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传播者负面新闻报道

吴 爽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老年人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吴 爽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案件的报道,“讹人”与“为老不尊”成为老年人的一个代名词,公众对老年人的认知也随之发生了偏离和异化。本文以腾讯网老人媒介形象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而探讨媒体对老年人形象建构中出现的问题。

老年人;媒介形象;建构

一、媒介形象

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一般认为媒介形象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传播者媒介形象”;二是“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目前,我国的媒介形象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者都偏重于第一个层面的研究,即“传播者媒介形象”,而对于“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的内涵研究还很缺乏。

在祁继媛的硕士论文《<南方都市报>老年人媒介形象呈现研究》中提到“被传播者媒介形象”。文中对比的定义为,人或事物通过媒介传播所形成的公开形象,此时的媒介只是传播的介质。本文研究的媒介形象指的就是“被传播者媒介形象”。

被传播者的媒介形象和媒介的报道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媒介来认识事物的。正如李普曼所说:“对于不能亲身感知的事物和外在环境,人们会通过大众传播提供的信息环境去认识和了解,从而使人的行为不必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而变成对大众传媒所提供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在潜移默化中,这个信息环境不仅会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还将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对客观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二、腾讯网对老人形象的建构分析

腾讯网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它转载的新闻报道广度很大。所以选择腾讯网有关老年人的新闻报道,可以规避狭隘的局部分析的问题。本次论文选取的是2016年1 ~ 6月的新闻报道,与老年人有关的报道有294篇。

(一)从报道倾向分析

本研究将294篇新闻样本分为正面、中立和负面三种倾向。其中,正面报道指对老年人形象弘扬的报道;中立报道指对老年人形象没有坏或者好的影响;负面报道指对老年人形象有所损坏的报道。

通过研究发现,负面报道的数量最多,一共145篇,几乎占了报道总数的一半;正面报道和中立报道相对平衡,分别是74篇和75篇;负面报道约是正面报道的2倍,相差悬殊。由此可见,媒体更多向受众传递的是老年人群体的负面性质的信息。

(二)从报道内容分析

第一,正面报道内容。研究中笔者发现,正面报道中有关“老年人亲情和爱情”的篇幅最多,占总篇幅的45.9%;其次是展现老年人的“助人为乐”,有22篇,约占30%;而展现老年人生活其他方面的内容略显不足,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其他方面的总和占总篇幅的比例不足25%。

第二,中立报道内容。通过统计发现,中立报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上,总数有38篇,占中立报道总数的一半多。养老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媒体大篇幅的报道有利于督促社会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关“老人摔倒”的报道占30.7%,老人摔倒问题成了剩余内容中的重点报道对象,这个问题也在社会上掀起一阵“舆论狂风”。最后,有关老年人其他方面的报道只占18.7%,可见媒体报道不全面、不均衡。

第三,负面报道内容。根据统计,有关老人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愚昧迷信”“暴力”和“色情”上,分别占报道的总数的26.2%、24.8%和17.2%,这三个方面一共占负面报道的68.2%。在剩余的内容中,比较突出的是“偷窃诈骗”和“讹人”,约占9%~10%的比重。近年来,关于老人“诈骗”和“讹人”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前面的正面报道和中立报道中,“老人不讹人”和“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是由这个问题引起的。

三、媒介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报道失衡,正面报道不足

新闻报道要守衡,意味着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在上述的老人媒介形象的数据分析中,在294篇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仅占74篇,其比例还不及中立报道,而负面报道的比例将近50%,意味着媒体用一半的篇幅来呈现老年人的消极阴暗面。由此可以看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严重不平衡,而且正面报道严重匮乏。媒体在报道老年群体时,过多地关注老年人的暴力色情和迷信问题,忽略了社会生活中老年人良好的形象,把老年人的形象局限于这几个方面,这样的做法有所偏失。

(二)新闻报道不全面,存在猎奇现象

从内容方面来看,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报道是很不全面的,不管是正面报道、中立报道还是负面报道,媒体都有所侧重,都在集中报道某一方面的内容。这样媒体所构建出来的老年人形象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几乎一提到老人,受众只会想到“照顾瘫痪孩子的亲情”“老人病死在家无人知道的孤独”“老人猥亵儿童的色情”和“老人讹人的为老不尊”。除了报道不全面之外,媒体对于老年人的负面报道中还存在严重的猎奇现象,如专门寻找“老人找小三”“老人杀儿子”等。虽然新奇性是新闻的重要方面,但是过度猎奇会造成内容的失真和报道的庸俗。

四、老人媒介形象倾向性报道的影响

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倾向性报道一方面会对公众的认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老年人这一群体造成伤害。媒体大篇幅报道“老人讹人”和“老人找小三”,会在公众的认知中刻上烙印,导致大家都认为“老人摔倒了千万不要扶,因为他会讹你”,这样的形象建构无疑会在无形中伤害一个群体。

五、结语

大众传媒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即使在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的功能还是存在的。媒体议程设置的话题会成为公众的日常话题,公众大多都是通过媒介的报道认识世界,媒介报道的失衡和不全面会影响公众对老人的认知。这就要求媒介树立新闻专业意识,保证新闻报道的平衡和公正。

[1] 李速丰.“煤老板”网络媒介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3:1.

[2] 祁继媛.《南方都市报》老年人媒介形象呈现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7.

G206

A

1674-8883(2016)20-0106-01

吴爽,辽宁大学2015级新闻与传播学硕士。

猜你喜欢

传播者负面新闻报道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