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16-02-26琨,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区

贾 琨, 常 勇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山东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贾 琨, 常 勇*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开发区作为实现地区快速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实现了产业集聚,获得了集聚效益,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开发区基本沿袭了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建设模式[1],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变“外延扩展”为“内涵挖潜”[2]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对其内涵有深入的诠释[3-4]。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各种评价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分析层出不穷,如基于AHP方法[5],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6],构建GIS空间模型[7-8]等等。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9],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且越来越体现地域性[10]。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开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1]。

总的来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重点在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似乎忽略了评价范围的调整,也很少具体研究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目前由于开发区扩区、区位调整等原因,部分地区实际管辖和开发建设范围超出了依法审批的范围。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规程》,对评价范围进行了新的界定,引入“发展方向区”的概念。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且探讨了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和相关性,为今后开发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黄河下游地区,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近年来,山东省经济稳步发展,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 684亿元,位于全国前列,这很大程度受益于开发区的高速发展。但是山东省经济实力大而不强,2013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 323元,在全国排名仅仅是中游偏上。由于人口数量多,山东省人地矛盾尤为突出,而且土地粗放利用现象较为严重,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对于实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数据来源该研究数据来自山东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地调研结果和山东省各地市统计年鉴。所选开发区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是山东茌平经济开发区、莱西经济开发区、山东兖州经济开发区、山东汶上经济开发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既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内陆地区,而且由于济宁市拥有开发区数量较多,因此选取了2个开发区,分别是山东兖州经济开发区、山东汶上经济开发区。

1.3研究方法

1.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展方向区是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以外实际开发建设和体现未来用地空间发展方向及趋势的评价区域。此次评价将开发区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以及符合“两规”的未来发展用地空间纳入评价范围,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和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

评价采用主区加发展方向区综合评价的方式,无论是主区还是发展方向区,评价都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展开,评价体系包括目标、子目标、指标3个层次,但主区共计10个指标,发展方向区共计9个指标,各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

1.3.2指标理想值的确定与标准化。该研究理想值以专家咨询法为主,结合目标值法和经验借鉴法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确定理想值后,进行指标标准化。对于正向指标,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计算公式为:

(1)

式中,Sk为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Xk为k指标的现状值;Tk为k指标的理想值。

对于逆向指标,即土地闲置率,计算公式如下:

S=(1-X)×100

(2)

式中,S表示土地闲置率实现度分值;X表示其现状值。指标实现度分值应在0~100。当指标理想值小于现状值时,该指标实现度分值记为100。

1.3.3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根据层层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主区和发展方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公式如下:

(3)

式中,Fm为m评价范围的得分;Fi是m评价范围的i目标的得分;Wi是i目标对应的权重值,n为目标个数。目标分值与子目标分值采取相同的方法求得。在此基础上,对主区、发展方向区分值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得分。

1.3.4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采用各开发区实地调查数据与各地市2013年统计数据,简单探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联系,并利用SPSS软件重点从开发区自身、开发区所属的区县、开发区所属地市3个空间尺度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选取的指标有开发区工业企业总收入、开发区工业企业税收总额、开发区所属区县GDP、开发区所属地市GDP,在计算了各指标与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的相关系数后,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和表1权重,利用公式(1)~(3),计算得到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结果(表2)。

由表2可知,总体来看,开发区主区的得分普遍较高,且各开发区间差值相对较小,发展方向区的得分一般都低于开发区主区,且各开发区间差异较大。这表明,在长期的发展中,原有的开发区四至范围内土地利用集约度较好,而发展方向区作为刚刚划定的评价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相对较弱,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这也表明发展方向区的划定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区域,和开发区主区联系密切,共同发展;另一种则是发展刚刚起步,作为开发区主区未来扩展方向的潜力较大的区域,如山东汶上经济开发区划定的发展方向区。

从具体的指标来看,山东省开发区主区的用地效益得分大都高于土地利用状况得分,大部分开发区的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好,土地利用状况基本良好。土地利用程度较为理想,但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普遍得分较低,土地利用强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用地结构各开发区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实现结构的合理优化。发展方向区各指标得分普遍低于主区,对于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发展方向区,与主区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发展方向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往往高于土地利用程度,这表明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程度还不够成熟,存在较大的挖潜空间。

表2山东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结果

Table 2Evaluation results of intensive land use degree in development zones of Shandong Province

