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6-02-29

科学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消磁磁条流言

选择手机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问年轻人,或许会听到这样的关键词:性能好、上网快、设计美;同样的问题问中年人,他们会告诉你:能接打电话、能收发短信就行;问老年人,或许只要字号大就可以了。

的确,选择手机,原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区分。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购置手机已经不是简单的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品味、地位的象征。这个时间点,或许是手机从通讯设备升级为多媒体智能移动终端的时候,或许是苹果手机逐渐成为“街机”的时候,也可能是24小时人人手机不离身的时候……总之,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日渐成为比朋友更亲密的伙伴,于是,它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被赋予了深层含义甚至是感情色彩。

硬件知多少?

2014年公众议论最多的手机有哪些?这其中,一定少不了iPhone6、iPhone6 Plus,当然还有国产热门小米4、魅族MX4,以及剑走偏锋的锤子手机。其中,小米手机作为高性价比的手机代表,在最近几年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所谓高性价比,指的是手机性能相对较好,价格相对低廉。关于价格,每个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便多言;但关于性能,就大有文章可作。我们在选购手机之前,常常被一些规格参数搞得一头雾水,而正是因为不明就里,使得我们不能很好地利用手机的某些功能。因此,如果不想被手机“牵”着走,就先得理解这些专有名词了。

操作系统

如果将一部手机看做人的身体,那么操作系统就像是人的骨骼一样。它是区分智能手机与传统手机最大的特点,表现为运算能力与功能运作,是推动应用程序得以运行的平台,同时也决定了应用程序的质量。现在最常用的操作系统有iOS与Android。

iOS操作系统的原名为iPhone OS,在推出iPhone4的时候,苹果决定将原来iPhone OS系统重新定名为“iOS”。从最初的iPhone OS,演变至最新的iOS系统,横跨iPod Touch、iPad和iPhone,iOS成为苹果最强大的操作系统。优秀的系统设计以及严格的App Store,iOS作为应用数量最多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无疑使用户体验得到完美地释放,尽享移动科技带来的好处。

而说到Android,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1886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中,他将外表像人的机器取名为Android。而作为操作系统的Android,也有它的制胜法宝,就是“开源”。相比较iOS系统严格的门槛设定,Android系统体现了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它打破以往操作系统平台的授权模式,吸引众多手机厂商的加盟,可以让用户在同一个平台体验不同的应用。但这种开放性颇有一种“菜市场”的气质,鱼龙混杂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在这个平台“生存”,于是便产生了很多软件不兼容、运行效率不高等“硬伤”。

其实理解这些硬伤很简单,由于陈列的商品太多,“市场管理员”自然无暇顾及到产品服务与用户体验等细节。不过,现在Android也在逐步更新换代、修补漏洞,性能也更为人性化。很难说,是系统成就了手机,还是手机成就了系统,或许是双赢。

处理器

介绍完“骨骼”,就该介绍“心”与“大脑”了,没错,一个处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就担当了这两个重要角色,从它的英文原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角色分配。手机中的微处理器好比计算机当中的中央处理器,它是整台机器的控制中枢系统,也是逻辑部分的控制核心;同时,它也是手机的“司令部”,统筹指挥着一部手机内所有的数据信号,它的性能决定了整部手机的性能。

衡量一个CPU好坏的标准有很多,如对命令的运行效率,在这一点上,占市场份额90%的ARM做的比较好。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既可以认为是一个公司的名字,也可以看作是对一类微处理器的统称,还可以是一种技术的名字。ARM微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可以说,ARM技术正在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运用此处理器的手机厂商有诺基亚、苹果、三星、小米等。

虽然都隶属于ARM家族,但根据生产厂商的不同,其运作特点也是千差万别。三星CPU凭借性能强、耗电低、效率高等优势,在坊间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但如果按“资历”来算的话,德州仪器绝对是CPU当中的“老大哥”,好比是诺基亚曾经在手机市场中叱咤风云的地位。其凭借低频高能耗电低的优点,一度成为高端智能机的必备CPU,但旗下OMAP系列(曾经诺基亚的御用CPU)由于性能不高、处理数据能力较弱而且价格不菲在手机处理器市场中日渐褪色。

现在使用率较高的CPU为高通系列,因优势均衡突出而广泛应用于安卓手机中。苹果手机则使用的是自己研发的A系列CPU。

流言别轻信

所谓“树大招风”,这一点在手机界也颇为适用。自打手机“火”了后,关于它的各种流言就没有消停过。当然,其中有一些正面的科普,但有一些却是实实在在地披着“科普”的幌子扰乱民心,就比如以下几则:

手机辐射有伤身体

了解手机辐射之前我们先要知道辐射是什么。辐射就是从发射体发出的射线,这个发射体包括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无处不在,如宇宙、土壤、饮水以及人体,而X光检查、吸烟、看电视等属于人工辐射。这样看来,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处在各种辐射当中。

