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收方法对返青烟质量的影响

2016-02-26杨家旺苏家恩王德勋徐成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杨家旺, 苏家恩,王德勋, 徐成龙

(1.大理州烟草公司永平县分公司,云南永平 672600;2.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大理 671000;3.大理州烟草公司祥云县分公司,云南祥云 672100)



不同采收方法对返青烟质量的影响

杨家旺1, 苏家恩2*,王德勋2, 徐成龙3

(1.大理州烟草公司永平县分公司,云南永平 672600;2.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大理 671000;3.大理州烟草公司祥云县分公司,云南祥云 672100)

大理州特色优质烤烟主要栽培推广品种红花大金元[1-3],占全州烤烟栽培面积的 60%左右[3]151-154。该品种田间长势强,叶面清秀,烟叶品质好,具有典型清香型特色风格等优点[3-7]。大理州在烤烟生长季节自然灾害频发,干旱降雨分布不均、光照不足和前期肥效利用供应迟缓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了烟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烤烟在采收烘烤季节容易发生返青,难以成熟落黄[8-12],从而增加了烟叶的烘烤难度。尽管对此有相应的烘烤技术措施[13]835-841,但下、低等烟含量并未明显减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14]。为减少返青烟的发生及其在烘烤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15-18],人们进行了不少试验研究,有关研究表明,对于雨前发育正常、成熟良好的那些烟叶[19],多数情况应及时采收,以避免烟叶发生返青生长[13]835-841,但短时大雨以后天气转好,应等雨后晒2~3个太阳再采收[14];根据雨前烟叶的基础素质,确定可靠的采收标准[15],较好地协调烘烤过程中烟叶脱水与变黄矛盾[12]30-36。

笔者采用不同采收方法对云南大理州特色烤烟红花大金元下部、上部返青烟叶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几种采收方式对返青烟落黄效果及各部位烤后质量的影响,为如何减少返青烟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以间接提高烟叶经济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烤烟品种为红花大金元,烤烟类型水平为返青烟,供试烟叶含优化结构的3片叶。烟田选取普遍存在土壤肥力和管理条件,以及无明显病害的正常烟田。

1.2方法试验在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科技研究基地的试验田进行,采用大田试验。

试验设4个处理,具体见表1,试验过程中烟叶按照试验设计进行。

表1 不同处理采收方式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每处理选取3株,每株在采收时参照的成熟叶位选择3片叶作为取样材料,在采收前25、20、15、10、5 d以及采收时,选取材料(去叶脉)2份(0.4 g左右),用95%无水乙醇进行测定[3]151-154。

1.3.2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评价。感官质量由中国烟叶公司发文邀请部分全国评烟委员和企业配方技术人员,在大理对不同处理烤后烟叶样品(X2F与C3F)进行感官特性评价,选择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劲头、刺激性6项指标,采用9分标度法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暗评。

1.3.3烤后烟叶分级和产量、产值的测定。每处理随机选取50株烟,分别采收进行烘烤,对5个处理所有部位烤后烟叶按GB2635-92进行分级,测定产量并根据收购价格计算产值。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采收方法对返青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下部叶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变化都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过程。在烟叶的返青阶段,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程度大小为T1>T2>CK>T3,这表明处理T3的返青程度较小,烟叶充分养熟的效果较好,之后各处理重新开始成熟落黄,根据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以得出处理T2和T3的落黄效果较好,经过进一步分析,处理T3对下部返青烟叶的成熟落黄效果最好。

不同采收方法对返青烟上部叶的成熟落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各处理在烟叶采收前叶绿素含量变化也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过程,但在烟叶出现返青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程度大小为CK>T3>T2>T1,这表明处理T1充分养熟上部叶效果较好,返青程度较轻,然后返青烟叶再次开始成熟落黄,叶绿素含量的减少程度大小为T1

2.2不同采收方法对烤后烟叶片外观质量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下部叶与中部叶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差异不显著;下部叶烟气浓度T3与CK及T2有显著性差异,T1与CK及T2无显著性差异,中部叶T1与T3无显著性差异,CK与T2无显著性差异,但T1、T3与CK、T2有显著性差异;杂气与刺激性下部叶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中部叶差异性与烟气浓度表现一致;劲头下部叶表现为CK与T1无显著性差异,T2与T3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他处理间差异性显著,中部叶T1与CK无显著性差异,但与T2、T3有显著性差异,CK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评吸总分下部叶以T2最高,CK次之,T1最低,且CK与T2显著高于T1与T3;而中部叶CK显著低于T1、T2与T3。

