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研究

2016-02-25沈亚芳刘庆坡赵光武张立侠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调查实践

沈亚芳, 周 伟, 王 洋, 刘庆坡, 赵光武, 张立侠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研究

沈亚芳, 周 伟, 王 洋, 刘庆坡, 赵光武, 张立侠*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不过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剧增、质量下降、实践能力差等现实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2013~2015年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持续降低,就业稳定性下滑,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毕业即待业,毕业即失业”等现状促使学校反思培养模式缺陷,调研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寻找新的就业方式。

自主创业对个人而言是实现个人价值、创造财富的一种方式,对社会而言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受到国家鼓励和支持。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情况,笔者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创业思路和前期准备工作等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调查方法及对象

调查以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群体为例,共发出问卷280份,收回问卷263份,回收率93.93%,问卷包括2套34题。调查人群包括未创业、已创业人群。专业分布为理工医类专业学生123人,占46.77%;文史艺类专业37人,占14.07%;经管法类专业24人,占9.13%;其他专业学生79人,占30.04%。调查对象基本涵盖该校所有学院,数据采集具有客观全面性。统计数据基于学生的有效选项计算而得,问卷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调查问卷分析

2.1就业方向选择在问及被调查者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时,就“继续学习”、“到企业、公司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业”、“创业”和“尚未考虑”5个选项进行排序显示,毕业后选择“到企业、公司工作”的人数占45.63%,排在第一位;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业”和“继续学习”人数差别不大,分别占21.29%和17.49%;在全部263例问卷中,只有20人(7.6%)明确选择了创业,排在最后。结合被调查者家庭状况分析发现,父母期待和家庭创业史对个人创业热情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力很大。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毕业后的期待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业”为主,高达66.54%,仅有7例调查者父母对孩子期待为“创业”,占2.67%;而在已经有过创业经验的调查者中,尽管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工作最好是事业单位”(62.5%),但是希望孩子“创业”的比例却达到了12.5%。由此可见,被调查者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偏向保守,择业观比较传统,家庭氛围和父母期待对下一辈的就业择业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图1 现今就业形势调查Fig.1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被调查者对就业形势的分析还是比较客观的(图1),这应该归功于现代发达的媒体通讯技术。图1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或是十分严峻,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现出对毕业就业的担忧和对自己社会定位的思考。因此即便未正式踏入社会,大学生还是显示出了对创业的兴趣。图2显示有超过45.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创业“有兴趣”,甚至“很感兴趣”,表明大学生普遍接受创业这一理念,只要条件成熟,大学生创业就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图2 创业兴趣调查Fig.2 Investig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interest

2.2创业认知[1]一些人将“创业”解释为获取一定的资源来实现一种创新的想法,一些人则认为“创业”是“发起、维持

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有目的性的行为”[2]。调查发现63.12%的受访者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事业”的简称,是“实现价值”的一种方式,13.2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10.65%的大学生认为是“开发一项前沿科技”,可见不同的学生对“创业”内涵的理解有很大的差距。

大学生创业优势众多[3],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很少。调查数据显示,7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所学专业与未来创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或是关系不大。尽管大多数大学生普遍接受过创业课程的教育(占56.65%),但是63.49%的大学生还是对学校创业教育不够满意或是满意度一般(图3)。此外,80.61%的大学生认为目前政府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政府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不太熟悉或是很不熟悉(占总调查人数的55.51%),仅有26.62%的大学生对目前创业保障机制满意或是非常满意(图4)。“学校教育文不对题”和“政府工作隔靴搔痒”让学生创业变得心有余力不足,专业与创业对不上号、职业化的创业教育的不对口、创业实验覆盖面狭小、调查者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满意度低都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图3  学校教育与创业的关系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图4 政策与创业的关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and entrepreneurship

在被问及被调查者是否会选择“创业”时,15位受访者选择“会”(占5.70%);13位受访者选择“不会”(占4.94%);大多数受访者保守选择了“有机会尝试”(占66.16%),31位受访者选择了“说不清”(占11.79%);30位受访者选择“不太会”(占11.41%)。而在回答创业成功的几率问题时,仅有10.27%的受访者认为“能获得成功”。自身准备不足、客观条件不够都是影响学生创业的原因,因此76.92%的受访者选择“工作几年后”再创业,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谨慎理性的创业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会在辅助学生创业上还任重道远[4]。

