了解每节诗的内容,感受诗中主人翁“我”的爱心。然后个别尝试口头编诗。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进而鼓励孩子们当小诗人,用一节小诗写出自己最想画的。作业反馈,一个后进孩子,名叫王树琼,是这样写的: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不好看的小女生

画又好看的脸又美丽的身子,

让她变得非常漂亮。

当然,不正确的音节、汉字,经笔者改后才这么通畅。没什么新奇呀!是的。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有意思的故事:王树琼读幼儿班时,有一次,一个女孩跑来向老师告状,说:“老师,老师,王树琼上女厕所!”王树琼满脸委屈地说:“我是女生。”原来,不只是学生,就连老师都误以为她是个小男生。由此推断,这一节小诗是她的真情流露!李镇西老师就说过:“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心泉能够自然流淌,不就是点燃了孩子表达的火花吗?

3.全开放的课堂出效益

真正的自主开放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交流解惑,而是让孩子们自主质疑,自主解惑。还记得《蜜蜂引路》一课,笔者就直接让孩子读题质疑。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蜜蜂给谁引路?为什么要蜜蜂引路,不要人引路?列宁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第一个问题一提出就可以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比较简单,默读一遍课文即可解决。较难的是第三个问题,从文中获取信息并不太难,难的是从这个问题领悟列宁的品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自主开放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笔者这时就出示第三自然段,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描写列宁的动词“一边走一边看、发现、仔细观察、见”并思考:“从这些动作描写,你能发现什么?或者,读了这些动作描写,你最想对列宁说什么?”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接着出示:列宁发现了什么?猜一猜,这时列宁心里怎么想的?结果跟列宁想的一样吗?哪个词告诉了我们?这一连串的追问,孩子们既领会到了列宁的品性,又理解了“果然”这个词的意义。一连串的追问激活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三、在“备”上下工夫,创建卓有成效的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模式,一个理想的模式,我们应在模式的引领下,着力采用符合学生的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学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是学生想学,想迫不及待地学,燃烧起渴求知识的火花。如此,教师的“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让教师的“导”更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在“备”上下工夫: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在“备”上下工夫?

于永正老师认为:备“朗读”的功夫,即教师自己要先把课文读熟,读出恰当的语气;练“背”的功夫,教师要求学生背的先要自己背诵;备“书写”的功夫,即学生写的字词,自己得照着字帖练到满意为止;备“写”的功夫,就是写下水文;用词写句子,要把这个词的运用范围查清楚,让学生有个正确全面的掌握;练“一眼看穿”的眼力,书读得多了,这个本领就会修炼出来。

笔者以为:当你还不具备“一眼看穿”的眼力,首先得深入研读文本,多方查阅资料,勾画(特别是学生不能看穿的)重点词句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在点拨时才能做到“一语道破”。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学情,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哪些知识、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本不用教;哪些知识、能力,学生能自主学会,不需要老师教;哪些知识、能力,学生得通过老师引导、点拨才会;哪些知识、能力,在某一段时间,老师教了,学生也难学会。只有准确把握住了这些学情,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拔高要求,要求过低,这样的教学都是无效的。浙江省教育厅张丰认为,要把一个班的孩子当作三五个来教。如果把一个班的孩子当作三五个,选择的方法让三五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全班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这样的方法当然是有效的、更是高效的。第三是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浙江省教育厅张丰说:“学习过程不是设置教师的语言,而是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高明的老师是以‘学习设计’(即学习任务的设计)来促进本质意义的学习”。因此,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在大量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领悟、把握语文规律,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语文能力。第四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课堂改革重要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意义,这样可以渐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只要做好了这些 “备”的工作,“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就会真正迈入理想状态,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实现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语言,出现一个个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

作者简介:

刘良书,1971年,女,重庆奉节人,汉族,现职称:小高,学历:大专,研究方向: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灵动奠基工夫
“工夫”与“功夫”
康婷康汇医院奠基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新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