表2 不同采收方法烤后烟叶评吸质量

注:各部位各列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Note: The sam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various letters deno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2.3不同采收方法对返青烟叶烤后经济性状影响由表3可知,不同采收方式影响了下部烟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均为T1>T2>CK>T3,主要原因在于各处理产量、产值受到采收叶片数的影响;单叶重为T3>T2>CK>T1;均价为T3>T2>CK>T1;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均为T3>T2>CK>T1。由此可见,采收方式影响了烟叶的单叶重和烟叶等级,其中试验组T2和T3的单叶重、均价以及上等烟比例都要优于对照组, T3处理的上等烟比例比对照组高8.29个百分点,均价比对照组高0.77%,上中等烟比例比对照组高4.96个百分点。各采收方法对返青烟下部叶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早采下部叶>高扫4片下部叶>常规采下部叶>高扫5片下部叶。

各处理中部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中产量为CK>T3>T2>T1;产值为T3>CK>T2>T1;单叶重为T1>CK>T2>T3;均价为T3>T2>T1>CK;上等烟比例为CK>T3>T2>T1;上中等烟比例为T1>T3>T2>CK,4个处理中CK的产量较高,但与T3的产量相差不大,T3的单叶重较轻,而均价较高。综上所述,各采收方法对返青烟中部叶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早采下部叶>常规采下部叶>高扫4片下部叶>高扫5片下部叶。总的来说,不同采收方法对返青烟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大小为:早采下部叶>高扫4片下部叶>常规采下部叶>高扫5片下部叶。

表3 不同采收方法烤后烟叶主要经济性状

注:按大理州2015年国家下达的烟叶收购价格计算,产量按16 500株/hm2计算。

Note: It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urchase price of tobacco leaves in Dali in 2015, the yield was calculated by 16 500 plants/hm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得出,与正常采收相比,早采下部叶对下部返青烟叶的成熟落黄效果更好,不仅降低了烟叶的烘烤难度,还提高了单叶重、上等烟的比例,而高扫4片下部叶和高扫5片下部叶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较高叶位的返青程度,甚至低叶位有过熟现象发生[20],最终导致返青烟的叶绿素降解速度减缓,降低烤后质量[12]30-36。不同采收方法对上部返青烟叶的成熟落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扫5片下部叶﹥高扫4片下部叶﹥早采下部叶﹥正常采收;在相同烘烤条件下,对上部返青烟叶的烤后质量影响大小依次为:高扫5片下部叶﹥早采下部叶﹥高扫4片下部叶﹥正常采收。

对于下部、上部返青烟叶来说,在生理成熟期,叶片干物质积累会达到最大[5],由生理成熟向工艺成熟过渡时,有机物质分解转化[11],叶重下降,密度减小,厚度变薄,叶片组织结构趋于疏松[6]7681-7683,7721,达到工艺成熟后出现了返青[8],导致有机物质重新合成,叶重和厚度增加,叶片组织结构变得紧密[4],进而影响了烟叶的正常成熟落黄和烤后质量[9]。早采下部叶与正常采收相比,叶绿素含量减少较多,落黄效果较好[1],上中等烟比例较高。

通过早采和高扫下部叶的采收方式不仅有利于叶绿素的降解[3]151-154,而且提高了烤后烟质量,增加了上等烟比例[6]7681-7683,7721;另外,在烟叶采烤季节,还减少了采收次数和用工数[7],间接提高了烟叶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早采或高扫下部叶、充分养熟中上部叶的采收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平衡了烟株营养物质分配,改善了各部位烟叶采收素质[5],促使烟叶成熟落黄,最终达到了减少返青烟发生的目的,其中,早采下部叶、充分养熟中上部叶的采收方法对落黄效果及烤后质量最好。

参考文献

[1] 王毅,马翔,温亚东,等.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云南主要烟叶生产基地之间的烟叶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33(1):78-80.

[2] 宋淑芳,周冀衡,邓小华,等.大理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对烟叶生产的适宜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1):16-21.