地区Region综合分值Comprehensivescore主区集约度分值Scoreofintensivedegreeintheprimaryzone发展方向区集约度分值Scoreofintensivedegreeinthedirectionalzone山东茌平经济开发区ChipingEconomicDevelopmentZoneinShandongProvince98.2397.8599.86莱西经济开发区LaixiEconomicDevelopmentZone97.1997.9794.00山东兖州经济开发区YanzhouEconomicDevelopmentZoneinShandongProvince96.5596.8495.38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RizhaoEconomicDevel-opmentZone96.0696.1095.93山东汶上经济开发区WenshangEconomicDevelopmentZoneinShandongProvince81.6197.4218.38

2.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表3列示了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排名与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排名的相互联系。分析表3可知,在中小空间尺度下,集约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集约度相对较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集约度往往相对较差。而且空间尺度越小,这种联系表现的越明显,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这种联系则逐渐弱化,当到了所属地市这一尺度时,这种联系则不再明显,因为有的地市不止拥有一个经济开发区,各开发区情况差异较大,如该研究在济宁市就选取了2个开发区进行分析,其最终集约度分值差别较大。在表4中,R值代表皮尔逊相关系数,P值为显著性水平检验。由表4可知,P值均大于0.1,表明结果不显著,那么在各个空间尺度下,开发区集约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在较大空间尺度下,可以认为没有相关性。

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而且区域经济发展对集约利用的影响力远大于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区域经济发展一部分得益于开发区的高速发展,而开发区的发展又一定程度的受益于土地集约利用,因此,区域经济发展间接受益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加大对开发区的开发与投入,并且引导技术性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入区,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因此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尽管两者间存在联系,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与集约利用水平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而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作用力会递减。从以往的开发区评价中和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土地利用状况方面和管理上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目前很难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表3 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分析

表4 开发区集约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1) 基于发展方向区划定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式意义重大。目前许多开发区建设范围都超出了依法审批的四至范围,而许多开发区仍然是现有四至范围,对于超出四至范围的,其土地利用往往相对粗放,划定新的评价范围不但能更全面掌握这些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更能有效促进这一部分土地的集约利用,规范用地行为,对于其他开发区,如山东汶上经济开发区,新的评价范围虽然导致暂时的评价得分较低,但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其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进行调整,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才能保障开发区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2) 主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般高于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程度较理想,土地利用强度有待提高。发展方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且各开发区间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程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开发区主区相对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这也意味着其扩展潜力不大,今后要重点从强度潜力和结构潜力这两方面来继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用地强度,调整用地结构,使土地实现多维立体化利用,空间布局合理有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此外,主区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供求关系紧张,因此发展方向区的划定意义显现,下一步要积极加强发展方向区的发展,合理规划用地,积极引进投资,严格审核入区工业企业,不但要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必须符合土地集约利用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3) 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尽管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目前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集约用地的意识,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增强两者间的相互联系。以区域经济发展来更好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来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2讨论要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利用是重点。虽然划定了发展方向区,但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既要保证不触碰耕地红线,又要实现城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外延式发展模式要逐渐转变,要充分挖掘现有土地的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对许多利用率低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建设,对不合理的用地类型进行合理的土地置换。

该研究基于发展方向区的划定进行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简要分析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联系,并且分析了集约利用水平与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但受数据的限制,该研究分析样本相对有限,今后应开展更多地区的分析,而且应该从更多方面来综合探讨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联系,以此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成新,刘洪颜,史佳璐,等.山东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28-133.

[2] 曹建海.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土地,2005,24(10):19-21.

[3] 王静,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68-74.

[4] 帅文波,杜新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及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3,29(4):52-57.

[5] 张笑寒.基于AHP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9(2):25-30.

[6] 李焕,徐建春,李翠珍,等.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22-126.

[7] 江立武,赵小敏.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开发研究,2010,26(2):10-12.

[8] 高志勇,田永中,易佳,等.GIS和RS辅助下的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254-258.

[9] 刘向东、高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85-6291.

[10] 谢正观,郑仰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393-396.

摘要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粗放现象较为严重,土地集约利用意义重大。该研究基于发展方向区的划定,更加全面地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进行了对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主区集约利用水平大都高于发展方向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基于此,应继续加大开发区主区的内涵挖潜,重点开发发展方向区,并且不断改善土地利用状况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联系。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省

The 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of Shandong Province

JIA Kun, CHANG Yong*(School of Geography & Environmen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extensive land use is serious in development zones of China, so it is important to achieve intensive land use.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lso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directional zone in the development zon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vel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the primary zon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irectional zone, and the level of intensive land use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ough some connections were existed. Potential excav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in primary zone, exploit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in directional zone, the condition of land use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also should be improved continually,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nsive land us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Development zone; Land intensive u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ndong Province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贾琨(1991- ),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应用。*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 27;F 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285-04

猜你喜欢

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开发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