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探究

2016-02-25刘伟河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班级

刘伟河+汪+庆

摘  要:高校团学组织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而班级则是各项学生工作的最终执行单元,两者之间的亲密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成败。团学组织和班级之间培养一种融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也为学生工作注入了活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团学组织;学生干部;班级;亲密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团学组织是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学校领导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而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是指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情感联系,具体表现为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和谐融洽的关系。

一、提高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的重要意义

高校制定的学生工作需要团学组织去实施,而班级则是学生工作的最终执行单元。如果团学组织和班级之间亲密度不高,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学生工作,学校的管理水平也会大打折扣。提高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团学组织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组织,其根本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要帮助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深入学生当中。班级作为学生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干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窗口,团学组织与班级形成融洽的关系,就为学生干部接触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通过班级这个窗口,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当中去,可以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服务。

(二)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高校中,学校领导是学生工作的制定者,广大的学生干部则是学生工作的宣传者执行者,而每项学生工作最后都是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如果班级对团学组织不感冒,对团学组织的各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那么学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就会遇到不小的阻力。而一旦班级和团学组织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就必然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任务,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学生工作的具体开展中,也会减少阻力,事半功倍。

(三)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的细胞。而团学组织中的学生干部中有着大量的党员、预备党员,这些学生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学习,改善团学组织和班级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优势,通过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亲密度普遍不高的原因分析

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对学生困难的解决,学生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高校实际情况中,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的亲密度普遍不高,甚至存在着对立情绪。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

(一)部分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

团学组织作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组织,必然要求每位学生干部竭尽全力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部分学生干部并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些学生干部没有进行相关培训,对自己所负责的任务并不了解,当有学生咨询相关问题时,自己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些学生干部理论水平高于实际动手能力,指挥别人可以,可一旦让自己亲自动手就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能力不足,就不能解学生之所难,就无法取信于广大学生,这样的团学组织自然不受学生的欢迎,团学组织想要与班级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二)部分学生干部加入团学组织动机不纯。

由于学生干部在入党、评优等方面通常容易被优先考虑,所以不少投机分子为了获得个人利益,挤破头加入团学组织,而一旦进入组织后,就开始产生消极情绪,坐等着入党、评优,这类干部,并不能真心实意的为学生服务,工作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做学生工作,自然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久而久之破坏了团学组织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班级自然不愿意和团学组织融洽相处,团学组织与班级的亲密度也就不断降低。

(三)部分学生干部工作作风存在问题。

有一些学生干部自认为进了团学组织就是广大学生头上的“官”,说话做事都是官气十足,对下面的同学呼来喝去,颐指气使,这样的工作作风自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反而会招致学生的反感,让学生们认为团学组织就是一个官僚机构,代表的不是广大学生的利益。这样的学生干部自然无法得到学生的信任,班级对团学组织的信任也回逐步下降。

(四)部分学生干部政治思想觉悟不高。

有的学生干部不了解团学组织的宗旨,没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认为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是“傻子”,是自讨苦吃,在他们看来,学生工作随便做做就可以了,没必要付出太多。这样的思想觉悟,自然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久而久之,就使得各项学生工作大打折扣,学生对此自然不会买帐,班级也就会对团学组织产生失望情绪,两者之间的亲密度则会快速降低。

三、提高团学组织与班级之间亲密度的措施探讨

(一)学生干部要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实际问题解决不了,讲一千道一万也只是空话。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威望,才能让团学组织得到班级的信任,获得班级的好感。要想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求学生干部刻苦学习,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遇到问题要敢于面对,敢于克服。在具体实践中,团学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会来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也应该改变工作思路,更多的将权力下放,让学生干部自己能放开手去实践,面对一些工作问题时,指导老师也应当多提指导性意见,少直间指挥,让学生干部有充分锻炼的机会。另外,学生干部内部也可以加强沟通交流,定期举行一些经验交流会,集思广益,举一反三,最大程度地整合团体的智慧,让新加入的学生干部快速成长。当广大学生干部成为有知识,敢想事,能成事的实干型学生干部的时候,团学组织自然能成为广大学生喜欢敬佩的组织,班级与团学组织的亲密度也会快速提升。

(二)严格把关学生干部任用,净化学生干部队伍。

在现今高校中,团学组织的门槛并不高,面试笔试也容易流于形式,这就使得不少动机不纯,思想不正,能力不强,态度不好的学生混进了团学组织。这些学生干部损坏了团学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团学组织内部起到了负面作用,影响恶劣。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就要提高加入团学组织的门槛,切切实实对每位申请加入团学组织的学生认真考察,比如可以改变一般高校采用了笔试加面试两轮考察的模式,加入实际问题解决环节,通过模拟出一些真实的学生容易碰到的问题让应试者现场解决,从而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干部动机不纯,可以在团学组织中引进考察期机制,即新加入团学组织的学生干部有一个月到三个月的考察期,在考察期内如果工作态度消极或者被学生举报并查实则可以直接清退出团学组织。另外,对学生干部应当建立严格细致的工作考核标准,一旦出现不符合工作考核标准的行为,可以进行警告,思想教育等,如果仍不改正则清除出团学组织。团学组织只有严格把关学生干部的任用,不断剔除学生干部中的害群之马,净化学生干部队伍,才能提高团学组织自身的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宗旨,与班级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认识,让广大学生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团组织要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使团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同样,做为学生干部,就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刻想着为同学服务,成为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认识呢?团学组织可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通过让党员学生干部领头授课的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并定期书写学习心得,开展学习交流。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观看传递正能量的电影,召开读书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干部政治思想的改造。如果广大的学生干部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自然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衷心爱戴,班级也会积极主动成为团学组织的后援。

(四)改变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共青团干部应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广大的学生干部也应该如此,学生干部只有与广大的学生交朋友,做朋友才能在学生工作中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而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改善了团学组织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如果学生干部自认为是学生的“官”,只会疏远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工作的难度,久而久之破坏了团学组织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产生恶劣的影响。改变学生干部的作风,可以内外并举,团学组织内部通过学生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出各自的缺点,并相互监督改正。团学组织外部主动欢迎广大师生监督、提意见提批评,对于客观公正的批评,学生干部要能听得进去,对于积极提建议的师生可以通报表扬。对于工作作风恶劣,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干部要坚决清退。高校每月可以制作学生干部工作作风评测表,随机发给学生打分,对于分数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可以通报批评直至清退。只有学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善了,团学组织才能真正贴近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喜爱,才能与班级建立起血肉联系。

班级是学生的家,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要想提高团学组织与班级的亲密度,就要首先和主人,也就是和学生搞好关系,而只要团学组织能够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就必然会获得学生的认可和爱戴。班级和团学组织之间也会建立起亲密无间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永红.从“三种关系”谈学生干部的素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2] 王海龙,王仲德,刘伟.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及培养[J].理论界,2008(9).

(本文审稿  黄红霞)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班级
班级“无课日”
徒 步 旅 行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媒体的认知及利用策略研究
谈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