但要说危害就要从它的属性分类来看了。我们常说的“核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α、β、γ以及中子辐射;非电离辐射则是一种低能电磁波,能量弱于电离辐射,而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电视等家用电器就属于电磁辐射,而且是低频率电磁辐射。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热效应,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它们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就是说,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害。endprint

既然有低频率电磁辐射,就一定会有高频率电磁辐射,虽说以手机为代表的低频率电磁辐射“安全”了,但并不代表高频率也能顺利“过关”。频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有X射线和γ射线,它们对人体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热效应,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细胞产生损伤,过量照射会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进入高频电磁辐射区。

手机会使各种卡消磁

先来盘点一下生活中常用的卡有哪些:银行卡、手机卡、超市卡、公交卡、食堂饭卡。首先,我们从外貌上先为这些卡做个分类,分别是有磁条的银行卡与超市卡,没有磁条的手机卡、公交卡以及饭卡。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消磁一说应该只存在于有磁条的卡种。而没有磁条的卡基本属于智能卡,区别仅限于接触式与非接触式,这些智能卡里的信息都是存储在半导体的芯片上,不使用磁性记录技术,也就不存在“消磁”的可能。

回看磁条卡,在那一条磁条上均匀分布着一些铁磁性物质的小颗粒,依靠磁场来写入信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铁磁性与磁场,也就是说当银行卡靠近一个强磁场(比如磁铁)时,存储在磁条中的信息才有可能被改写,也就是所谓的“消磁”。而关于手机的磁波,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是一种电磁波,在正常使用的频率范围之内,产生的是电场,而非能够“消磁”的磁场。因此,在厘清这些概念后,手机消磁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手机充电的情况下接电话会被电死

关于这个流言也是一放再放又一炒再炒的冷饭了,时不时还会出现图文并茂的“事实”为佐证。假设手机充电时接电话被电死的“事实”成立,那么问题就出现在充电器作用下的手机,也就是问题的源头在充电器。

那么,我们来解析一下充电器。手机充电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高压部分(220V交流电)、变压器和低压供电部分(输出5V以下直流电),直接与手机连接的部分是低压供电部分。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直流电电压要超过36V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而正常工作下的手机充电器,即便出现漏电情况,5V以下的输出电压对人体也构不成危害。

或许有人会说,出现问题都是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譬如内部电流短路,但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抛开绝缘漆360度无死角的保护不说,即使强行将高压部分与低压部分连接,使得220V电压直接输入手机,此时手机的电路早已被烧毁,不会产生电,更别说打电话了。

当然,那些图文并茂的信息也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使用设计不合格的充电器或充电宝充电时,可能会有散热问题,从而出现过热爆炸的现象。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会引起爆炸

流言是这样说的:在加油站加油时,最好不要使用手机甚至是把手机关闭。因为手机来电时,产生细微的火花会引爆空气中的油气。

关于这个流言,我们先不从理论部分辨析,而是从实验证明。《流言终结者》是美国一档著名的科普电视节目,在Discovery探索频道播出。其主创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和技巧,针对各种广为流传的谣言和都市传奇进行实验。他们曾制作了一期以“手机引爆加油站”为主题的节目,节目中实验人员制作了一个爆炸室,将一部手机放在里面,把气雾状的汽油喷进去,并且控制适合爆炸的油气混合比。一切准备就绪后,实验人员拨打了那部手机。结果手机纹丝不动,爆炸室安然无恙,根本不能被引爆。

即使从理论上讲,俄克拉荷马大学无线电磁感应研究中心的Glenn Kurige小组也早在2001年便已经研究辟谣。研究表明,所谓的手机来电产生火花进而引爆弥散在空气中的油气,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只有在极其严苛的条件在才有可能发生,而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上述四条谣言是传播比较肆虐的,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科普网站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反复澄清,只不过有时候澄清的速度赶不上流言的速度。谣言止于智者,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关心科学、关注科普,看到谣言、及时更正,打击伪科学,那么,“科”网迟早也可以如法网一般,疏而不漏。

回到文章的开头,选购手机时,到底什么最重要?《科学家》杂志7月刊曾以“手机跑分”为主题在微博上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跑分的分数持无所谓的态度,至多选择适当参考而已,只要自己用得舒服就行。所以关于手机,最重要的不是跑分分数有多高,他人评价有多好,最重要的是个人体验,舒适为准。各种标签,也仅仅是标签而已,而不能成为左右人选择的标准。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磁磁条流言
美海军两栖船坞登陆舰将采用新型消磁系统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车载式消磁站消磁能力综述
一种万安级热压电炉消磁补偿设计方法
透视眼
刮磁条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
直通式消磁法对舰船燃油安全性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