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者素质决定汽车文化

2016-02-27

中国汽车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旅车曹某驾驶者

驾驶者素质决定汽车文化

何谓文化?简单地说:无非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个多月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93号公路41-42英里段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大巴车和一辆道奇休旅车发生碰撞,休旅车上的4人因车祸身亡。四名死者为来美旅游的中国公民。随后,亚利桑纳州公共安全部门发言人Raul Garcia称,发生车祸的原因是中国驾驶者在停车标示“Stop Sign”没有停车,应负全责。

美国各个州的交通法规不一样,但是对于Stop Sign的要求都以一致的,看到Stop Sign必须停车,停止后至少观察周围路况3秒钟时间,确认没有风险后,才可以通过。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类似的事件越来越不陌生。去年10月,从中国武汉来美国旅游的一家人在自驾前往死亡谷旅游途中被一辆乘坐三人的福特休旅车侧面撞上。

去年2月在新西兰的悲剧更令人感叹。32岁的中国游客曹某行车越过道路中间的双黄线,与对向车辆相撞。曹某因危险驾驶,被当地法院判处18个月监禁并向受害家庭赔偿约6.2万新西兰元。

出于人道,任何人丧命都是悲剧,令人惋惜和哀伤。但透过这些现象,不得不说:遵守规则,看似事小,背后却承载着整个社会的万象。国内开车之所以争先恐后,实乃人在安全感缺乏之下的本能反应,此时道德自然会让路于本能。

但在国外开车,基本是在看谁守规矩,大家都非常谦让。在美国,左转让直行是最基本的开车规则,没有驾驶者会去抢行,所以直行的驾驶者是从来不会减速的。你不把停车标志当回事,违反基本原则导致的车祸,车主当然要负全责,不仅拿不到任何赔偿还要赔付对方巴士的修理费和所有负伤人员的医药费。这和国内的状况大相径庭。

除了非洲和南极北极,中国的驾驶员素质在全世界不是最低,也必然是其中之一。不说其它城市,北京的长安街、二环路、三环路,您耐住性子就观察一个小时,并线不打灯的车辆没有上百辆,也得有几十辆。至于走紧急停车带、乱加塞、乱停车、开车打手机、发微信的高手们,每天的数量绝不会比这个城市的垃圾桶少多少。

在中国,离停车线还有两三米就停下的,基本是都是刚上路的新手,这种行为会被老司机嘲笑为“菜鸟”。——这是我们在驾驶习惯和全世界都不一样的所在。 在亚洲国家,日本的驾驶员是最守规矩且训练有素的,车未到红绿灯,已有提前量地刹车准备,停车线前,说他们分毫不差不算夸张,绝对平稳地恰好停住,车头绝不越线。

在欧洲,看到有行人过街,司机们似乎是为了给予过路人以更多安全的安心,大老远就明显地做出减速动作。美国人开车不慢,但大家都很守规矩,每辆车不管以怎样的速度开过来,停车线前遇红灯,一准戛然而止。

心有所敬,行有所循。一个人驾车的素质基本就是他(她)的个人素质体现,我很难相信,一个并线不打灯,习惯挑战规则的人会是有教养有文化的人,更难以相信,这样的人会遵守诚信,有好的为人。

归根结底,没有素质良好的驾驶者,很难产生美好的汽车文化。种子和土壤缺一不可。何谓文化?简单地说:无非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作者系本刊评论员/上汽通用汽车企业传播及媒体关系经理)

猜你喜欢

旅车曹某驾驶者
不寻常的租房纠纷
发明电波感应器防止开车瞌睡
屡屡以身试法 准新郎锒铛入狱
美国最差司机在哪里
算命
福特推出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
可按驾驶者情绪变色的三轮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