2.3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年轻人对财富的渴望往往比年长者更加强烈,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尝试过“创业”。调查显示:相对于“开公司”(3.69%)和“科技研发”(15.04%),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创意特色小店”(38.52%)、“开网店”(15.22%)等投入少、风险低的创业方式,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定位明确,不会盲目起步(图5)。在创业领域选择上,29.22%的受访者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领域,39.92%的受访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5.10%的受访者选择投资少、风险低、回报快的领域,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领域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喜欢从自己专业相关的方向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着手,稳扎稳打,期望尽早得到回报(图6)。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选择和他人合伙,而不是单打独斗(图7)。受访的大部分大学生为浙江省生源,调查表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去西部创业”,反应出客观地域条件对大学生创业区域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图8)。

图5 大学生创业方式的选择Fig.5 Choi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way

图6 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Fig.6 Choi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field

图7 大学生创业形式的选择Fig.7 Choi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form

调查数据显示:在创业先行者中有64.29%的人认为创业是受到家庭、朋友的影响,17.86%的受访者认为受到学校、社会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实战创业前都有或多或少的操练。调查同时还显示,曾经创业或正处在创业中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多且复杂的[5]:资金(20.34%)、经验的不足(23.73%)往往会使他们的“小微企业”一夜倒闭,而由此带来的挫折感也往往会多维度扩散。受访者表示,由于如人脉不足、市场环境复杂、阅历不够等客观因素(图9)导致的失败,通常影响主观斗志和激情(图10),引发合作解体、信心受损、判断失误,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失败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会跨年度、跨人群弥漫,从而导致创业者畏缩退却。有受访者坦白表示,想要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创业的终级目标,创业对目前的自己而言,只能是“冷暖自知”。

图8 大学生创业地区的选择Fig.8 Choi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region

图9 影响创业的客观因素Fig.9 The obj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entrepreneurship

图10 影响创业的主观因素Fig.10 The subj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entrepreneurship

3调查结论

问卷调查体现了当代学生对待“创业”呈现出积极、肯定、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概括表现为:

(1)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前后会选择“创业”,其主要动因不完全是就业难,而是为实现自我价值。但对创业的时间、方式和领域选择较为理性,希望毕业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资金和社会关系后再创业,愿意与朋友同学一起合作,愿意从事所学专业相关领域,愿意从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创业。

(2)对大学生而言,初始资金短缺是创业硬伤[5]。他们相信经验可以慢慢积累,人脉可以慢慢疏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创业对他们而言既是踏入社会的初始,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然。大学生年轻蓬勃的朝气、新奇先进的理念、“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甚至有过实践机会,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全面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建设,面对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时容易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不能持之以恒。有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美好的想法与概念上,创业显得空泛和不切实际。

4结语

大学生创业既是客观现实需求,也是主观意愿体现。对于创业主体的学生而言,要注意培养自我修养和创新意识,有计划地培养训练自己的创业思维,针对性地选择创业类、经管类课程,主动参与创业训练和创业竞赛,从社会实践中获取工作经验。应开阔眼界,多与社会接触,深入了解各项优惠政策,早日为将来创业做好准备[2]。

学校和社会也应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案例丰富的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运作活动、开设创业指导课程,使每一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化心动为行动”[6]。同时可以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7],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可以组织宣传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已经创业的学生应重点扶持,给予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 李依冉,杨俊,郝喜玲.创业认知:研究现状和展望[J].现代管理科学,2014,12(12):100-102.

[2] 王守文,解辉.对大学生创业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4):132-133.

[3] 李慧颖.浅谈大学生创业[J].才智,2015,2(2):187.

[4] 周纯,王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107-109.

[5] 李开复.创业失败的6大原因[J].农家参谋,2015(10):48.

[6]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132-135.

摘要为探索大学生创业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创业认知度、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势进行调查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缺乏创业初始资金、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建议大学生有计划地培养创业思维,提升自身修养和创新意识,深入了解优惠政策。学校及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思维;调查;实践

Investigation on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SHEN Ya-fang,ZHOU Wei,WANG Yang,ZHANG Li-xia*et al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Zhejiang A&F University,Linan,Zhejiang 311300)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venture incub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willingness to start a business,but lack of initial capital,necessary practical abilit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plan to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improve their own self-cultivation and innovative awareness,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schools and society should provide a goo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Investigation; Practice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沈亚芳(1982- ),女,浙江杭州人,硕士,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通讯作者,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GJYB2014036);“农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项目(TD1201)。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262-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调查实践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