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6-02-26白晓芳

关键词:初三化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白晓芳

【摘要】 2015年12月28日,笔者执教的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中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课在公开课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获得了评课专家的一致好评,笔者顿时心情澎湃,妙笔生花,现成文如下,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初三化学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78-01

0

1.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一系列的视频、Flash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屠狗洞”之谜,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却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个神秘杀手到底是谁呢?

【学生】观看视频,倾听,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感知二氧化碳的性质。

2.2通过集气瓶,内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展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通过观察色、味、态,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跃跃欲试,纷纷抢答。

【讲解】回忆氧气,氢气,分析CO2的密度大小?CO2是否溶于水了?当我们将一瓶可口可乐振荡后,迅速打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瓶中逸出的大量气体是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计算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比空气的大;且说明CO2能溶于水。

【投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播放视频】“干冰”的形成及升华,知道固态CO2就是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云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学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3演示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演示实验】向烧杯中—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中倒入CO2

【学生讨论】1.蜡烛发生了什么现象?熄灭的先后顺序什么?2.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作灭火剂?3.这个现象说明了CO2的什么性质?

【教师】【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应用】灭火

【多媒体展示】“半个西瓜,三条人命”的新闻报道。

【播放flash动画】在我国北方冬天常用菜窖来储存蔬菜,久未开启的菜窖能否直接进入,为什么?

【结论】二氧化碳也不供给呼吸

【案情回顾】揭开“屠狗洞”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惨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让学生体化学就在身边。

2.4对比实验探究,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1.向一收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瓶子的形变,并分析原因。

【对比实验】2.取少量醋酸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3.取上述塑料瓶中液体数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4.加热上述试管,观察现象。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并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了;溶液变红了;加热后溶液又变紫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CO2+H2O==H2CO3H2CO3==H2O+CO2↑

【应用】制碳酸饮料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一系列演示实验中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5趣味实验探究,加深二氧化碳特征反应

【学生实验】分组完成实验,通过饮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吹气(有效成分为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CO2+Ca(OH)2=CaCO3+H2O

【应用】检验CO2气体

【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雪碧逸出的气体是CO2气体,并展示实验现象

【播放flash动画】石灰浆摸墙壁时,为了使墙壁快点干燥,我们常常要在室内生一个炭火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过程有水生成,因此还可以观察到墙壁在硬化过程中有“出汗”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化学其特性,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

2.6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讲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无影响呢?

【学生】阅读课本、联想、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用途①灭火②制汽水③气体肥料④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舞台云雾⑤制化肥

【教师】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吗?

【播放视频】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

【学生思考】1.什么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4.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感悟和总结

【结论】温室效应:定义、危害、原因、防治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播放视频,场面生动、直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不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

3.反思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化学的生活价值。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

(3)凸显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情感价值。

总之,本节课以屠狗洞视频为统领,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线,以教师演示实验为突破,以价值教育为落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脑动、手动、情动、感动”。

猜你喜欢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关于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若干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