[3] 冯永铿,杨虹琦,窦玉青,等.烟叶香型与特色定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2,26(Z2):151-154.

[4] 郝永生,胡保文,杨德海,等.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品质比较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6072-6075.

[5] 葛国锋.大理、曲靖烤烟的生理代谢特征及氮肥对其的影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6] 薛红芬,胡魏耀,王娟,等.云南不同烟区红大烟叶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区域特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681-7683,7721.

[7] 马剑雄,王洪云,常剑,等.有机烟叶及其生产地的评估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56-1261.

[8] 蒋美红,郑武,黄飞燕,等.基于品牌导向的大理K326烟叶原料内在质量符合度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3068-3071,3074.

[9] 黄飞燕,郑武,杨玉标,等.大理烤烟品种K326糖含量及其与评吸质量的关系初步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2):24-27,46.

[10] 陈楠,王刚,王洪云,等.云南省南涧县绿色烟叶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4):545-550.

[11] 彭艳,周冀衡,杨虹琦,等.不同部位烟叶和烟梗中主要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的分析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12):43-46.

[12] 杨虹琦,周冀衡,李永平,等.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30-36.

[13] 袁卫瑜,李军营,马二登,等.清香型烟叶不同生态产区烤烟大田生长时间及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835-841.

[14] 王树会,李天福,冉邦定,等.云南不同烟区烟叶中有机酸及乙醚提取挥发性成分含量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2):35-37.

[15] 薛红芬,胡魏耀,王娟,等.云南不同烟区红大烟叶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区域特色分析[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2,13(4):751-754.

[16] 张清,王洪云,寸俊平,等.应用化学指标表征红大品种烟叶的品质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747-17750.

[17] 王岚,杨继周,蒋美红,等.云南省不同烟区K326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69-1371.

[18] 何悦,曹金莉,赵国明,等.云南大理州烤烟含钾量评价及提高其含量对策[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6):35-37.

[19] 王洪云,陈爱国,赵国明,等.云南大理州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280-285.

[20] 逄涛,林茜,李勇,等.云南省新烟区烟叶化学品质特点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1907-1911.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采收方式对返青烟落黄效果及各部位烤后质量的影响,减少在大理州特殊生态条件下返青烟的发生以及在烘烤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方法]通过对当地特色烤烟红花大金元烟株进行不同采收方法处理,研究其对下、上部返青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烤后烟外观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高扫或早采下部叶、充分养熟中上部叶的采收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平衡了烟株营养物质分配,改善了各部位烟叶采收素质,有利于叶绿素降解,促使烟叶成熟落黄,达到了减少返青烟发生的目的。其中,早采下部叶、充分养熟中上部叶的采收方法对烟叶落黄效果及烤后质量最好。[结论] 研究可为减少返青烟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以间接提高烟叶经济价值。

关键词采收方法;返青烟;落黄效果;采收素质;烤后质量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Picking Methods on Quality of Green Leaves

YANG Jia-wang1, SU Jia-en2*, WANG De-xun2et al (1. Yongping Branch of Dali Prefecture Tobacco Company, Yongping, Yunnan 672600; 2. Dali Prefecture Branch of Yunnan Tobacco Company, Dali, Yunnan 67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s of several harvesting methods on yellowing effect of green tobacco leaves and quality of each part after curing,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green leaves under speci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Dali and loss in curing process. [Method] Different harvesting methods were conduct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flue-cured tobacco Honghua Dajinyua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icking methods on change of chlorophyll content in upper and lower green leaves, appearance quality and economic traits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hods of high sweep or early harvesting of lower leaves, fully keep cooked of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in tobacco plant in different degree, improved the harvesting quality of various part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which were beneficial to the degradation of chlorophyll, promoted the mature leaf yellowing, eventually reaching the green leaves reduction. Among which, early harvesting of lower leaves, fully keep cooked of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had the best yellowing effect and quality.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occurrence of green tobacco leaves, and indirectl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value.

Key wordsHarvesting methods; Green leaves; Effect of yellowing; Quality of harvesting; Quality after curing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简介杨家旺(1978- ),男,云南宾川人,助理农艺师,从事烟叶烘烤技术研究。*通讯作者,农艺师,从事烘烤技术研究及推广。

基金项目云南省烟草公司科技计划项目(2015YN20)。

中图分类号S 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