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atellogic创始人:发射我们的小卫星,解决人类的大问题

2016-02-29江山王波

博客天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奇点太空卫星

江山++++王波

据预测,2040年人口将达到100亿,我们应该如何让地球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怎么养活这些人,怎样为这些人提供基础设施,提供能源,并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全球性的大问题。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单个公司、单个群体、政府或者个人在做决策时,运用已知的有限信息进行权衡取舍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建立一个全球传感器的网络,对我们的星球进行实时的监测,让我们的决策有据可循就好了。在探寻中,我发现卫星是一个非常好的独特平台,Satellogic就这样应运而生。

事实上,我的专业是数学,在进入卫星行业前,我都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15岁时,我创立了第一家公司Core Security,那时我对信息安全很感兴趣。工作了12年后,我在2006年选择离开,转型做风险投资,创立Aconcagua Ventures。

但后来发现那也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想成立一家新公司,想要寻找什么才是自己想要做的,什么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力。我开始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寻找,食物生产、发电、生物能源……

机缘巧合,我得到了参观NASA Ames研究室的机会,并第一次看到宇宙空间技术是怎么一回事。当时我非常惊讶,惊讶于我们一直以来的错误认知:作为外行,我们总认为宇宙空间技术应该是非常前沿的。

当你看到最新的太空飞船仪表盘下面,竟然是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使用的改良版IBM 360s系统时,你会觉得它完全落伍了。这些技术已经有三四十年没有更新了,于是我开始设想卫星服务的可能性。

我在那里待了几个月,可以观察NASA的工程师们如何工作,也可以和专长于空间技术的人们交流。这些都帮助我思考地球卫星传送网络该如何建立,并被允许实验我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Satellogic的原型。

2010年,是奇点大学成立的第二年,它属于NASA Ames研究室的一个项目,向所有人开放。我给NASA发邮件,申请进入奇点大学学习,非常幸运地,我被批准了。

在奇点大学我见到的第一个有意思的人是Bob Richards。我问他,Bob你在做什么?他说,我正在研究怎样能把东西发射到月球上。他现在依然在研究那个叫“月球快递”的计划。我认为这就是奇点大学有趣的地方,你只要在桌子边坐下,就可以开始和人们聊天。他们都是非常有趣的人,正在研究特别不可思议的东西。

大概在那年6月某天的凌晨三四点,关于Satellogic的清晰构想才真正进入我脑海。那时我正在做一些与卫星有关的研究,读到一本教大学生如何制造卫星的教科书。制造一颗传统的卫星往往要花费10年时间,如何教学生在几个月内建造一颗卫星呢?让他们学习制造一些更小的卫星。

看材料时,我突然意识到,也许那些大机构比如NASA对这些小东西根本就不屑一顾,认为它们只是一些没用的玩具,就像最初对待电脑一样。正是这些一开始被大公司视为玩具的小东西,在不断改变我们对电脑的看法。

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在空间技术上同样存在,可以为它做出一些改变。我们要进行全球监测,需要用大量的卫星,能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更袖珍、更低廉的迷你卫星?我通过数学运算检验它的可行性,并决定认真地考虑这件事情。

我开始在奇点大学和不同的人讨论Satellogic—事实上,我会跟每个能见到的人都说一遍。因为如果想要完善一个想法,你必须不断地和别人交流,检验想法的可行性。

奇点大学校长Ray Kurzweil认可了我的想法,觉得这是当年最具创造性的发明。对,就是他提出了奇点概念,并认为到了那个点,人类将无法控制机器的发展速度。有人说他很疯狂,但天才总是表现得有些古怪。事实上我也觉得他有些疯狂,但他的思想的确非常深邃,关于宇宙空间技术的知识也很丰富,给了我许多精神支持。

2010年,我开始着手建立Satellogic。建立一个庞大规模的卫星网络,通过这些遍布传感器的卫星对地球进行视频成像,收集地球实时发生的大量信息,这就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

我们需要使用大量的卫星,而且在成本上一定要比传统的卫星廉价很多,也就要小很多—传统的卫星重达几吨,我们的卫星只有差不多35公斤。我们并非偏爱小卫星,而是卫星越小,每次通过运载火箭能够运到太空的卫星个数就越多。

人们其实往往高估了制造卫星的技术难度,人类做的很多东西比卫星要复杂,比如制造汽车,我会担心它出事故,毕竟事关人身安全,但卫星出了问题不会要人命。实际上,最难的部分并不是制造卫星本身,而是怎么样去制造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卫星,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人做到过。

我们没有使用传统的卫星制造技术,而是采用了大量的IT技术,就是制造手机或电脑的技术来制造卫星,使用商用市场上的通用型电子器械。

我们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工程师居多,有物理、数学、机械工程学、软件科学等专业人员,也有一些贸易员。我们是从IT行业所得到的经验积累起来的,都没有过太空训练。我给了他们设立完全不现实的目标,要求他们把卫星的成本压到传统的千分之一,好在他们不知道这是不能实现的,于是他们就做到了。

过去3年内,我们一共发射了3颗卫星。2013年在戈壁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去年6月在俄罗斯发射的卫星可以从外太空的角度来拍摄地球高清的视频和照片。

中国的长征火箭把我们的卫星运载到太空。我们几乎和所有做太空项目的公司都有交流,包括Elon Musk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但最终选择了和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合作。虽然他们不是最便宜的,但他们提供的服务令人赞叹,发射的准确度非常高,目前为止是相对较好的。以后利用太空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无论做什么,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

从功能上来讲,我们的卫星和传统卫星非常接近,但它的寿命要短得多,只有三年的服役期,这样做不仅使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每三年我们就要去更新,下一代的卫星上去时一定携带着最新的设备。所以我们总能用最新的技术,这对整个技术的进一步演化非常有好处。通过对它们进行相应的测试,部件目前的损耗情况基本符合当初的预期。

现在做卫星创业的公司越来越多,但在竞争方面我们没有什么担忧。因为整个行业还处在早期阶段,包括谷歌、高通、空客等很多公司也都在努力探索。

我们有非常独特的技术,在未来几年都将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目前要把重心放在做出真正先进的技术,真正好用的技术,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技术。

明年4月,我们将发射“Aleph一号”第一批16颗卫星,第一次实现发射卫星网络到太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会有一个卫星网络的搭建时间表,将从16颗增加到300颗,组成卫星群,实现地球的实时影像的生成,对地球进行实时的监测。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给公司、政府、个人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明确的决定。

试图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的不只我们一家公司,越来越多的技术公司进入到了原来只由政府主导的宇航领域中,原来只是大企业做的项目,现在可以用小创业公司的资源来建构卫星、宇宙飞船。

以前无论是小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办法真正运用太空技术,五六年前,这场空间革命才真正开始。通过我们的技术和战略真正实现太空技术民主化,我们距离梦想已经很近了。

猜你喜欢

奇点太空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校中有笑
上太空,安个“家”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奇点迷光(上)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太空遇险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